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

0
分享至


點擊藍字關注「聯勤集結號」加入我們光榮的隊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命令

軍令〔2025〕20號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已經2025年2月7日中央軍委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

主席 習近平

二〇二五年二月十四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隊列指揮

第三章 單個軍人的隊列動作

第一節 基本隊列動作

第二節 武器(裝具)的操持

第四章 分隊、部隊的隊列規范

第一節 隊列隊形

第二節 隊列動作

第三節 分隊乘坐交通工具

第五章 國旗的掌持、升降和軍旗的掌持、授予與迎送

第六章 閱兵

第一節 基本規范

第二節 陸上閱兵

第三節 海上閱兵和碼頭閱兵

第四節 空中閱兵

第七章 儀式

第八章 附則

附件一 隊列口令的分類、下達的基本要領和呼號的節奏

附件二 隊列指揮位置示例

附件三 標兵旗的規格

附件四 符號說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隊列動作、隊列隊形和隊列指揮,保持整齊劃一、嚴格正規的隊列生活,制定本條令。

第二條 本條令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生活的基本依據,適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和單位(不含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參戰和被召集參加軍事訓練、擔負戰備勤務、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的預備役人員。

本條令沒有規定的隊列生活事項,按照有關軍事法規和軍事規章的規定執行。

第三條 軍人和軍隊單位必須嚴格執行本條令,強化號令意識,加強隊列訓練,培養良好的軍姿、嚴整的軍容、過硬的作風、嚴格的紀律和協調一致的動作,落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要求,促進軍隊正規化建設,鞏固和提高戰斗力。

第四條 本條令由各級首長和機關組織貫徹執行。首長和機關應當嚴格執行本條令,起表率作用,并對部屬執行本條令的情況進行檢查、監督。

第五條 軍人應當嚴格遵守下列隊列紀律:

(一)堅決執行命令,做到令行禁止;

(二)姿態端正,軍容嚴整,精神振作,嚴肅認真;

(三)按照規定的位置列隊,集中精力聽指揮,動作迅速、準確、協調一致;

(四)保持隊列整齊,出列、入列應當報告并經允許。

第二章 隊列指揮

第六條 隊列指揮位置

指揮位置應當便于指揮和通視全體。通常是:停止間,在隊列中央前;行進間,縱隊時在隊列左側中央前或者偏后,必要時在隊列中央前,橫隊、并列縱隊時在隊列左側前或者左側,必要時在隊列右側前(右側)或者左側(右側)后。

第七條 隊列指揮方法

隊列指揮通常用口令。行進間,動令除向左轉走和齊步、正步互換及敬禮、禮畢時落在左腳,其他均落在右腳。變換指揮位置,通常用跑步(5步以內用齊步),進到預定的位置后,成立正姿勢下達口令??v隊行進時,可以在行進間下達口令。

第八條 隊列指揮要求

(一)指揮位置正確;

(二)姿態端正,精神振作,動作準確;

(三)口令準確、清楚、洪亮;

(四)熟練掌握和運用隊列指揮方法;

(五)認真清點人數、檢查著裝,按照規定組織驗槍;

(六)嚴格要求,維護隊列紀律。

第三章 單個軍人的隊列動作

第一節 基本隊列動作

第九條 立正

立正是軍人的基本姿勢,是隊列動作的基礎。軍人在宣誓、接受命令、進見首長和向首長報告、回答首長問話、升降國旗、迎送軍旗、奏唱國歌和軍歌等嚴肅莊重的時機和場合,均應當立正。

口令:立正。

要領:兩腳跟靠攏并齊,兩腳尖向外分開約60度;兩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體正直,微向前傾;兩肩要平,稍向后張;兩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攏自然微曲,拇指尖貼于食指第二節,中指貼于褲縫;頭要正,頸要直,口要閉,下頜微收,兩眼向前平視。參加閱兵時,下頜上仰約15度。

第十條 跨立

跨立即跨步站立,主要用于訓練、執勤和艦艇上分區列隊等場合,可以與立正互換。

口令:跨立。

要領:左腳向左跨出約一腳之長,兩腿挺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身體重心落于兩腳之間;兩手后背,左手握右手腕,拇指根部與外腰帶下沿或者內腰帶上沿同高;右手手指并攏自然彎曲,拇指貼于食指第二節,手心向后。攜槍時不背手。

第十一條 稍息

口令:稍息。

要領:左腳順腳尖方向伸出約全腳的三分之二,兩腿自然伸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身體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腳;攜槍(持筒)時,攜帶的方法不變,其余動作同徒手;稍息過久,可以自行換腳,動作應當迅速。

第十二條 停止間轉法

(一)向右(左)轉

口令:向右(左)——轉。

半面向右(左)——轉。

要領:以右(左)腳跟為軸,右(左)腳跟和左(右)腳掌前部同時用力,使身體協調一致向右(左)轉90度,身體重心落在右(左)腳,左(右)腳取捷徑迅速靠攏右(左)腳,成立正姿勢。轉動和靠腳時,兩腿挺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

半面向右(左)轉,按照向右(左)轉的要領轉45度。

(二)向后轉

口令:向后——轉。

要領:按照向右轉的要領向后轉180度。

第十三條 行進

行進的基本步法分為齊步、正步和跑步,輔助步法分為便步、踏步、移步和禮步。

(一)齊步

齊步是軍人行進的常用步法。

口令:齊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邁出約75厘米,按照先腳跟后腳掌的順序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貼于食指第二節;兩臂前后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內稍向下,拇指根部對正衣扣線(雙排扣中間位置),并高于最下方衣扣約5厘米(上衣下擺扎于褲內時,高于內腰帶扣中央約5厘米;扎外腰帶時,與外腰帶扣中央同高),離身體約30厘米;向后擺臂時,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鐘116—122步。

