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位怪才導演為了拍攝的絕對真實,腦洞大開地跑到加拿大偏遠寒冷的艾伯塔省,花了大半年種下了3000畝玉米地。這部電影,叫《星際穿越》。
2023年,一群動保青年為了挽救瀕危的猛獸,劍走偏鋒地在山西和順縣租下了82.45畝土地,干起了大規模種植農作物的活。這個項目,叫「豹鄉田」。
同樣都是種地,但玉米種一茬便能換錢,而想讓中國獨有的旗艦物種——華北豹重新繁衍、長久棲息,則遠遠不是耗時半年就能有結果的事。
▲ 在和順縣拍下的高清華北豹背影。拍攝/大貓、肖詩白。
對「豹鄉田」項目發起方「貓盟CFCA」(民間野生貓科動物保護聯盟,以下簡稱“貓盟”)創始人之一的大貓來說,單單想明白:“我們為什么要種地?該怎么種才能達到「人富豹肥」的愿景?”這兩個問題,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命運齒輪的轉動發生在2023年3月24日,即上文提到租下的82.45畝土地時,正是在這方位于和順縣馬坊鄉樂毅村、小南溝村和飲馬池村交界的地帶上,豹鄉田(和順)種植專業合作社誕生了(以下簡稱“豹鄉田”)。
▲ 在雪地里測量豹的腳印 拍攝/趙瑩
盡管「豹鄉田」自發起至今,只將將兩年,但它背后沉淀著貓盟在和順縣對華北豹十余年的積累。
“2023年,貓盟在山西和順縣的華北豹全域保護網絡基本形成,由20個社區村民構成的巡護隊員加上貓盟的工作人員,能夠對全縣已知大于1000km2的華北豹棲息地進行保護性巡護,確保超過40只成年華北豹的種群在這里安居。”
在某種程度上,這段工作描述其實已經證明了貓盟作為一個野生動物公益保護組織的成績。少有人會苛責一個公益組織為什么沒有創新,沒有提高投入產出比,所以事情到這里,似乎沿襲原有路子干也是不錯的選擇。那么為什么貓盟又要開始做個「豹鄉田」呢?
「豹鄉田」究竟是什么?它在干什么?它又想實現什么?
撰文|等等
編輯|谷子
設計|Manny
圖片來源|(除特殊標注外)受訪者提供
· 本文為「戶外探險OUTDOOR」原創內容 ·
天選試驗地
按照貓盟的描述,「豹鄉田」是一個基于三個村莊(樂毅村、小南溝村和飲馬池村)的社區保護項目。這是華北地區首個以社區與大型猛獸友好共存為目標的社區保護實驗性項目,它將為華北豹在整個北太行山區的恢復提供社區管理樣例。
翻譯成人話,就四個字:社區共存。社區,是指除了要保護的華北豹,還有生活在此的人、農耕作物、飛禽走獸、山水林澗等組成的生態總和。
再往下深挖一層,「豹鄉田」想探索的遠方,不僅僅是修復碎片化的華北豹棲息地,而是為此地的所有生靈與自然,找到一條有自驅力,能良性循環的共處模式。具體到結果,就是對動物來說,有足夠且自由的覓食對象、棲息空間與繁衍環境。而對人來說,就是實現有可持續的經濟來源,甚至附帶的增長潛力。
按慣常的動物保護思路,空間就那么大,經濟要開發,棲息地就得讓路直至被逐步壓縮,最終瀕絕;暫緩開發?地方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又不允許,“兩方拉鋸,有你無我唄?!?/p>
可「豹鄉田」從根本上就不一樣。
和順縣縣志有載,“當地人類與豹子和平相處了2000多年?!币恢币詠恚钤谔猩嚼锏拇迕裨谏诌吘夐_墾荒地,世代以種地為生,豹子則在山林中活動,兩者之間保持著一種相對平衡的關系。
倘若你有興趣翻翻“華北豹”的歷史,便會很快發現這種被稱作“旗艦物種”的猛獸,與中國,與山西的淵源有多深。
豹,民間俗稱金錢豹,在中國,有四個亞種,分別是華北亞種、印度亞種、印支亞種和東北亞種。其中,華北亞種與華南虎一樣,是僅生活于中國的特有亞種,故國際也叫“中國豹”。
▲ 豹在中國的分布示意圖。
從分布圖能清晰地看到,目前華北豹在國內主要出沒于山西、河北等8個省份,其中山西的種群密度尤其可觀,數量已居全國首位。公開數據顯示,該省約有48個穩定種群,涉及呂梁山、太行山、中條山、太岳山等8個集中區域?!?/p>
中國華北豹看山西,山西華北豹則得看和順。
截至目前,山西(和順)擁有太行山最大的華北豹種群,種群規模成年個體約在40只上下。
40只,是什么概念?
