雷軍的成功,是踏著BBA的尸骨而來的。
小米SU7Ultra發布大獲全勝,售價53萬的車,倆小時訂單超過1萬。
造車滿打滿算5年的小米,亂拳打死150歲的老師傅,扇了汽車老祖宗奔馳響亮的一個耳光。
一邊辦喜事,一邊辦喪事。
奔馳中國大裁員,首批人員15%。
BBA在中國叫不響了。
2024年,奔馳下跌7%,寶馬下跌13%,奧迪下跌10%。
更慘的是保時捷,大跌30%。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德系,日系,美系統統下跌,國產新能源車崛起了。
去年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超過65%,BBA在中國市場架上一門大炮就能耀武揚威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了。
小米汽車賣9個月,銷量超過10萬臺,是一個標志性的轉折點。
SU7 Ultra的成功,我看有三點啟示。
SU7 Ultra成功的三大啟示
1.中國強大的工業地基與供應鏈
首先是中國強大的工業地基,完整的汽車供應鏈。
小米汽車上市之前,雷軍曾經在各個城市打廣告,感謝比亞迪長城這些汽車同行。
我相信雷軍是非常真誠的。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工業門類,造車需要的所有零部件質優價廉。
中國汽車每年3000萬的銷量,讓汽車產業鏈無比成熟。
特斯拉曾經在破產邊緣徘徊,汽車設計出來了,沒有地方能生產。
結果上海一年時間就把工廠建成投產,拯救了馬斯克,才有了特斯拉超過1萬億美元的市值。
小米自研的大壓鑄,超級電機,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小米汽車的許多人才,也來自于產業鏈的培養。
2.工程師紅利:中國制造的終極武器
其次,改革開放40年中國培養了世界上最龐大的工程師隊伍。
小米汽車投入了3400名工程師,短短幾年,這些工程師從哪里來?
目前中國工程師超過2000萬,從2000年到現在,中國培養了6000萬工程師。
中國高等教育每年源源不斷培養500萬工程師。
世界第一,遙遙領先。
美國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最近說,在他有生之年,美國的制造業都不可能回歸。
他認為,一個國家能否在經濟和技術保持領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才的質量和數量。
在培養工程師方面,美國跟中國教育系統相比,簡直一敗涂地。
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了,但中國工程師紅利,仍然能吃上很多年。
汽車制造需要工程師,芯片制造,同樣需要大量工程師。
美國大撒幣,吸引臺積電在美國建廠,廠子建好了,但沒有足夠的工程師,不得不從臺灣抽調。
擁有世界上最龐大聰明能干的工程師隊伍,搞出高端芯片,解決卡脖子,只是時間問題。
3.政府服務于營商環境
第三,政府的優質服務和良好營商環境。
有種說法認為,制造業是低端行業,一線城市最好別干。
這種說法錯得離譜。
上海出了特斯拉,北京出了小米。
一線城市的營商環境和政府效率,才能托舉世界級的公司。
北京上海的地,那可是寸土寸金,為了支持新能源和高端制造,掏了老底也不心疼。
沒有土地,北京給你供,沒有牌照,北京給你租。
雷軍也感嘆,沒有北京市的大力配合,小米汽車無論如何也造不出。
天時地利人和,雷軍成為最后登上王座的男人。
中國電動車的傳奇,還在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