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俁祺
導語:昨晚,雷軍親手把小米SU7 Ultra的價格從81.49萬“砍”到52.99萬,這波操作簡直稱得上是營銷教科書,就連買不起車的人現(xiàn)在都知道小米新車“便宜”了。
雷軍的“預期操控術”
自從小米SU7 Ultra亮相開始,雷軍就先用“紐北之王”的光環(huán)錨定了高端市場,再用幾乎是腰斬的價格制造了“撿漏”假象。
甚至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一匹馬力僅需300元,比秦PLUS還劃算”。
但這場“價格屠夫”行為的背后,確是小米精心設計的預期操控術。
預售階段,小米通過高價暗示消費者“這車值80萬”。
正式售價公布后,消費者心里產(chǎn)生了巨大的落差,就好像撿到了便宜。
而且這次降價本質(zhì)上還是一個“素車”陷阱,52.99萬元的標準版其實是減配版本。
官方宣稱的“贈送價值9萬元碳纖維套件”,其實僅僅覆蓋了一些外觀件。
碳纖維尾翼、主動擴散器等核心性能部件還是需要額外付費選裝。
哪怕是預算充足的性能車愛好者也不要忘了,想要體驗發(fā)布會上說的“賽道猛獸”,還得再加10萬塊錢選裝競速套裝。
有行業(yè)分析師測算,SU7 Ultra的硬件成本大概在26萬元,毛利率可能會超過40%。
但同定位的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毛利率大概為17%,小米的“性價比”本質(zhì)上還是壓縮品牌溢價后的利潤再分配。
當天晚上凌晨,雷軍就公布了“開售2小時,大定突破10000臺”的戰(zhàn)果。
這1萬下定的消費者之中,有不少是預算本來在30萬級的消費者,最終被28.5萬的差價沖昏了頭腦,卻忽略了這款車在日常使用時的局限性。
雷軍的這波操作就像是把保時捷拆成零件賣,選配算下來落地輕松就超過了60萬,比BBA的頂配還要貴。
發(fā)布會上的“閻王點卯”
昨晚的發(fā)布會上,雷軍僅用了3分鐘草草帶過了一下性能參數(shù),卻花10分鐘強調(diào)了“運動豪華”的概念。
然后就迅速暴露了小米SU7 Ultra在市場定位上的真實意圖。
新車的對手根本不是Model S Plaid或者極氪001 FR,而是寶馬5系、奧迪A6L、奔馳E級這類高端轎車。
但這種所謂的“降維打擊”也讓小米一直所說的性能車概念出現(xiàn)了漏洞。
從車本身來看,賽道級的碳陶剎車會不會在日常中出現(xiàn)低速異響,碳纖維尾翼在城市道路到底有沒有意義,而座椅按摩、Alcantara材質(zhì)這類舒適性配置又會不會削弱賽道屬性,這些我們都不知道。
最終的產(chǎn)物說好聽了是賽道和生活的兼容,說難聽了就是性能和舒適的割裂。
而且更要命的是,賽道配件還會導致保險費用的上升,最終不僅價格超過BBA,保費也要高出不少。
這樣看下來,24K鍍金車標、碳纖維車頂這種“樣子貨”,更加暴露了品牌溢價的問題。
對比同價位的其他豪華品牌車型,無論是細節(jié)打磨還是工藝精度都碾壓小米。
所以,小米拋出的全系標配智駕和300萬智駕保障更像是一種補救措施,先不談小米智駕這一年出現(xiàn)過的問題,就是智駕保障模糊不清的范疇,誰又能保證它真的“保障”呢。
爭議鋪滿的造車路
回顧小米造車四年可以說是充滿了爭議。
畢竟造車跟造手機不一樣,發(fā)動機和底盤這些核心部件的長期可靠性可不是“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就能解決的。
就像小米SU7剛交付的時候,好多車主都曝出“車機死機”“懸掛異響”等一系列問題。
到了SU7 Ultra,雷軍更是陷入了“營銷為上”的老思路。
從“跑分”到“刷圈”,還是小米賣手機的老一套,始終擅長用數(shù)字來制造話題。
但汽車行業(yè)的技術積累是需要時間的,而不是PPT上的“全球第一”就能解決。
不過小米造車也確實創(chuàng)造了不少事實上的“第一”。
通過60天的回款周期和現(xiàn)金流管理,小米確實降低了汽車零部件的成本問題。
小米SU7的價格也證明了這一點,畢竟雷軍可不做賠錢的買賣。
而且小米的人車家互聯(lián)也確實不錯,在實際體驗中,空調(diào)、掃地機器人等智能家居的聯(lián)動十分流暢,也成為了許多米粉的驕傲。
為雷軍的“賽車夢”買單?
說回到小米SU7 Ultra,這次新車的火爆絕對是一次不錯的商業(yè)成功。
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這臺新車依舊是一場“富人游戲”。
“重新定義豪車”口號的背后,是小米這類造車新人對汽車工業(yè)本質(zhì)上的“傲慢”。
雷軍在發(fā)布會上反復強調(diào)“可家可賽”,但實際上可能是兩頭都不討好。
就比如為了追求低風阻,SU7 Ultra都流線型設計導致后排空間很小。
有媒體表示身高1.8米的乘客不僅得哈腰,膝蓋更是直接頂在前排座椅上。
這種“硬傷”很難讓人把SU7 Ultra和家用掛鉤。
而且小米現(xiàn)有的服務網(wǎng)點可以說是少得可憐,而且還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偏遠地區(qū)的用戶想要修車簡直堪比“朝圣”。
這一系列問題都讓新車的豪華成了“甜蜜陷阱”,引以為傲的賽道硬件終究會淪為“參數(shù)黨”的自我安慰。
當雷軍表示想讓更多人買得起豪車時,他或許忘了真正的豪車不僅是靠參數(shù)堆,更需要時間沉淀的品牌價值、經(jīng)受考驗的機械素質(zhì)以及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
當然,SU7 Ultra肯定是代表了中國汽車工業(yè)的進步,但它的價格和定位,注定只能成為少數(shù)人的玩具。
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與其是跟風這次的“參數(shù)狂歡”,還不如選擇BBA更務實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