▲ 2023年和順縣各區域豹個體新增和消失比例(綠色箭頭和紅色箭頭分別代表2023年個體增長率和消失率)。制圖/貓盟
2015年,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Alice Laguardia發表的論文里,曾用影像技術進行空間標記重捕(SECR)作過匯總統計,估算當年全國華北豹總計不過174~348只,且分散在各個保護區中,多則30只,少則4-5只(也正是基于該評估的基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才將華北豹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說和順是“華北豹第一縣”,妥妥沒毛病。很自然的,2007年貓盟(那會兒還是其前身“三倍貓科動物研究所”)來到該地,拉開了此后十余年的與豹同行。
▲ 山西華北豹的紅外相機調查。貓盟隊員:李玉東、周華榮。拍攝/大牛
和順縣村民與豹關系惡化的拐點,是在20世紀80年代。彼時村民開始大規模養殖肉牛以售賣,總會把牛趕到林子深處吃草,剛滿月的牛犢無疑成了豹子眼里必須拿下的美味。
斷了生計,村民便憤怒地在牛犢身上撒毒藥,以作報復,“我見過唯一的一只華北豹,是被毒死的。”這是和順縣縣醫院副院長楊曉東腦海里抹不去的經歷。
然而,比起其他地方的談豹色變,「豹鄉田」選址的樂毅村、小南溝村等其臨近的村民們卻并不恐懼,他們都知道山里有老豹。
用團隊成員巧巧的原話說,“留在鄉村里的他們,可能是這個時代最能接受豹子的一群人?!贝迕駛儾徽撃信嫌?,心照不宣地共識是:豹是君子,你不傷它,它就不傷你。
實際上,早在2015年貓盟深入和順縣開展保護華北豹的時候,就動員馬坊鄉村民們組成了一支老豹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布設照看紅外相機、反盜獵巡護與救助,以及協助貓盟在社區里做各類生態補償的工作,筑起溝通的橋梁。
或許是基于以上所有,馬坊鄉冥冥之中成為了「豹鄉田」的天選之地。
既要又要還要
「豹鄉田」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大貓說:“三個村就像是打進和順華北豹核心棲息地里的一個叉子,盡管隔斷了森林,但這種寬敞深遠的溝谷卻又是野生動物們最喜歡活動的地方?!备玫氖?,比起外面的喧囂,這里僻靜,關鍵人對豹還有感情。
▲ 三村交匯的溝谷農田,既是豹子等野生動物們的核心棲息地(據項目開啟時估算約有5只豹子生活在附近),也可以認為是導致棲息地破碎化的因素。
可感情歸感情,指望鄉民們單憑感情就長久地、自發地保護華北豹,實現以豹之名,修復荒野,重新連通被人類活動所割裂的生態廊道,讓現存的華北豹種群得以從山西、河北沿著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自然擴散,甚至重回闊別20余年的北京老家(注:這個愿景是貓盟「帶豹回家」想達到的終極目標)。
那不現實,也不是鄉民的應有之責。
在「豹鄉田」項目的成員眼中,鄉民們的生活與修復華北豹破碎的棲息地,是同等重要的議題,“人與猛獸,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永不交叉的對抗面?!敝劣诘降自趺床拍茏屶l民們真切自愿的參與保護華北豹?「豹鄉田」最后找到的答案是:農田、種地。