(二)正步

正步主要用于分列式和其他禮節性場合。

口令:正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踢出約75厘米,腿要繃直,腳尖下壓,腳掌與地面平行,離地面約25厘米,適當用力使全腳掌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伸直貼于食指第二節;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內稍向下,手腕下沿擺到高于最下方衣扣約15厘米處(上衣下擺扎于褲內時,高于內腰帶扣中央約15厘米處;扎外腰帶時,高于外腰帶扣中央約10厘米處),離身體約10厘米;向后擺臂時,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鐘110—116步。

(三)跑步

跑步主要用于快速行進。

口令:跑步——走。

要領:聽到預令,兩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貼于食指第一關節和中指第二節),提到腰際,約與腰帶同高,拳心向內,肘部稍向里合。聽到動令,上體微向前傾,兩腿微彎,同時左腳利用右腳掌的蹬力躍出約85厘米,前腳掌先著地,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兩臂前后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大臂略垂直,肘部貼于腰際,小臂略平,稍向里合,兩拳內側各距衣扣線(雙排扣中間位置)約5厘米;向后擺臂時,拳貼于腰際。行進速度每分鐘170—180步。

(四)便步

便步用于行軍、操練后恢復體力及其他場合。

口令:便步——走。

要領:用適當的步速、步幅行進,兩臂自然擺動,上體保持良好姿態。

(五)踏步

踏步用于調整步伐和整齊。

停止間口令:踏步——走。

行進間口令:踏步。

要領:兩腳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時,腳尖自然下垂,離地面約15厘米;落下時,前腳掌先著地),上體保持正直,兩臂按照齊步或者跑步擺臂的要領擺動。

(六)移步(5步以內)

移步用于調整隊列位置。

1.右(左)跨步

口令:右(左)跨×步——走。

要領:上體保持正直,每跨1步并腳一次,其步幅約與肩同寬,跨到指定步數停止。

2.向前或者后退

口令:向前×步——走。

后退×步——走。

要領:向前移步時,應當按照單數步要領進行(雙數步變為單數步)。向前1步時,用正步,不擺臂;向前3步、5步時,按照齊步走的要領進行。向后退步時,從左腳開始,每退1步靠腳一次,不擺臂,退到指定步數停止。

(七)禮步

禮步主要用于紀念儀式中禮兵的行進。

口令:禮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緩慢抬起,腿要繃直,腳尖上翹,與腿約成90度,腳后跟離地面約30厘米,按照腳跟、腳掌順序緩慢著地,步幅約55厘米,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兩臂下垂自然伸直、輕貼身體(抬祭奠物除外);手指并攏自然微曲,拇指尖貼于食指第二節,中指貼于褲縫。行進速度每分鐘24—30步。

上臺階時,非支撐腿緩慢抬起,大腿略與臺階平行,腳尖繃直下垂,全腳掌緩慢著地。

(八)攜便攜式折疊寫字椅行進

攜折疊寫字椅行進時,左手提握支腳上橫杠中間部位,左臂下垂自然伸直,寫字板面朝外。

第十四條 立定

口令:立——定。

要領:齊步、正步和禮步時,聽到口令,左腳再向前大半步著地,腳尖向外約30度,兩腿挺直,右腳取捷徑迅速靠攏左腳,成立正姿勢。跑步時,聽到口令,繼續跑2步,然后左腳向前大半步(兩拳收于腰際,停止擺動)著地,右腳取捷徑靠攏左腳,同時將手放下,成立正姿勢。踏步時,聽到口令,左腳踏1步,右腳靠攏左腳,原地成立正姿勢;跑步的踏步,聽到口令,繼續踏2步,再按照上述要領進行。

第十五條 步法變換

步法變換,均從左腳開始。

齊步、正步互換,聽到口令,右腳繼續走1步,即換正步或者齊步行進。

齊步換跑步,聽到預令,兩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際,兩臂前后自然擺動;聽到動令,即換跑步行進。

齊步換踏步,聽到口令,即換踏步。

跑步換齊步,聽到口令,繼續跑2步,然后換齊步行進。

跑步換踏步,聽到口令,繼續跑2步,然后換踏步。

踏步換齊步或者跑步,聽到“前進”的口令,繼續踏2步,再換齊步或者跑步行進。

第十六條 行進間轉法

(一)齊步、跑步向右(左)轉

口令:向右(左)轉——走。

要領:左(右)腳向前半步(跑步時,繼續跑2步,再向前半步),腳尖向右(左)約45度,身體向右(左)轉90度時,左(右)腳不轉動,同時出右(左)腳按照原步法向新方向行進。

半面向右(左)轉走,按照向右(左)轉走的要領轉45度。

(二)齊步、跑步向后轉

口令:向后轉——走。

要領:左腳向右腳前邁出約半步(跑步時,繼續跑2步,再向前半步),腳尖向右約45度,以兩腳的前腳掌為軸,向后轉180度,出左腳按照原步法向新方向行進。

(三)轉動時,保持行進時的節奏,兩臂自然擺動,不得外張;兩腿自然挺直,上體保持正直。

第十七條 敬禮、禮畢和單個軍人敬禮

敬禮分為舉手禮、注目禮和舉槍禮。

(一)敬禮

1.舉手禮

口令:敬禮。

要領:上體正直,右手取捷徑迅速抬起,五指并攏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約2厘米處(戴卷檐帽、無檐帽或者不戴帽時微接太陽穴,戴圓邊帽時微接帽墻近太陽穴處,約與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張(約20度),手腕不得彎曲,右大臂略平,與兩肩略成一線,同時注視受禮者。

2.注目禮

要領:面向受禮者成立正姿勢,同時注視受禮者,并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3.舉槍禮

