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總懷抱5個延安娃這張著名合影
60年后,她弄清5個延安娃是誰
珠遺滄海
有一張非常著名的老照片,就是朱老總和五個孩子的合影。這張合影曾在各種畫冊上轉載,人們只知道這幅照片是1944年在延安拍的,是誰拍的?照片中的孩子都是誰?他們的父母是誰?為什么能和朱老總合影?沒有人搞清楚。
把這些問題弄明白的是一個“延安娃”,她叫金星,1941年出生在延安,父親是“延安中央醫院”婦產科主任金茂岳,金茂岳主任是接李訥來到世上的醫生。
▲金星在延安
▲2021年金星
金星的父親金茂岳 (1906-1987) ,山東泰安人。1938年新年剛過,兩輛大卡車載著國民政府紅十字會的第23和第33醫療支隊從西安出發,一路由衛兵和參謀護送來到延安。
第23醫療支隊有五六位醫生,十多位護士,還有一些隨行的家屬子女。金茂岳是醫療隊的副隊長,醫學博士,他的妻子和9歲的兒子金德崇也在這支隊伍里。
▲金茂岳和兒子金德崇合影
1939年11月7日,延安成立了中央醫院,在李家坬半山坡上挖三四十口窯洞,設30張病床,就開始收病人了。
別看中央醫院條件艱苦,設備簡陋,醫生、護士、藥品奇缺,可辦院理念先進,“沒有過硬的業務帶頭人不設科”,所以,中央醫院匯集了一批業務高明的技術專家。
特別是科主任、護士長以上的高級專家,他們都出身于名牌大學,有博士學銜,有的留過洋,原來在大后方,都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
面對日本的侵略,看到國民黨的腐敗無能,他們把抗戰勝利的希望和中國的前途寄托在延安。
金茂岳領導的婦產科在延安時期共接生了3800多名嬰兒,為提高產婦和嬰兒的生存率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把每個嬰兒的出生詳細資料都記錄在冊,共登記6本。撤離延安時,他帶出來4本,他把這4本嬰兒登記簿當作寶貝珍藏起來。
▲1939年11月7日,中央醫院開業合影,毛主席親題“中央醫院”四個字,金茂岳(后3左3)、金德崇(前1中)
▲延安中央醫院全景,山挺高,吃喝拉撒都要人往上運
金星1941年9月出生在延安,她長大后女承父業,走上了醫生這條路。1966年,金星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世紀壇醫院副主任醫師,中共黨員。
父親在世時說過:“金星是醫生,那些出生嬰兒登記本以后就交給金星保存。”
讓金星后悔的是,父親一直沒拿出來嬰兒登記本,年輕時她也認識不到歷史資料的重要性,也沒有向父親要過,因種種原因,父親去世后,這些寶貝遺失了。
▲中央醫院出生嬰兒統計(根據金茂岳的嬰兒登記本統計出來的)
2006年,金星退休后,她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在延安中央醫院出生的人找出來,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也了卻自己的心愿。
5年多的時間,她和哥哥金德崇征集了近2000名延安娃,他們都已60歲~70歲,拜訪了200多位在世的父母們和100多位在世的中央醫院工作人員,他們都是80歲~90歲的耄耋老人,一提起延安,每個人的眼睛都是亮的。
走訪過程中,感人的故事多到說不完,朱老總這張老照片就是其中之一。
5個延安娃和朱爹爹合影,60多年后,這幾個延安娃再相聚
▲金星
金星的第一步走訪從育英小學的同學開始,她的同學不少都是在延安出生的。
北京育英小學的前身是西柏坡“中共中央供給部育英學校”,再往前數,這里的學生是從延安保育院和保育小學撤離出來的孩子們。
金星的想法得到同學們的大力支持,同學們的父母輩金星也認識不少,她回憶起采訪過程總是眼含淚花,“我先從認識的采訪起,有時采訪這個,他們會跟我介紹那個。經常是“延安娃”主動跟我說,我的爸爸媽媽還健在呢,他們還知道好多故事。有的是老人主動聯系我,讓我過去采訪的。”
“這個講一點,那個講一點,他們都將保存的珍貴資料貢獻出來,匯集起來,就是當時歷史鮮活的再現”。
▲毛主席和朱老總送給金茂岳的毛毯
當金星來到當年同學邊寧寧家里時,邊寧寧拿出了她媽媽保存的老相冊,里面的照片都泛著黃色,看到這么多老照片,金星的眼睛都瞪圓了,幾十張呀,太讓人吃驚了!
她在這本老相冊里又一次看見幾個娃娃和朱老總的合影,之前都是在托兒所、學校展覽室、畫冊上看見過,而且邊寧寧告訴金星:中間的娃娃就是我!
邊寧寧還說:“當時我爸爸(邊章五)在王家坪工作,有一架照相機,是繳獲的戰利品,他拍了不少照片。”
“我家住在王家坪,就在朱老總的樓上(上面一層窯洞),老總特別喜歡孩子,我們都把老總叫爹爹,這個中間的娃娃就是我,怎么照的這張照片,我不記得媽媽是怎么說的了。”
金星想:難道這張照片是邊章五叔叔照的?