不過,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很快理解這條思路的可操作性。青峰清晰地記得,2023年某天,他跟巧巧在閑聊時,對方突然發問:你怎么理解我們要種地這件事?一頭霧水的青峰瞬間開啟反問模式,“我們要種地?我們為什么要種地?保護豹子和種地有啥關系?再說我們會種地嗎?我們基地廁所前面那塊地里連棵蔥都種不活……”
貓盟曾經在2018、2019年嘗試過種地,目標是位于基地里面的2畝試驗田。一開始的主要負責人是成員陳老濕,后來蓓蓓和大錘慢慢接手。試驗初衷很直白:不除草,讓草和玉米共同成長,種出一片兔子能吃草,人也能吃玉米的“動物友好”農田。結果是,當年差點顆粒無收。
▲ 陳老濕在基地種的玉米慘兮兮。拍攝/巧巧
雖然種地的初嘗試以失敗收場,但大貓卻在這個過程中悟到了破解人與動物繞著棲息地互不相讓,你爭我奪惡性循環的針口,“我親眼見過一只狗獾在受到附近公路上人的驚擾后迅速逃進了我們基地邊上的草叢里。華北蝮也成了基地趕不走的住戶,因為這里不但可以躲在房子底下取暖,也可以在草叢里抓老鼠吃?!?/p>
所以,并不是人來了動物就會走,重要的是人怎么生活、怎么種地、怎么對待環境。一團亂麻拉出了線頭,后面的事兒便松快了許多。
打定種地主意是2023年初春(也是「豹鄉田」剛成立前后),眼望4月即到,這是一年里村民流轉土地或開始自種的周期,“錯過再租就很難了?!币皇菚r間緊,成員們加加班跑跑路也能趕上趟兒,但一聊才發現,最棘手的是“上一任租賃方遺留下的信任問題”。
原來,此前有位中藥材老板大手一揮簽了長達五年的租地協議,還讓老鄉們幫著種藥材。然而,老板僅支付了前兩年的租地費和勞務費,后項目爛尾,剩余的三年不僅未有分文入賬,地還荒了,“老鄉們不信任我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年那個老板估計也沒少畫餅,最后卻畫成了個大坑。”提到進退維谷的那陣子,成員蓓蓓雖覺無奈,但也能共情。
▲ 三年荒廢凋敝的土地下還埋著藥材。來源/貓盟
一頓焦頭爛額和嘴皮磨爛后,團隊采用“只定一年租期,先付一半租金,等老鄉們清理了地里的藥材,立刻給后面一半”的方式,終于是拉來了第一批愿意合作的村民,順利租到了104畝地。
沒等喘口氣,新的問題迅速降臨,該種什么?在蓓蓓撰文的《我們種了一塊全國對動物最友好的地!》里,是這么描述的:“狍子大道附近的田地,地面平坦但也有點貧瘠,于是我們種了狍子會吃的綠豆、普通大豆和黑大豆,豆類植物可以固氮,多種也能起到養土的作用。南豹溝和它對面的狐仙谷,是我們設想的連接兩座山的廊道,所以要讓小動物先行,為小動物提供一個適宜的基本環境。于是我們種了向日葵和油菜花等蜜源植物,有了昆蟲就有小鳥、麻蜥,然后各種嚙齒動物、猛禽和食肉動物也會隨之而來。”
▲「豹鄉田」最初的土地規劃(與后續實際種植有出入)。制作人:秘密。成員們對這里能出現的動物實在太過熟悉,很快就把農田標注的明明白白,并以該地常見的動物種類分別取名。
經過反復揣摩規劃,「豹鄉田」首輪種下了13種糧食和油料作物。踩雷的情況肯定有,“不出苗的小米、5月初的大雪、6月的冰雹、7月的干旱”,一個沒躲過。而后是漫長又忐忑的等待,不過最終,折騰沒有白費。
“我們在「豹鄉田」的紅外相機,拍到了和順縣幾乎所有的陸地獸類。經過一年的觀察,我們發現這里的鳥類也比想象中更豐富,六大類群(游禽、涉禽、猛禽、陸禽、攀禽、鳴禽)都有分布,甚至還有幾乎不出現在旱地農田的扇尾沙錐和白腰草鷸。”
▲ 從上到下依次為:在「豹鄉田」里出現拍到過的菜地里的狍子(拍攝/巧巧)、領角鸮幼鳥(拍攝/巧巧)和出現在猛禽灣附近的扇尾沙錐(來源/貓盟)。
蓓蓓十分好奇,再過一年、幾年后,這里的生物多樣性會變成什么樣?