舉槍禮用于閱兵式或者執行儀仗任務。

口令:向右看——敬禮。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胸前,槍身垂直并對正衣扣線,槍面向后,離身體約10厘米,槍口與眼同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接握表尺上方,小臂略平,大臂輕貼左脅;同時轉頭向右注視受禮者,并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二)禮畢

口令:禮畢。

要領:行舉手禮者,取捷徑將手放下;行注目禮者,將頭轉正;行舉槍禮者,將頭轉正,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前踵輕輕著地,同時左手放下,成持槍立正姿勢。

(三)單個軍人敬禮

要領:單個軍人在距受禮者5—7步處,行舉手禮或者注目禮。

徒手或者背槍時,停止間,應當面向受禮者立正,行舉手禮,待受禮者還禮后禮畢;行進間(跑步時換齊步),轉頭向受禮者行舉手禮,并繼續行進,左臂仍自然擺動,待受禮者還禮后禮畢。

攜帶武器(除背槍)等不便行舉手禮時,不論停止間或者行進間,均行注目禮,待受禮者還禮后禮畢。

第十八條 坐下、蹲下、起立

(一)坐下

1.徒手坐下

口令:坐下。

要領:左小腿在右小腿后交叉,迅速坐下(坐凳子時,聽到口令,左腳向左分開約一腳之長;女軍人著裙服坐凳子時,兩腿自然并攏),手指自然并攏放在兩膝上,上體保持正直。

2.攜便攜式折疊寫字椅坐下

要領:聽到“放凳子”的口令,左手將折疊寫字椅提至身前交于右手,右手反握支腳上橫杠,左手移握寫字板和座板上沿,兩手協力將支腳拉開;爾后上體右轉,兩手將折疊寫字椅輕輕置于腳后,寫字板扣手朝前,恢復立正姿勢;聽到“坐下”的口令,迅速坐在折疊寫字椅上。

使用折疊寫字椅的靠背或者寫字板時,應當按照“打開靠背”或者“打開寫字板”的口令,調整折疊寫字椅和坐姿;組合使用寫字板時,根據需要確定組合方式和動作要領。

3.背背囊(背包)坐下

要領:聽到“放背囊(背包)”的口令,兩手協力解開上、下扣環,握背帶;取下背囊(背包),上體右轉,右手將背囊(背包)橫放在腳后,背囊(背包)正面向下,背囊口向右(背包口向左),恢復立正姿勢;聽到“坐下”的口令,迅速坐在背囊(背包)上。攜槍放背囊(背包)時,先置槍(架槍),后放背囊(背包)。

(二)蹲下

口令:蹲下。

要領:右腳后退半步,前腳掌著地,臀部坐在右腳跟上(膝蓋不著地),兩腿分開約60度(女軍人兩腿自然并攏),手指自然并攏放在兩膝上,上體保持正直。蹲下過久,可以自行換腳。

(三)起立

口令:起立。

要領:全身協力迅速起立,左腳取捷徑靠攏右腳(蹲下時,右腳取捷徑靠攏左腳),成立正姿勢或者成持槍、肩槍立正姿勢。

班用機槍架槍時,起立后取槍。

攜背囊(背包)起立時,聽到“取背囊(背包)——起立”的口令后,按照放背囊(背包)的相反順序進行。

攜便攜式折疊寫字椅起立時,聽到“取凳子——起立”的口令后,按照放折疊寫字椅的相反順序進行。

第十九條 脫帽、戴帽

(一)脫帽

口令:脫帽。

要領:立姿脫帽時,雙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兩側,將帽取下,取捷徑置于左小臂,帽徽朝前,掌心向上,四指扶帽檐或者帽墻前端中央處,小臂略成水平,右手放下。

坐姿脫帽時,雙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兩側,將帽取下,置于桌面(臺面)前沿左側或者膝上,使帽頂向上、帽徽朝前,也可以置于桌斗內。

戴圓邊帽脫帽不便放置時,折疊后插于作訓服右側腿袋內。

戴貝雷帽脫帽不便放置時,將帽左右向內折疊,插于作訓服右側腿袋內。

(二)戴帽

口令:戴帽。

要領:雙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兩側,取捷徑將帽迅速戴正。

(三)攜槍時,用左手脫帽、戴帽。

(四)需夾帽時(作訓帽、圓邊帽、貝雷帽除外),雙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兩側,取捷徑將帽取下,左手握帽墻(戴卷檐帽時,將四指并攏,置于下方帽檐與帽墻之間),小臂夾帽自然伸直,帽頂向左,帽徽朝前。

第二十條 宣誓

口令:宣誓。

宣誓完畢。

要領:聽到“宣誓”的口令,身體保持立正姿勢,右手握拳取捷徑迅速抬起,拳心向前,稍向內合;拳眼約與右太陽穴同高,距離約10厘米;右大臂略平,與兩肩略成一線;高聲誦讀誓詞。

聽到“宣誓完畢”的口令,將手放下。

攜槍宣誓時,成掛槍立正姿勢,左手握護木(95式自動步槍握下護手前端,03式自動步槍握護蓋前端,20式沖鋒槍、20式自動步槍、20式短自動步槍握護手前端),其余要領同徒手。聽到“宣誓完畢”的口令,成掛槍立正姿勢,左手放下。

第二十一條 整理著裝

整理著裝,通常在立正的基礎上進行。

口令:整理著裝。

要領:兩手從帽子開始,自上而下,將著裝整理好(必要時,也可以相互整理);整理完畢,自行稍息;聽到“?!钡目诹?,恢復立正姿勢。

第二節 武器(裝具)的操持

第二十二條 攜槍

(一)肩槍

成立正姿勢肩沖鋒槍(20式沖鋒槍槍托全部伸展)、自動步槍時(20式自動步槍、20式短自動步槍槍托全部收縮),右手在右胸前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右大臂輕貼右脅,槍身垂直,槍口向下(20式精準步槍,槍口向上)。

