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假新聞。”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編輯|姚赟
頭圖來源|受訪者
2025年2月27日,還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籌備當晚“小米雙Ultra發布會”的雷軍,被迫“喜提”了一小時的中國首富體驗卡。
起因是,2月26日,小米公司股價大漲6%,市值突破1.4萬億港元大關。于是,部分媒體按此推算小米創始人雷軍的身家,可能已超過蟬聯4年的中國首富鐘睒睒,成為中國新首富。
此次推算背后的統計邏輯是,雷軍的身家由小米集團持股、金山系資產(注:含金山辦公、金山軟件和金山云)、順為資本及其他投資以及歷史套現收益四部分構成。因此,得出了雷軍超過鐘睒睒成為中國新首富的結論。
該消息發布后,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引發了網友的廣泛熱議,除了祝賀,還有不少網友發帖稱“誰懂啊,有一種熟人當首富了的感覺”。這樣的反響,確實對得起雷軍在互聯網深厚的群眾基礎。目前,雷軍僅抖音一個平臺的粉絲數就已超過4013萬。
2月27日下午,一份武漢大學校友群的截圖顯示,雷軍針對別人為自己成為新首富的祝賀消息回復為,“那是假新聞。”隨后,雷軍發布微博稱:“大家可以關注小米汽車。”
此外,也有博主在發布雷軍相關消息后,遭到小米公司的投訴。小米公司給出的理由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雷軍超越鐘睒睒”,系惡意揣測、拉踩民營企業家;第二,“雷軍套現百億級別”毫無事實依據;第三,關于雷軍及順為資本占股企業比例等數據完全失實,毫無出處。以上內容已嚴重誤導網友,且對我司雷軍先生及品牌形象嚴重詆毀和抹黑。
雖因為各種統計口徑不同,雷軍躍升為中國新首富的消息成為一場烏龍,但過去一年小米的股價和市值增長是外界有目共睹的。與此同時,雷軍的身家和財富地位也確實實現了很大的躍升。
過去一年,小米造車新業務開局即爆火,小米SU7的交付量僅用230天就突破10萬臺,創造了新車企10萬臺最快下線紀錄。而原有的智能手機業務也取得高端化突破,改變了過去外界對小米“直男品牌”的刻板印象和質疑聲。
2024年11月福布斯發布的《2024年中國內地富豪榜》顯示,鐘睒睒連續第四年成為內地首富,身家508億美元。緊隨其后的是騰訊控股主席馬化騰,以468億美元位列第二,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則排第三,財富為456億美元,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身家439億美元,排名第四位,排在第五位的是寧德時代的曾毓群,其財富為371億美元。而雷軍在當時以199億美元的身家,位列第十。
而據今日福布斯的實時榜單顯示,鐘睒睒以564億美元財富排名第一,馬化騰以530億美元財富排名第二,張一鳴以456億美元財富排名第三,雷軍以430億美元財富躍升至第四位,且與張一鳴的差距比較接近。
截至2月27日收盤,小米股價報53.1港元,市值1.33萬億港元。大家都希望雷軍成為首富背后,既是對小米過往業績的認可,更是對雷軍個人奮斗的勵志典范形象的一種價值認可。
來源:受訪者
從武漢大學兩年修完學分的天才少年,到帶領金山對抗微軟的“民族軟件旗手”,再到49歲跨界造車的“創業勞模”,雷軍的三次人生起落充滿戲劇性。他曾提出的“忠誠和勤奮是唯一機會”,也常常凌晨兩點還在測試產品,并親自擰螺絲,這些細節構建了一個“天道酬勤”的奮斗者形象。
造車的翻身仗
過去一年,雷軍確實通過造車業務打了一場翻身仗。
即便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進入高飽和競爭,作為跨界造車的新人,雷軍還是沖出了重圍,并在新能源汽車紅海中獲得增量,這切實地反映在小米的股價上。
2024年1月1日,小米股價為14.9港元,到了2024年12月底,小米公司的股價攀升至34.5港元,全年漲幅達121.2%,成為2024年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進入2025年后,小米股價繼續上漲。截至2025年2月27日,股價達到56.3港元,較2024年底的34.5港元再漲約63%。而在2022年10月,小米的股價一度跌到8.31港元。
小米汽車自誕生起就面對無數的質疑,從入局時間、車型選擇,到市場定價,再到量產產能,幾乎每一步都是生死攸關的考驗。
小米SU7上市前兩三個月,雷軍邀請汽車業內的23位朋友辦了一場小型溝通會,請大家出主意。結果讓他萬萬沒想到——絕大部分人不看好。大家認為,這車每個月能賣3000輛就要燒高香了。
2024年3月28日,小米汽車發布之前,雷軍和一眾高管們內心十分忐忑,他們擔心小米的汽車賣不出去,也還在猶豫到底該怎么定價。這是過去一年中,雷軍和高管團隊經歷的最困難的時刻。與之相伴的,還有外界眾多的質疑:憑什么蘋果10年沒做成的事,小米3年能做成了?