一年太遙遠,眼下對「豹鄉田」月捐人,同時也是志愿者的靜靜和蛋蛋來說,如何種好向日葵才是頭等大事。2024年五一假期,沒有任何向日葵播種經驗的兩位姑娘,在田里埋著頭小心翼翼地給土壤“打針”,“我站在地邊,看著靜靜和蛋蛋在地里像稻草人一樣站著,但又會緩慢地移動——她們手里拿著一個長長的金屬管狀物,往地里插一下,然后往前走一步,如此反復?!贝筘堄须p擅于捕捉和記錄的眼睛。
▲ 靜靜在播種,樣子好像在給地打針。拍攝/大貓
有關請月捐人到「豹鄉田」參與實實在在的種地這件事,大貓有著更深層的考慮,“我希望有更多人像蛋蛋、靜靜這樣真正從種地中建立與豹之森林的聯結,與豹鄉農民的聯結,從而懂得我們究竟在做一種什么樣的生態保護。”
▲ 2024年五一假期來到「豹鄉田」勞作的蛋蛋、丹丹、靜靜、珂玥、鱷蚊五位月捐人。攝影/大貓
靜靜說,“人們會很難理解「豹鄉田」,即便是到這里來的人,也未必真正讀懂了它?!钡筘埾嘈?,一路伴隨走來的這五位月捐人已經理解了,以后也一定會有更多同行者理解這片土地。
還能做些什么
動植物的事兒解決了,天平另一端的人成了新重點。事實上,自「豹鄉田」種植合作社成立起,就陸續有幾十位老鄉參與幫忙種植,“開始有了一種類似于甲方、乙方的關系,背后有了金錢的驅動和需求。”
然而,雇傭式的利益捆綁,太容易散了。起先,成員們會時不時收到不同老鄉們拋來的“干活能不能叫上我?為什么用他的不用我的(地)?為什么一天的工費是100元不能是120元?”到了去年8月末,成員們發現種植的2.4畝糯玉米,80%都被偷了,就連菜園里的貝貝南瓜,還沒到成熟期就被偷到只剩6個。
放大多數人遭遇這事,第一反應肯定是憤怒,辛苦付出沒有被理解,進而失望,甚至破罐破摔,開撕破臉,game over也不是不可能。但「豹鄉田」的成員們沒有報警,也沒有停滯于情緒上的發泄,大伙兒開始思考:“為什么老鄉會伸手,我們是不是沒有讓老鄉真正理解「豹鄉田」的價值,我們是不是沒有在生產環節考慮清楚老鄉的需求?”
▲ 玉米地被偷后,貓盟成員在田頭的溫柔留言。拍攝/蓓蓓
畢竟,經過十年相對,他們熟悉豹子,也了解認可“豹是君子”的老鄉們身上稀有的包容與純粹。
2024年3月下旬,新入職貓盟的王君恰好就趕上了這么個“重建「豹鄉田」價值”的當口,直觀體會到村民與團隊積攢下的一種“既熱情又尷尬”的擰巴狀態:“只要在門外叫一聲叔、嬸,他們就會拉我坐在炕沿上要留我吃飯。但跟他們聊起來,就會聽到對我們種地方式的頗多吐槽?!?/p>
吐槽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去年種的菜很多爛在地里,非常浪費;去年種的玉米、西紅柿被偷了,都沒有抓到賊,“你們不干事兒啊”;還有批評用工法子不對,沒有跟他們通氣……聽著聽著,王君突然發現與村民的關系,好似他們租地給我們,然后就站在地邊“看西洋景”。換句話說,「豹鄉田」的成員只是一群跑到農村來的奇怪城里人,雙方根本沒有融入過彼此。
也是這個時候,「豹鄉田」迎來了一位新朋友:云山保護的鏡羽。在樂毅村駐村的第三天,她感受到了整個項目實踐中存在的核心問題:價值模糊,即過去一整年大家都在努力關注種地,不讓莊稼死掉,而沒有更多機會去討論“在莊稼活下來的背后,貓盟真正要輸出的價值在哪里?”
