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法苑
生命的逆旅與救贖
讀《病隙碎筆》有感
在生命的空隙中,我用心靈的畫筆描繪出疼痛的輪廓。每一滴墨水都包含著疼痛的淚水,但每一道線條都是我對生命的熱烈歌頌。
生命的逆旅與救贖
讀《病隙碎筆》有感
最開始讀史鐵生的書是在前兩年,那時候身體總是有些小毛病,于是開始讀他的《病隙碎筆》。
史鐵生在書里說自己“職業是生病,業余寫一點東西。”輕松調侃背后是艱辛的命運:史鐵生16歲畢業于清華附中,18歲到延安地區插隊,21歲雙腿癱瘓。那是一個花樣的年級,那是一個熱愛運動的青年啊,這種打擊常人都無法接受,于是史鐵生變得暴怒無常,會經常發脾氣,也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一了百了,但是命運不給他機會,自殺三次都沒能逃脫痛苦。就在這時,他幾乎“宿命”般地搖著輪椅走進了地壇,地壇里高墻坍圮,草木窸窸窣窣生長,風聲穿過百年柏樹,仿佛與外界的世界全然無關。這樣的地壇,成了史鐵生的庇護所,也是在這里,他拼命地思考,思考那些生而為人會遇到的種種問題,他問:“我們的一切聰明和才智、奮斗和努力、好運和成功到底有什么價值?有什么意義?我們在走向哪兒?我們再朝哪兒走?我們的目的何在?我們的歡樂何在?我們的幸福何在?我們的救贖之路何在?”這些終極問題,都在這個地壇展開,當追問無果,準備要放棄時,史鐵生猛然找到了條條絕路之后的最后一條路,那就是寫作。
命運沒有停止和他開玩笑,后來史鐵生又被查出腎病,直到發展為尿毒癥,癱瘓失去的只是行動能力,腎病則是直接把死亡擺在眼前,后來在《病隙碎筆》他這樣寫道:“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這得是嘗過多少苦難才能看清的人生啊。史鐵生的文字并不以華麗見長,他的文字是樸實而厚重的,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看清生活的真相而依然熱愛生活”。其實很多作家都在書寫“死亡”“存在”等話題,但是他們的思考大多來源于哲學意義上的思考,寫作的源泉主要來源于想象、觀察,閱讀那些人類的共同的生命經驗,只有在史鐵生這里,生死是他每天都要面對的,整個生命都是一場向死而生的逆旅,支配者他筆的,不是頭腦,而是生命本身。
史鐵生老師可能比大多數人的命運要苦厄得多,但是普通人生活中也有許多悲喜哀樂,你可能會經歷很多事情,但是你要學會與這些東西和解,悅納生命給你的一切。如果一直把生活的苦耿耿于懷,時間久了你會糾結你會陰暗,會變得狹隘,人性里的光會越來越淡,眼睛里看不到熱淚、看不到通透,所以要接受命運所給你的一切,并將其很好的理解與消化,始終抱著正義與善良。廢墟中也能開出花朵。黑暗中也可以有光明,接踵而至的疾病如果都不能打敗我們的話,那我相信我們生命中那些小小的惡作劇對我們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理解自己,與命運和解。只有與命運和解的人,才能在生活中不抱怨不訴苦,才能認真對待每一天。
來源:王琴
編輯:李潔
審核:郭嘉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