(二)持槍

成立正姿勢持班用機槍、狙擊步槍、81式自動步槍(打開槍托)、03式自動步槍(打開槍托)、20式自動步槍(槍托全部伸展)、20式精準步槍(槍托全部伸展)時,右臂自然下垂,左手將背帶挑起、拉直,由右手拇指在內壓住,余指并攏在外將槍握住,同時左手放下,槍面向后,托底鈑(95式班用機槍托底)全部(81式自動步槍、03式自動步槍、20式自動步槍、20式精準步槍托前踵)在右腳外側著地,托后踵同腳尖平齊。

持槍轉動時,除按照徒手動作要領外,聽到預令,將槍稍提起,拇指緊貼于右胯,使槍隨身體平穩轉向新方向,托前踵(95式班用機槍托底)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三)雙手持槍

成立正姿勢持自動步槍、20式沖鋒槍時,使背帶落在左肩,左手握護蓋(81式自動步槍握護木,20式沖鋒槍、20式自動步槍、20式短自動步槍、20式精準步槍握護手),右手握握把,槍身在胸前約成45度,槍口朝向左下方。

(四)攜槍行進

持槍時,聽到行進口令的預令,將槍提起,使槍身略直,拇指貼于右胯,使槍身穩固,其余要領同徒手。

背槍、肩槍、掛槍、托槍、提槍時,聽到行進口令,保持攜槍姿勢,其余要領同徒手。

持槍立定時,在右腳靠攏左腳后,迅速將托底鈑(95式班用機槍托底,20式自動步槍、20式精準步槍托前踵)輕輕著地,其余要領同徒手。

(五)攜槍坐下

口令:槍靠右肩——坐下。

要領:攜槍坐下時,兩腿按照徒手坐下的要領進行,爾后槍靠右肩、槍面向右,右手自然扶貼護木(護蓋),左手手指自然并攏,放在左膝上。肩沖鋒槍、81式自動步槍、03式自動步槍坐下時,聽到預令,右手移握護木(護蓋),使背帶從肩上滑下,將槍取下。

攜95式自動步槍、20式沖鋒槍、20式自動步槍、20式短自動步槍、20式精準步槍坐下時,聽到“右手扶槍——坐下”的口令,兩腿按照徒手坐下的要領進行,同時將槍置于右小腿前側,槍身與地面垂直,槍面向后;右手自然扶握上護蓋前端(護手前端),左手手指自然并攏,放在左膝上。肩槍坐下時,聽到預令,右手移握下護手前端(護手前端),使背帶從肩上滑下,將槍取下。

第二十三條 沖鋒槍手、81式自動步槍手、95式自動步槍手、03式自動步槍手、20式自動步槍手、20式短自動步槍手的操槍

(一)肩槍、掛槍互換

1.肩槍換掛槍

口令:掛槍。

要領:左手掌心向下取捷徑在右肩前握背帶,右手沿背帶移握護木(護手前端),右臂前伸將槍口轉向前;兩手協力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左肩,使槍身在胸前約成45度,表尺中央部位(扳機部位)位于衣扣線;右手移握槍頸(折疊式沖鋒槍,握復進機蓋后端;20式沖鋒槍,握槍托),左手放下(閱兵等時機左手可以握護木或者護手前端),成掛槍立正姿勢。

95式自動步槍手,左手掌心向下取捷徑在右肩前握背帶,右手移握上護蓋前端,右臂前伸將槍口轉向前;兩手協力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左肩,使槍身的下護手銷對正衣扣線,槍身在胸前約成60度;右手移握槍托中間部位,左手放下(閱兵等時機左手可以握下護手前端),成掛槍立正姿勢。

03式自動步槍手、20式自動步槍手、20式短自動步槍手,左手掌心向下取捷徑在右肩前握背帶,右手移握護蓋前端(護手前端),右臂前伸將槍口轉向前;兩手協力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左肩,使槍身的上機匣銷(彈匣扣)對正衣扣線,槍身在胸前約成45度;右手移握槍頸(20式自動步槍、20式短自動步槍,移握槍托前端),左手放下(閱兵等時機左手可以握護蓋前端或者護手前端),成掛槍立正姿勢。

自動步槍,掛槍時不上刺刀。

2.掛槍換肩槍

口令:肩槍。

要領:右手移握護木(95式自動步槍,移握上護蓋前端;03式自動步槍,移握護蓋前端;20式沖鋒槍、20式自動步槍、20式短自動步槍,移握護手前端),左手移握背帶;兩手協力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右肩,槍口向下,槍身垂直;右手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左手放下,成肩槍立正姿勢。

(二)肩槍、背槍互換

1.肩槍換背槍

口令:背槍。

要領:左手在右肩前握背帶,右手掌心向后移握準星座(95式自動步槍,握準星座與上護蓋連接部位;20式沖鋒槍、20式自動步槍、20式短自動步槍,握準星座與護手連接部位);兩手協力將槍上提,左手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左肩;兩手放下,成背槍立正姿勢。

2.背槍換肩槍

口令:肩槍。

要領:右手掌心向后握準星座(95式自動步槍,握準星座與上護蓋連接部位;20式沖鋒槍、20式自動步槍、20式短自動步槍,握準星座與護手連接部位);左手在左肩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背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右肩;右手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左手放下,成肩槍立正姿勢。

(三)掛槍、背槍互換

1.掛槍換背槍

口令:背槍。

要領:右手握準星座(95式自動步槍,握上護蓋前端;20式沖鋒槍、20式自動步槍、20式短自動步槍,握護手前端),稍向上提,左手在左肩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背后;兩手放下,成背槍立正姿勢。