▲ 鏡羽和貓盟伙伴們開會討論。拍攝/王身敦
在與貓盟成員們深度對話時,鏡羽拋出了個讓全體成員同時懵掉的問題:大家覺得「豹鄉田」是一個保護項目,還是社區發展項目,還是社區保護項目?隨后,有人疑惑:鏡羽,什么是社區保護?于是,她嘗試解釋道:“社區保護本質是保護野生動物的工作,但是它的手段是動員社區的老鄉,讓他們成為保護主體,把當地的保護行動落地,有老鄉落地的行動具有可持續性?!?/p>
從這一刻起,「豹鄉田」成員們逐漸對所做之事有了價值共識:「豹鄉田」必須成為老鄉生活的“新支點”,而非“新甲方”。再直白些,就是要把老鄉們從“保護豹子是你們的事兒,我是打工服務方”的刻板思維里拉出來,讓大家意識到“保護豹子能帶動發展,大伙兒干的是自己的產業,掙的是自己的未來”。
鏡羽駐村的一周,王君和貓盟伙伴們跟著她一戶一戶的拜訪,和老鄉們揉面做面條,吃飯嗑瓜子,說八卦嘮家常,了解各家家庭結構,也會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生活上例如看病買藥網購等瑣碎困擾,“零距離地融入,鄉親們才會愿意相信你是真心為他們好?!?/p>
▲ 貓盟在飲馬池小院里與老鄉們聚會。拍攝/王爍
除了情緒價值,更重要的是讓村民從以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干完一天拿一天工錢”轉變為“共建者、主人翁”。為了達到目的,貓盟伙伴們群策群力發起了「豹鄉田管家」制度,即邀請老鄉來管理豹鄉田。具體做法是,把「豹鄉田」分成大小不一的地塊, 村民們根據自身能力可多可少地簽約土地,擔任這塊土地和莊稼的管家。管家必須要進行生態種植,不得使用化學農藥、除草劑、化肥,但也有主動權來決定,間苗、鋤地、鋤草等農活怎么干,他們可以結合田地情況、氣候特點,用最合適的辦法來種地。管家還要防備莊稼被偷或者被人為毀壞。
在走訪41戶,花了整整一個月后,成功與10個家庭簽訂了管家合同,邀請了11位「豹鄉田管家」,還有1位菜園管家,共同管理「豹鄉田」的55.38畝土地。每位管家都會有一套量身定制的卡其布工裝和遮陽帽。
▲ 貓盟聘請的“管家們”與巧巧,大家都穿著「豹鄉田」的制服。攝影/周夢爽
多一層身份,多了一層歸屬感,可「豹鄉田」還想做的更多。在與巧巧深談的很多個夜晚里,鏡羽總會想起一段讓她感觸很深的話:“在常規意義上,別人會覺得這里的社區已經沒落,即將要消亡了,但我們要讓這群老人家在之后十幾二十年的時光里面,還可以感受到自己活著的價值跟意義。”
巧巧想做的,是讓老人們可以通過「豹鄉田」跟當前社會產生新的連接。簡單說,讓社會上的人通過華北豹關注到這里,看到豹鄉田管家們,因為認可了可持續行業的觀念,加入保護工作,把自己的家鄉農田創造出了新的價值。用這種方式讓老人家感到情緒上的撫慰和快樂。
怎么連接?團隊們決定引入互聯網思維,讓老鄉們感受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2024年7月6日,「豹鄉田」認養項目正式上線,實際操作就是通過付費,全社會的任何人可以認養、參與守望某個公益項目的過程,類似在螞蟻森林里種植認養一棵樹,也相應保護了某個真實地區的生態造林。
▲形式多樣的認養計劃。
項目上線后,第一個月便收獲了1000+認養人的支持。截至2024年12月25日,共累積848位共建人、504位守望者的支持,產生合作社總收入34.91萬元(目前項目唯一的收入來源)。正是有賴于認養人的支持,去年底老鄉們不但吃上了自種的新鮮青菜,村民收入還增加了11萬元,“2024年11月7日,村里辦了五十年來的第一次豐收宴。”
▲「豹鄉田」自產的甜糯玉米。拍攝:王爍
在2024年「豹鄉田」年度大數據里,還有很多值得記錄的成果:
? 得以持續觀察記錄物種和棲息地情況,包括但不限于100+種鳥類、10+種獸類、7+種兩爬、4+種魚類和50+種傳粉昆蟲。
? 開始嘗試保護性耕作,例如免耕播種、秸稈還田,長年堅持可以減少環境污染,改善土壤肥力、蓄水保墑,實現作物穩產高產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回到一切的開始,再來理解「豹鄉田」是干什么的?與其說它是一群人構想出的一種新生態農業,大貓更愿意將其認定為一個社區生態保護項目,“我們其實希望保護這件事情本身就能夠讓當地的這些村民多一個收入來源。把通過豹鄉田產出的產品,作為保護生態的結果輸出到市場,讓社會上的更多人可以參與和共建?!?/p>
▲「豹鄉田」希望持續出產的三種產品。
2025年1月,「豹鄉田」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嘗試——按照鍋爐和火爐不同的份額量,合作社為老鄉承擔50%的購煤款,希望能夠減少村民的樹木砍伐,給豹子留下更多的樹。
至于「豹鄉田」未來會發展成什么樣?大貓覺得當下很難回答,只說:“我們能做成哪些事情,比起我們想做什么事情,是更關鍵的?!?/p>
|頭圖:貓盟 肖詩白
你認為「種地與保護野生動物」
能結合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