事實證明,小米汽車團隊打破了這些不可能,并創造了車企最快的交付紀錄:小米SU7從上市到累計交付量破10萬輛,只用了230天。10萬輛汽車產能,是汽車行業新入局者們的一個分水嶺,理想汽車為此花了708天,小鵬花了1034天,蔚來花了1046天。
最終,小米SU7在2024年開始交付汽車的8個月內交付了13.5萬輛,超額完成了目標。2025年,小米汽車的目標銷量為30萬輛。
當然,為了造車,雷軍也下足了功夫。2024年12月,雷軍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曾表示:“這一年中他最深切的感悟就是,只有認知突破,才能帶來真正的成長。而認知的突破,首先是投身其中,把工作變成愛好。”
因此,為了更了解一輛車的性能和駕駛體驗,雷軍親自試駕了170多種車型。此外,他發現法拉利、保時捷之所以做得好,是因為創始人都是賽車手,懂車、愛車,于是他也決定去考賽照、學漂移。
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車單季度營收逼近百億元,毛利率達到17.1%,毛利率和特斯拉持平。面對質疑,雷軍用自己的行動沖破了跨界造車的不可能桎梏。
就在2月27日晚上,雷軍站臺發布小米15 Ultra手機和小米SU7 Ultra汽車,而這兩款產品被雷軍稱為“小米創業十五年以來最高端的兩款產品”。小米SU7 Ultra的售價52.99萬元起。
來源:視覺中國
雷軍此前發文稱:“小米SU7 Ultra全年銷量目標10000臺!我們團隊已有九成把握!”
盤活存量
雷軍身家暴漲背后,除了造車業務帶來的新增量外,也是因為他將小米固有業務也盤活了,并實現了高速增長。
造車之前,小米的估值主要依賴智能手機業務。憑借高性價比的市場策略,小米在中低端市場占據較大份額。但在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收獲有史以來最好的財報業績:小米總收入925億元,同比增長30.5%。
與此同時,該季度小米經調整凈利潤也達到63億元,同比增長4.4%。更關鍵的是,在持續投入造車業務的情況下,小米的現金儲備卻不降反升,現金儲備已達1516億元創新高。
小米取得如此業績的核心,是因為雷軍親自抓的智能手機高端化戰略初見成效:一方面,手機的平均售價(ASP)增加,從2023年第三季度每部手機997.0元增加10.6%至2024年第三季度每部1102.2元。此外,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高端智能手機市占率全面提升,中國大陸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比20.1%,同比提升7.9%。中國大陸4000~5000元價位,小米市占率第一。
小米的高端化之路并不容易。在小米公司內部討論會上,小米高管們曾爆發了史上最激烈爭論:有人表示做高端太難了,能不能不做了?也有人質疑用小米品牌能做成高端嗎?當時內部很多人都在向雷軍建議,要重新設立一個品牌做高端,小米目前的品牌形象已經很難扭轉。沮喪的情緒在小米的辦公室蔓延。
久經沙場的雷軍知道,智能手機這個行業里已有蘋果、三星、華為這些行業巨頭,小米的發展會非常困難,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小米在技術上尋求突破,贏得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雷軍曾表示,“小米高端探索之路是我近十年最痛苦,也是收獲最大的成長。”如何平衡性價比和高端化之間的矛盾,一直是雷軍和小米需要解決的問題。
過去三年,雷軍帶領小米堅決推進高端化戰略,通過底層技術自研,如影像技術、芯片技術等,致力于實現產品差異化,提升品牌附加值。按照雷軍的計劃,未來5年,小米計劃技術投入1000億元。目前,小米在AI、OS和芯片領域,都在投入研發。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米的研發人員數達到20436人,占員工總數的48.6%。此外,小米集團已在全球獲得超4.1萬件專利。
從手機到汽車,小米的高端化之路并不容易。就像雷軍在2023年那場年度演講最后講道:“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時的成敗得失都不那么重要,所有的人生難題都將在成長中找到答案。人因夢想而偉大,又因堅持夢想而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