2.背槍換掛槍

口令:掛槍。

要領:右手掌心向前移握準星座(護手前端),稍向上提,左手在右肋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胸前;右手移握槍頸(折疊式沖鋒槍,握復進機蓋后端;20式沖鋒槍,移握槍托),左手放下或者握護木(護手前端),成掛槍立正姿勢。

95式自動步槍手,右手掌心向前移握上護蓋前端,稍向上提,左手在右肋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胸前;右手移握槍托中間部位,左手放下或者握下護手前端,成掛槍立正姿勢。

03式自動步槍手、20式自動步槍手、20式短自動步槍手,右手掌心向前移握準星座(護手前端),稍向上提,左手在右肋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胸前;右手移握槍頸(槍托前端),左手放下或者握護蓋前端(護手前端),成掛槍立正姿勢。

(四)81式自動步槍、03式自動步槍、20式自動步槍(打開槍托或者槍托全部伸展、上刺刀)的提槍、槍放下

1.提槍

口令:提槍。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右肩前,槍身垂直,距身體約10厘米,槍面向后,手約同肩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握護木(03式自動步槍,握護蓋前端;20式自動步槍,握護手前端);右手移握握把,右臂伸直;將槍輕貼右側,槍身要正,并與衣扣線平行;右大臂輕貼右脅,左手迅速放下,成提槍立正姿勢。

2.槍放下

口令:槍放下。

要領:右手將槍向前稍向下推出,右臂伸直,同時左手迅速握護木(03式自動步槍,握護蓋前端;20式自動步槍,握護手前端),右手移握準星座(膛口裝置或者刺刀座“T”型凸起)附近;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前踵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五)81式自動步槍、03式自動步槍、20式自動步槍的提槍、端槍互換

1.提槍換端槍

口令:端槍。

要領:行進時,聽到“端槍”的口令,繼續向前3步,于左腳著地時,右手將槍移至右肩前,同時左手接握護木(03式自動步槍,握護蓋前端;20式自動步槍,握護手前端),準星與肩同高(20式自動步槍,槍口與肩同高);右腳再向前1步的同時,右手移握槍頸(槍托前端);于左腳著地時,兩手將槍導向前,槍面向上,左手掌心轉向右,槍頸(槍托中間部位)緊貼右胯,右臂與兩肩約在同一平面,刺刀尖約與下頜同高,并在右肩的正前方。

2.端槍換提槍

口令:提槍。

要領:聽到“提槍”的口令,繼續向前3步,于左腳著地時,左手收至右胸前,右手向前下方推槍;右腳再向前1步,右手移握握把;于左腳著地時,將槍收至提槍位置,左手放下。

第二十四條 班用機槍手、狙擊步槍手、20式精準步槍手的操槍

(一)托槍、槍放下

口令:托槍。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右肩前,槍身垂直,離身體約15厘米,槍面向右(狙擊步槍、20式精準步槍,槍面向后),手心約與肩同高(20式精準步槍,調節器約與肩同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握護木(狙擊步槍,握表尺上方;20式精準步槍,握護手);將槍上提,左手將槍面轉向前(狙擊步槍、20式精準步槍,槍面轉向左),同時右手拇指貼于托后踵(狙擊步槍、20式精準步槍,貼于托前踵),余指并攏握托底鈑,兩手協力將槍送上右肩(彈匣與肩同高),左手迅速放下;槍身要正,托后踵與衣扣線齊(狙擊步槍、20式精準步槍,槍面與衣扣線平行);右大臂輕貼右脅,小臂略平,成托槍立正姿勢。

95式班用機槍手,右手將槍提到右肩前,槍身垂直,離身體約15厘米,槍面向右,準星座約與肩同高,小臂緊貼槍身,同時左手握下護手前端,將槍上提;右手移握托底,兩手協力將槍面轉向前,同時將槍送上右肩,使腳架下端置于右肩,左手迅速放下;槍身要正,槍身側面與衣扣線平行;右大臂輕貼右脅,小臂略平,成托槍立正姿勢。

口令:槍放下。

要領:右手下壓槍托,臂伸直,使槍離肩,同時左手接握護木(狙擊步槍,接握表尺上方;20式精準步槍,接握護手),槍身垂直,槍面向前(狙擊步槍、20式精準步槍,槍面向左);左手將槍面轉向右(狙擊步槍、20式精準步槍,將槍面轉向后),同時右手握調節器附近(狙擊步槍,移握上背帶環下方);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鈑(托前踵)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95式班用機槍手,右手下壓槍托,臂伸直,使槍離肩,同時左手接握上護蓋前端,槍身垂直,槍面向前;兩手協力將槍面轉向右,爾后右手移握腳架連接座與槍口之間;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二)肩槍、槍放下

口令:肩槍。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右肩前,槍身垂直,離身體約25厘米,槍面向右,上背帶環與鎖骨同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握護木(狙擊步槍,握表尺上方;20式精準步槍,握護手),右手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蜃蠛罄?;用左手的推力和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槍送上右肩,右大臂輕貼右脅,槍身垂直,左手放下,成肩槍立正姿勢。

95式班用機槍手,右手將槍提到右肩前,槍身垂直,離身體約25厘米,槍面向右,準星座約與肩同高,小臂輕貼槍身,同時左手握下護手前端,爾后右手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蜃蠛罄?;用左手的推力和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槍送上右肩,右大臂輕貼右脅,槍身垂直,左手放下,成肩槍立正姿勢。

口令:槍放下。

要領:用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槍轉到右肩前,離身體約25厘米,同時左手握護木(狙擊步槍,接握表尺上方;20式精準步槍,握護手),槍面稍向右后;右手握調節器附近(狙擊步槍,移握上背帶環下方),槍身垂直,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鈑(托前踵)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95式班用機槍手,用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槍轉到右肩前,離身體約25厘米,同時左手握下護手前端,槍面向右;右手握腳架連接座與槍口之間,槍身垂直,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三)背槍、槍放下

