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衛生數據顯示,失眠與抑郁正演變為21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公共衛生挑戰。中醫學智慧為“破解困局”提供新思路。2月22日,第二十一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在上海舉辦。在本次大會精神&神經分論壇上,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圍繞失眠、抑郁兩大主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臨床實踐經驗,推動中西醫結合在精神神經疾病治療中的應用與發展。
中西結合 讓失眠患者有“醫”靠
在精神&神經分論壇中,首單元聚焦失眠癥,多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報告。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幾乎所有的精神科疾病都伴隨失眠的主要癥狀,而單獨的失眠障礙,發病率約為10%-17%。
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黃志力在會上致辭。
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黃志力在致辭中表示,近3年來,睡眠障礙已經成為日益嚴峻的社會和醫學問題,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這6大城市的調查顯示,一年之內高達57.8%的人有持續3周以上睡眠障礙。他強調,失眠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密切相關,提倡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模式。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任蓉教授在會上作學術報告。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任蓉教授從目前公認的“3P模型”(易感、誘發、維持因素)出發,分析失眠的發病因素。她介紹,失眠容易慢性化,可能有超過一半的失眠患者病程持續10年以上,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會越來越高。慢性失眠患者存在“過度覺醒”狀態。她從經驗角度分析,短睡型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往往更好,長睡型患者使用認知行為療法(CBT-I)可能更有效,并強調綜合治療非常重要。她指出,中醫藥治療失眠有三大優勢,毒副作用小、無依賴性、患者依從性高。在絡病理論指導下研發的益腎養心安神片,經過基礎與臨床研究證實,對于失眠具有良好療效。
北京回龍觀醫院閆少校教授在會上作報告。
北京回龍觀醫院閆少校教授介紹了“靜神”理論,指出元神、識神與睡眠-覺醒周期的調控密不可分。并介紹了基于此確立了“益腎健腦、養心安神”治法,以東漢張仲景酸棗仁湯、百合知母湯為基礎方加減化裁研制的創新中藥益腎養心安神片。該藥可發揮系統調控、促進睡眠、改善睡眠、減少不適的治療作用。基礎研究表明,益腎養心安神片可通過保護海馬區腦神經元細胞、改善應激狀態,發揮鎮靜、催眠、增強記憶、抗疲勞的作用,顯示出不同于西醫鎮靜催眠藥的作用優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開展的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證實,益腎養心安神片可有效改善失眠癥(心血虧虛、腎精不足證)患者的入睡困難、睡而易醒、早醒、睡眠時間短、多夢,還可以明顯改善心悸、神疲乏力、健忘、頭暈、腰膝酸軟等癥狀,且臨床應用安全性良好。
上海市中醫院肖姝雲教授在會上作報告。
睡眠障礙是老年群體的易患疾病,上海市中醫院肖姝雲教授分析,原因在于老年人睡眠模式的改變,表現為深睡眠減少、晝夜節律紊亂。肖教授介紹氣血衰少、臟腑功能衰退是老年失眠的基本病理特點,“益腎健腦、養心安神”是老年失眠的主要治法,在絡病理論指導下,由酸棗仁湯和百合知母湯化裁的益腎養心安神片既能滋腎填精、養心安神,又能清熱除煩、靜心安神,對老年失眠患者有明顯改善。
在會議討論環節,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張四方教授、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芳教授、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劉嚴教授和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李文飛教授圍繞失眠藥物的日間功能影響及其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應用展開討論,深入探討臨床診療難點及中西醫融合的有效策略。專家們認為,苯二氮卓類藥物雖對輕中度失眠有效,但存在日間功能損害如殘留效應、認知與精神運動功能下降等問題。中西結合治療可通過中醫整體調理改善這些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劉芳教授特別分享了臨床中益腎養心安神片與西藥聯合應用治療長期失眠伴抑郁焦慮患者取得顯著療效的案例,受到與會者的廣泛關注。
在會議討論環節,專家共話中西融合防治失眠癥。
古方創新轉化 為抑郁癥患者“解郁除煩”
會議第二單元聚焦抑郁癥。抑郁癥是全球重大精神疾病之一,全球共有約3.5億名抑郁癥患者,我國抑郁癥患者人數超過9500萬。目前,抑郁障礙有低齡化傾向,超過一半的患者在25歲以內,30%的患者是大學生。抑郁癥有高發病率、高復發率、低識別率和低治療率的特點。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劉蘭英教授在會上作報告。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劉蘭英教授在報告中分析半夏厚樸湯和梔子厚樸湯兩個經典方劑在緩解抑郁癥狀、改善軀體化癥狀方面的顯著效果,并介紹了基于這兩個方劑研發的創新中藥解郁除煩膠囊的臨床研究結果。研究表明,對于主要證候為氣郁痰阻、郁火內擾證患者,解郁除煩膠囊可顯著降低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改善輕中度抑郁癥患者抑郁焦慮狀態、緩解軀體癥狀,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因此,《指南》建議,對于該類患者可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選用解郁除煩膠囊改善抑郁癥狀,改善焦慮及吞咽如梗癥狀,減少抗抑郁藥不良反應。
中南大學湘雅二院王緒軼教授在會上作報告。
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院王緒軼教授看來,抑郁癥病因復雜,需多靶點干預。他提到,解郁除煩膠囊的隨機雙盲試驗結果顯示,其在改善抑郁、焦慮和失眠癥狀方面優于安慰劑和部分西藥。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孫元鋒教授在會上作學術報告。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孫元鋒教授通過具體的臨床病例,分析了解郁除煩膠囊組方中各種成分的作用,并介紹了該藥治療抑郁癥334例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試驗結果:該藥能夠緩解焦慮,降低抑郁和焦慮的評分。相比鎮靜催眠藥,它更加突出,而且相比氟西汀的效果還會更有優勢。
在討論環節中,廈門仙岳醫院林多朵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崴教授、開灤精神衛生中心于振劍教授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王蘭蘭教授等多位專家圍繞青少年抑郁的診療特點、中成藥的應用前景以及人工智能在精神醫學中的作用展開深入討論。
大會討論環節,專家面對面交流中西醫結合是未來防治抑郁癥的方向。
專家們認為,中醫藥的系統論與多靶點治療機制與現代醫學的循證醫學方法相結合,將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療方案。中西醫結合是未來精神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而人工智能技術有望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新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