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第一階段連署結束,僅6名藍營民代幸免,卓榮泰被藍營民代圍攻怒轟:不知人間疾苦。
近日,民進黨與泛藍陣營之間的對立愈發尖銳。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柯建銘一度放話,意圖將泛藍陣營的41名區域民代一網打盡,通過罷免手段將他們全部剔除。
然而,從最新數據來看,民進黨的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似乎并未能如愿以償。
根據公布數據,第一階段連署達到門檻的藍營民代有35名,而綠營自家也有17名民代上榜,這不禁讓人對民進黨的策略產生質疑。
值得一提的是,藍營中仍有6名民代幸免于難,這6人可謂是實力雄厚,讓民進黨的罷免計劃落了空。
那么,這六位幸免于難的藍營民代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首當其沖的是金門民代陳玉珍,她在金門縣的影響力不言而喻,選民服務更是做得有聲有色。
民進黨雖想挑刺,卻也只能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上做文章,比如指責陳玉珍的言論。
但陳玉珍一句“我不是臺灣人”讓民進黨當局無話可說。
的確,金門縣本就隸屬于福建省,她說自己不是臺灣人并無不妥。
同樣實力不容小覷的還有馬祖民代陳雪生,他憑借著在馬祖的深厚根基和多年的政治經驗,讓民進黨在馬祖的連署門檻都難以達到。
而無黨籍民代高金素梅更是民進黨的眼中釘。她以無黨籍身份在原住民民代中連任八屆,與民進黨常常意見相左。
高金素梅不僅在原住民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力,更因其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并多次與大陸高級官員會面,而對“臺獨”言論有著深刻的批判。
其余三位幸免于難的藍營民代黃仁、鄭天財、盧縣一,同樣在各自選區內擁有堅實的支持基礎,使得民進黨的罷免計劃難以得逞。
更有意思的是,我們還看到臺灣民意機構內的一場鬧劇。
這不,臺行政機構的大佬卓榮泰去民意機構做報告,哪知道卻遭遇了國民黨團的“圍攻”,怒轟其不知人間疾苦。
原本好好的一個施政備詢會,一下子就變成了火爆的政治“斗獸場”。
說到底,這不只是兩黨之間的對立,更是民眾對執政黨及其政策積累已久的不滿情緒的大爆發。
會議才剛開始,國民黨代表們就一股腦兒涌上前,把發言臺圍了個水泄不通,高聲痛斥民進黨當局的種種不是。
藍營代表們更是放話,要求民進黨當局把去年多收的5000億稅收拿出來,直接給每個民眾發1萬塊錢。這不就是擺明了在指責民進黨的政策有問題嘛!
國民黨代表們在施政報告中,沒有僅僅停留在對卓榮泰報告的批評上,而是直擊要害,提出了臺灣當前面臨的緊迫民生議題,特別是醫療資源的緊張和分配不公。
急診室人滿為患、醫院負擔沉重,這些都是普通民眾能夠切身體會到的現實問題。
而國民黨更進一步指責民進黨當局,尤其是賴清德的行為,稱其忽視了民眾最基本的需求和疾苦。
賴清德領著綠營民代吃烤肉,而島內的各種民生問題卻無人解決。這愈發加劇了民眾對民進黨當局不作為的不滿。
綠營雖然迅速做出反應,試圖保護卓榮泰并反駁國民黨的指責,但這場混亂的議事風波已經暴露了島內更深層次問題:臺灣的政治現狀極度的割裂和內耗。
兩大黨派的對立已經到了為了政治利益可以采取任何手段的地步,而民眾的疾苦和真正的民生問題卻在這場爭斗中被忽視。
醫院急診室的爆滿,反映的是臺灣醫療系統的沉重負擔和資源分配的不公。這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在黨派的爭斗中,這個問題被無情地擱置了。
同樣被擱置的還有“超征稅收”這一議題,這其實是當局在某些領域的失誤所導致的資源積累。
這些積累的財富是否應該回饋給民眾,幫助緩解社會困境,成為了一個被忽視的重大問題。
政治斗爭的加劇,讓即將到來的選舉充滿了不確定性。
議事機構似乎已經變成了權力博弈的舞臺,而民生議題只是被利用的工具。這無疑是臺灣政治的悲哀,因為在這場爭斗中,真正受害的是廣大的普通民眾。
他們并不關心政治斗爭中誰能獲勝,他們只關心自己的日常生活。
看病難、生活費壓力大、房價高企等問題,這些都是他們每天都需要面對的現實。他們渴望的是民進黨當局能夠真正放下黨派紛爭,關注他們的疾苦,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但現實卻是,無論是國民黨的杯葛,還是綠營的反擊,都似乎只是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而對民眾的真實需求視而不見。
面對這樣的臺當局,我只能說,大陸盡快收回臺灣,結束這場鬧劇才是最好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