口令:背槍。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右胸前(95式班用機槍,同時左手握下護手前端),左手將背帶向左拉平;兩手將槍掛在頸上,右手移握下背帶環(95式班用機槍,移握托底);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背后,同時右臂由槍和背帶之間伸出,兩手放下,成背槍立正姿勢。

口令:槍放下。

要領:右手握下背帶環,左手在左胸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身體前方,同時右臂由槍和背帶之間脫出,右手移握上背帶環下方(95式班用機槍,移握腳架連接座與槍口之間;20式精準步槍,移握調節器附近);兩手將槍從頸上取下,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鈑(95式班用機槍托底;20式精準步槍托前踵)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第二十五條 120反坦克火箭筒手的持筒

(一)成立正姿勢持120反坦克火箭筒(連用,下同)時,右手自然下垂扶握筒身右側,筒口在右腳外側與腳尖平齊。

(二)持120反坦克火箭筒轉動時,除按照徒手動作要領外,聽到預令,左手握提把,右手握握把,將發射筒提起,攜筒穩定至新的方向并將其放下,成立正姿勢。

第二十六條 120反坦克火箭筒手的操筒

(一)持筒換扛筒

口令:扛筒。

要領:左手握提把中部,右腳后撤一大步,右手握握把,兩腿微屈,上體傾斜,兩手協力將筒身抵于右肩并扛起,右腳收回,左手放下,成立正姿勢,此時,右大臂輕貼右脅,筒身略平。

(二)扛筒換持筒

口令:持筒。

要領:左手握提把中部,右腳后撤一大步,兩腿微屈,上體傾斜,兩手協力將筒身置于身體右側,右腳收回,筒口在右腳外側與腳尖取齊,右手自然下垂扶握筒身右側,拇指根部貼于筒尾背帶環處,成立正姿勢。

第二十七條 司號員的操號

(一)持號

成立正姿勢持號時,右手拇指在上,食指按于號嘴結合部,其余手指并攏握號,將接合管輕貼于右手手腕內側,中指接于褲縫,號嘴向前,略向下傾,右臂自然下垂。

(二)挾號

挾號通常用于短距離行進。挾號時,右手將號上提,拳與腰帶同高,號嘴向前略向下傾,接合管輕貼于右手腕部內側,右小臂輕輕挾住號盤。右手挾號過久,可以換左手挾號,挾號要領相同。

(三)吹號

停止間,成立正姿勢,右手將號上提,右肘約與肩同高,接合管在左,略成水平;吹號暫停時,恢復成持號或者挾號姿勢。行進間,左臂自然擺動,吹號要領不變。

(四)掛號

掛號時,兩手協力將號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左肩,使接合管在后,號嘴向上,號身略保持垂直。

(五)放號、取號

放號時,右腳后撤1步,上體前屈,右手將號盤著地置于兩腳尖前20厘米處,使接合管向前,成立正姿勢。取號時,右腳后撤1步,上體前屈,將號拿起,成持號或者挾號姿勢。

(六)操號時敬禮

持號、挾號時行注目禮,掛號時行舉手禮。

第二十八條 其他武器(裝具)的操持

其他武器(裝具)操持的動作要領,按照有關武器(裝具)的操作規程執行。

第四章 分隊、部隊的隊列規范

第一節 隊列隊形

第二十九條 基本隊形

隊列的基本隊形為橫隊、縱隊、并列縱隊;需要時,可以調整為其他隊形。

第三十條 列隊的間距

隊列人員之間的間隔(兩肘之間)通常約10厘米,距離(前一名腳跟至后一名腳尖)約75厘米;需要時,可以調整隊列人員之間的間隔和距離。

第三十一條 分隊的隊形

(一)班的隊形

班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和縱隊;需要時,可以成二列橫隊或者二路縱隊。

班通常按照身高列隊,必要時按照戰斗序列列隊。

(二)排的隊形

排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和縱隊。

排橫隊,由各班的班橫隊依次向后排列組成。

排縱隊,由各班的班縱隊依次向右并列組成。

排長的列隊位置:橫隊時,在第一列基準兵右側;縱隊時,在隊列中央前。

(三)連的隊形

連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縱隊和并列縱隊。

連橫隊,由各排的排橫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連縱隊,由各排的排縱隊依次向后排列組成。

連并列縱隊,由各排的排縱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連部和炊事班等,以二列(路)或者三列(路)組成相應的隊形,位于本連隊尾。

連指揮員的列隊位置:橫隊、并列縱隊時,位于一排長右側,前列為連長、副連長,后列為政治指導員、副政治指導員;縱隊時,位于一排長前,前列為連長、政治指導員,后列為副連長、副政治指導員(未編有副政治指導員時,后列中央為副連長)。

(四)營的隊形

營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縱隊和并列縱隊。

營橫隊,由各連的并列縱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營縱隊,由各連的連縱隊依次向后排列組成。

營并列縱隊,由各連的連縱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營部所屬人員編為三列(路)隊形,按照編制序列列隊。

營屬其他分隊,采用同連相應的隊形,按照編制序列列隊,位于本營隊尾。

營指揮員的列隊位置:橫隊、并列縱隊時,位于營部右側,前列為營長、副營長,后列為政治教導員(編有副政治教導員時,后列為政治教導員、副政治教導員);縱隊時,位于營部前,前列為營長、政治教導員,后列中央為副營長(編有副政治教導員時,后列為副營長、副政治教導員)。

第三十二條 旅的隊形

旅的基本隊形,分為營橫隊的旅橫隊、營并列縱隊的旅橫隊和旅縱隊。

營橫隊的旅橫隊,由各營的營橫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營并列縱隊的旅橫隊,由各營的營并列縱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旅縱隊,由各營的營縱隊依次向后排列組成。

