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月28日,全球都會迎來一個特殊的日子——國際罕見病日。
至今全球已經確認的罕見病有接近七千種,約占人類總疾病的10%。肌張力障礙是罕見病中的一種,該病的患病率約為15-30例/10萬人,全身性肌張力障礙更罕見,患病率約2例/10萬人,全球肌張力障礙患者在數百萬人。由于該病的診斷難度較大,目前普遍認為其患病率遠遠被低估。
落枕、握筆姿勢異常、崴腳?
小心肌張力障礙!
你是否曾經經歷過“落枕”,或是寫字時手部姿勢異常,甚至偶爾“崴腳”?這些看似普通的小問題,可能正是肌張力障礙的表現。肌張力障礙患者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因肌肉的持續性或間歇性收縮,出現異常的動作和姿勢,造成生活中的不便和困擾。
什么是“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障礙是一種運動障礙,其特征是持續性或間歇性肌肉收縮引起的異常運動或/和姿勢,常常重復出現。肌張力障礙性運動一般為模式化的扭曲動作,可以合并震顫。肌張力障礙常常因隨意動作誘發或加重,伴有溢出的肌肉激活。
簡單來說,肌張力障礙是因為大腦控制運動的神經回路出現問題,導致患者的頭面部、軀干及肢體出現不自主的異常姿勢和重復性運動。
肌張力障礙的表現有哪些?
肌張力障礙的表現形式因患者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癥狀的輕重也有很大差別,通常可分為以下幾類:
局部型與節段型:部分患者可能僅有某些身體部位受影響,表現為痙攣性斜頸(脖子歪斜)、眼瞼痙攣(不自主眨眼)、書寫痙攣(寫字時手部異常姿勢)、足部肌張力障礙(足內翻、足趾屈曲等)以及顱頸段肌張力障礙(涉及眼、口、下頜及頸部)。這些癥狀通常類似“落枕”或“握筆姿勢異常”,雖然看似普通,卻可能是肌張力障礙的早期信號。
全身型:一些患者可能出現身體多個部位甚至是全身受累,即醫學上說的全身型的肌張力障礙,包括扭轉痙攣(DYT1型肌張力障礙)等,這個癥狀就比較嚴重了。
腦深部起搏器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
部分患者放松狀態時肌張力障礙的相關癥狀會有所緩解,而在壓力和疲勞狀態下癥狀又會加重,所以要保持心情愉悅哦!
如何治療
一般對于肌張力障礙治療方式有:
一般支持治療:
心理治療、感覺訓練、特殊技能訓練
口服藥物治療:
口服藥物治療對于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及發作性及障礙療效顯著。對于其他類型的肌張力障礙可以嘗試應用鹽酸苯海索、巴氯芬、苯二氮卓類藥物。然而,多數口服藥物作用輕微或短暫,加大劑量時運動癥狀可有改善,但可能出現嗜睡、反應遲鈍、口干、胃腸道不適、情緒異常等;
探索性的口服藥物治療常無確切、持久療效;
常發生患者不能耐受的全身毒副作用,如嗜睡、反應遲鈍、口干、胃腸道不適、情緒異常等;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療:
這是一種相對微創、安全的治療方式,注射后無需服用任何藥物,對于僅有局灶型以及節段型的肌張力障礙來說是一線治療手段。
外科手術治療:
對于全身型或者其他癥狀嚴重的肌張力障礙的患者來說,可以考慮腦深部電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來治療。腦深部電刺激即采用植入式電極將電刺激傳遞至內蒼白球(GPi)或丘腦底核(STN),可在腦部靶區內抑制異常神經活動,使運動神經環路恢復至相對正常的功能狀態,以緩解運動障礙癥狀。
肌張力障礙就如同中國書法作品中的“狂草”,患者呈現姿勢扭轉狀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可以幫助“精修”患者的局部癥狀,如同“蠅頭小楷”;腦深部電刺激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正骨”,如同“嚴體”。
*書法作品來自高翔教授,復旦大學二級教授、復旦大學營養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聚焦營養、睡眠、神經性疾病和衰老。
作者:吳逸雯
編輯:張子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