后來,在同學的介紹下,金星見到了吳峰風,她在吳峰風的電腦里又見到了這張合影。
▲左:李訥在延安留影,右:金星采訪李訥
吳峰風說:“我在《解放軍畫報》上看到這張老照片,最右邊的這個拿蘋果的小孩就是我,和我家保存的其他照片上的我一樣,我就到畫報社編輯部請他們復制了一張。年頭久遠了,報社的人也說不清這幅照片是什么人拍攝的。”
▲1942年,金茂岳在延安留影
有一次,同學聚會,有同學告訴她說:“朱麗也是在延安出生的,可她在上海。”
金星要了朱麗的聯系方式,問她有沒有延安的老照片?
沒想到,朱麗說:“我就有一張和朱老總的合影。”原來,照片左側的小女孩就是朱麗,朱麗還提供一個驚人的信息!
她父母在世時,在這張照片背面寫下了孩子和他們父母的姓名。
這個“?”是誰?
有一次,王裕群大姐來金星家,講述她在中央醫院的故事,也帶來了幾張老照片,她講述了一個令金星更驚喜的故事。
王裕群說:“我家住在王家坪的對面,中間隔著延河,父親帶我去過王家坪,朱老總的院子里長著大片沙果樹,可以在果園里跑著玩。那一次,也不知道我是怎么過了河到了王家坪,但是我記得在朱老總家里吃了大米飯,因為沒有吃過,所以覺得特別好吃,吃完一碗不夠,還想吃,坐在對面的朱總司令笑瞇瞇地親自給我添了飯,吃完飯還照了一張相。”
再比對一下王裕群拿來的老照片,合影中高個子女孩不就是面前的王裕群嗎?
至此,5個延安娃知道了4個,只有叫鐘曉楊的沒找到,聽說她去了國外。
▲左起:朱麗、鐘曉楊、朱老總、邊寧寧、王裕群、吳峰風
那這張合影是誰拍的呢?
2009年,延安娃們攝制一部文獻紀錄片《延安娃》,請來田小野講述他在延安的故事,他帶來了幾張小時候在延安的老照片。
田小野講到:“我父親(田野)當時在延安總政治部宣傳部工作,就在王家坪,建立了一個攝影小組,他還有暗室,像馬海德等許多人拍的照片都在他那里洗印。解放后他是解放軍畫報社第一任社長,全國攝影協會主席。朱總司令和小朋友的合影就是他拍攝的,那時候發表作品都不署個人名字,所以,都不知道這幅照片是田野拍的。”
至此,真相大白!
這張合影大約是1944年夏季拍攝,地點是在王家坪。當年王裕群最大,已經4歲了,邊寧寧3歲多,朱麗2歲半,最小的吳峰風剛滿2歲。
2011年7月13日,金星約來了合影中的3個人:邊寧寧、吳峰風、王裕群,還專門請來了當年的攝影師田野的兒子田小野,白發蒼蒼的幾位老人,時隔67年后又同框了,朱麗也從上海寄來了她的近照。
▲2011年,左起:邊寧寧、王裕群、吳峰風
▲2011年,左起:王裕群、田小野、邊寧寧、吳峰風
▲朱麗
當年,他們的父輩跟隨毛主席在延安艱難創業,如今,父輩們都已故去,不懂事的延安娃一個個年過花甲,走近古稀。
▲他們的父輩朝氣蓬勃
▲2009年,中央醫院70周年慶典,延安娃們回到了他們的家
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第一聲啼哭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國革命后繼有人!
如今,這些延安娃們,只要身體允許,他們每年都會回到延安這個家來走一走,看一看,這里的一草一木,每看一次依然是心潮澎湃。
他們的父輩經歷的那段歲月,有艱苦,有歡樂,永遠是“延安娃”心中抹不去的記憶和話題!
紅果寶公司與古田縣政府簽訂了投資協議,規定公司主營業務形成的股東可分配利潤,全部用于社會公益事業:鄉村振興、文化傳播、紓困救助。
主要研究成果:
(1)由公司提供山楂標準化提取物(山楂紅素)、由福建省腫瘤醫院林榕波團隊主導的研究者發起《山楂標準化提取物聯合標準阿片類藥物治療難治性癌痛患者的單臂、開放、標簽、I期臨床試驗》在2024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年會(ESMO-Asia 2024)上獲得壁報展示機會。這標志著山楂紅素在癌痛治療領域的應用成果得到了國際頂級機構的高度贊賞和認可。
(2)公司委托廈門大學生命科學院林圣彩院士團隊研究發現山楂紅素可以有效激活AMPK激酶、延長果蠅和線蟲近30%壽命,從而為進一步探索山楂紅素在提高代謝能力、延緩人體衰老等功效及其機理,提供了科學方向。
(3)公司委托深圳靈賦拓普公司通過動物實驗研究發現,山楂紅素可快速有效清除小白鼠血液中的血清淀粉樣蛋白,由此解決相關的血管堵塞和炎癥反應等問題。
(4)公司委托中科院-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營養科學研究中心對山楂紅素的納米晶體結構進行了分析,發現山楂紅素納米晶體平均粒徑僅為103.18納米(納米級食品標準是≤1000納米);同時,研究發現,在山楂紅素納米載體形式可以有效提升負載的活性物質的吸收率,即,山楂紅素中黃酮,多酚的吸收率超過游離化多酚、黃酮的二倍以上。
點擊下方鏈接,了解山楂紅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