旅機關按照編制序列以及旅隊形性質,編成縱隊或者橫隊,位于第一營前或者右側。

旅屬其他分隊,應當采用同營、連相應的隊形,按照編制序列列隊,位于本旅隊尾。

旅指揮員的列隊位置:各種隊形中,旅指揮員成二路。橫隊時,位于旅機關右側,右路為旅長、副旅長、參謀長,左路為政治委員、副政治委員;縱隊時,位于旅機關前,左路為旅長、副旅長、參謀長,右路為政治委員、副政治委員。

軍旗位置:掌旗員和護旗兵成一列。橫隊時,在旅指揮員右側;縱隊時,在旅指揮員前。

第三十三條 預備役人員與軍人混合列隊或者預備役人員單獨列隊時,按照所在單位或者部門的編制序列列隊。

第三十四條 其他分隊、部隊的隊形,參照本節規定執行。

第二節 隊列動作

第三十五條 集合、離散

(一)集合

集合,是使單個軍人、分隊、部隊按照規范隊形聚集起來的一種隊列動作。

集合時,指揮員應當先發出預告或者信號,如“全連注意”或者“×排注意”,然后,站在預定隊形的中央前,面向預定隊形成立正姿勢,下達“成××隊——集合”的口令。所屬人員聽到預告或者信號,原地面向指揮員成立正姿勢;聽到口令,跑步到指定位置面向指揮員集合(在指揮員后側的人員,應當從指揮員右側繞過),自行對正、看齊,成立正姿勢。

1.班集合

口令:成班橫隊(二列橫隊)——集合。

要領:基準兵迅速到班長左前方適當位置,成立正姿勢;其他人員以基準兵為準,依次向左排列,自行看齊。

成班二列橫隊時,單數人員在前,雙數人員在后。

口令:成班縱隊(二路縱隊)——集合。

要領:基準兵迅速到班長前方適當位置,成立正姿勢;其他人員以基準兵為準,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對正。

成班二路縱隊時,單數人員在左,雙數人員在右。

2.排集合

口令:成排橫隊——集合。

要領:基準班在指揮員前方適當位置,成班橫隊迅速站好;其他班成班橫隊,以基準班為準,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口令:成排縱隊——集合。

要領:基準班在指揮員右前方適當位置,成班縱隊迅速站好;其他班成班縱隊,以基準班為準,依次向右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3.連集合

口令:成連橫隊——集合。

要領:隊列內的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在指揮員左前方適當位置,成橫隊迅速站好;各排和連部成橫隊,以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為準,依次向左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口令:成連縱隊——集合。

要領:隊列內的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在指揮員前方適當位置,成縱隊迅速站好;各排和連部成縱隊,以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為準,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口令:成連并列縱隊——集合。

要領:隊列內的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在指揮員左前方適當位置,成縱隊迅速站好;各排和連部成縱隊,以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為準,依次向左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4.營集合

營集合,通常規定集合的時間、地點、方向、隊形、基準分隊以及應當攜帶的武器、器材和裝具等事項。

各連按照規定,由連值班員整隊帶往營的集合地點,隨即向基準分隊取齊,然后,跑步到距主持集合的營值班員5—7步處報告人數,營值班員整隊后,向營首長報告人數;也可以由連首長整隊帶往集合地點,直接向營首長報告。

營長以口令指揮集合時,參照本條第一項有關規定實施。

5.旅集合

旅集合,參照營集合的規定實施。

(二)離散

離散,是使列隊的單個軍人、分隊、部隊各自離開原隊列位置的一種隊列動作。

1.離開

口令:各營(連、排、班)帶開(帶回)。

要領:隊列中的各營(連、排、班)指揮員帶領本隊迅速離開原列隊位置。

2.解散

口令:解散。

要領:隊列人員迅速離開原列隊位置。

第三十六條 整齊、報數

(一)整齊

整齊,是使列隊人員按照規定的間隔、距離,保持橫向、縱向平齊的一種隊列動作。整齊分為向右(左)看齊、向中看齊和向前對正。

口令:向右(左)看——齊。

向前——看。

要領:基準兵不動,其他人員向右(左)轉頭(持槍時,聽到預令,迅速將槍稍提起,看齊后自行放下;持120反坦克火箭筒時,聽到預令,左手握提把,右手握握把,提起發射筒,看齊后自行放下),眼睛看右(左)鄰人員腮部,前四名能通視基準兵,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視到本人以右(左)第三人為度;后列人員,先向前對正,后向右(左)看齊;聽到“向前——看”的口令,迅速將頭轉正,恢復立正姿勢。

口令:以×××為準,向中看——齊。

向前——看。

要領:當指揮員指定“以×××為準(以第×名為準)”時,基準兵答“到”,同時左手握拳高舉,大臂前伸與肩略平,小臂垂直舉起,拳心向右;聽到“向中看——齊”的口令后,其他人員按照向左(右)看齊的要領實施;聽到“向前——看”的口令后,基準兵迅速將手放下,其他人員迅速將頭轉正,恢復立正姿勢。

一路縱隊看齊時,可以下達“向前——對正”的口令。

(二)報數

口令:報數。

要領:橫隊從右至左(縱隊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聲音轉頭(縱隊向左轉頭)報數,最后一名不轉頭;數列橫隊時,后列最后一名報“滿伍”或者“缺×名”;連集合時,由指揮員下達“各排報數”的口令,各排長在隊列內向指揮員報告人數,如“第×排到齊”或者“第×排實到××名”。

必要時,連也可以統一報數。

要領:連實施統一報數時,各排不留間隔,要補齊,成臨時編組的橫隊隊形。報數前,連指揮員先發出“看齊時,以一排長為準,全連補齊”的預告,爾后下達“向右看——齊”口令,待全連看齊后,再下達“向前——看”和“報數”的口令,報數從一排長開始,后列最后一名報“滿伍”或者“缺×名”。

第三十七條 出列、入列

單個軍人和分隊出列、入列,通常用跑步,5步以內用齊步(1步用正步,不擺臂),或者按照指揮員指定的步法執行;然后,進到指揮員右前側適當位置或者指定位置,面向指揮員成立正姿勢。

(一)單個軍人出列、入列

1.出列

口令:×××(第×名),出列。

要領:出列軍人聽到呼點自己姓名或者序號后應當答“到”,聽到“出列”的口令后,應當答“是”。

(1)位于第一列(左路)的軍人,按照本條上述規定,取捷徑出列。

(2)位于中列(中路)的軍人,向后(左)轉,待后列(左路)同序號的軍人向右后退1步(左后退1步)讓出缺口后,按照本條的上述規定從隊尾(縱隊時從左側)出列;位于“缺口”位置的軍人,待出列軍人出列后(連并列縱隊,待出列軍人行至本排左側時),即復原位。

(3)位于最后一列(右路)的軍人出列,先退1步(右跨1步),然后,按照本條有關規定從隊尾出列。

2.入列

口令:入列。

要領:聽到“入列”的口令后,應當答“是”,然后,按照出列的相反程序入列。

(二)班(排)出列、入列

1.出列

口令:第×班(排),出列。

要領:聽到“第×班(排)”的口令后,由出列班(排)的指揮員答“到”,聽到“出列”的口令后,由出列班(排)的指揮員答“是”,并用口令指揮本班(排),按照本條有關規定,以縱隊形式從隊尾(位于第一列的班取捷徑)出列。

2.入列

口令:入列。

要領:聽到“入列”的口令后,由入列班(排)指揮員答“是”,并用口令指揮本班(排),以縱隊形式從隊尾(位于第一列的班取捷徑)入列。

第三十八條 行進、停止

橫隊和并列縱隊行進以右翼為基準,縱隊行進以左翼為基準(一路縱隊行進以先頭為基準)。

(一)行進,指揮員應當下達“×步——走”的口令。聽到口令,基準兵向正前方前進,其他人員向基準翼標齊,保持規定的間隔、距離行進。縱隊行進時,排、連通常成三路縱隊,也可以成一、二路縱隊。行進中,需要時,用“一二一”(調整步伐的口令)、“一二三四”(呼號)或者唱隊列歌曲,以保持步伐的整齊和振奮士氣。

(二)停止,指揮員應當下達“立——定”的口令。聽到口令,按照立定的要領實施,分隊的動作要整齊一致;停止后,聽到“稍息”的口令,先自行對正、看齊,再稍息。

第三十九條 隊形變換

隊形變換,是由一種隊形變為另一種隊形的隊列動作。

(一)橫隊和縱隊的互換

橫隊變縱隊:

停止間口令:向右——轉。

行進間口令:向右轉——走。

縱隊變橫隊:

停止間口令:向左——轉。

行進間口令:向左轉——走。

要領:停止間,按照單個軍人向右(左)轉的要領實施;行進間,按照單個軍人向右(左)轉走的要領實施。分隊動作要整齊一致;隊形變換后,排以上指揮員應當進到規定的列隊位置。

(二)停止間班橫隊和班二列橫隊,班縱隊和班二路縱隊互換

1.班橫隊變班二列橫隊

口令:成班二列橫隊——走。

要領:變換前,先報數。聽到口令,雙數人員左腳后退1步,右腳(不靠攏左腳)向右跨1步,左腳向右腳靠攏,站到單數人員之后,自行對正、看齊。

2.班二列橫隊變班橫隊

口令:間隔1步,向左離開。

成班橫隊——走。

要領:聽到“間隔1步,向左離開”的口令,取好間隔;聽到“成班橫隊——走”的口令,雙數人員左腳左跨1步,右腳(不靠攏左腳)向前1步,左腳向右腳靠攏,站到單數人員左側,自行看齊。

3.班縱隊變班二路縱隊

口令:成班二路縱隊——走。

要領:變換前,先報數。聽到口令,雙數人員右腳右跨1步,左腳(不靠攏右腳)向前1步,右腳向左腳靠攏,站到單數人員右側,自行對正、看齊。

4.班二路縱隊變班縱隊

口令:距離2步,向后離開。

成班縱隊——走。

要領:聽到“距離2步,向后離開”的口令,取好距離;聽到“成班縱隊——走”的口令,雙數人員右腳后退1步,左腳(不靠攏右腳)左跨1步,右腳向左腳靠攏,站到單數人員之后,自行對正。

(三)連縱隊和連并列縱隊的互換

1.連縱隊變連并列縱隊

停止間口令:成連并列縱隊,齊步——走。

行進間口令:成連并列縱隊——走。

要領: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踏步,其他排和連部逐次進到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左側踏步并取齊,然后,聽口令前進或者停止。

連、排指揮員位置的變換方法:聽到口令,連長左腳繼續踏1步,右腳向右前1步,進到政治指導員前方仍踏步,政治指導員繼續踏步,副連長向前2步(未編有副政治指導員時,副連長向左前2步),進到連長左側,副政治指導員向左前1步,進到政治指導員左側,排長、司務長進到預定列隊位置,繼續踏步并取齊。

2.連并列縱隊變連縱隊

停止間口令:成連縱隊,齊步——走。

行進間口令:成連縱隊——走。

要領: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照直前進,其他排和連部停止間和行進間均踏步,待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離開原位后,各排按照排長的口令、連部和炊事班按照司務長的口令依次跟進。

連、排指揮員位置的變換方法:聽到口令,連長向左前1步,進到副連長前方踏步,政治指導員向前2步,進到連長右側繼續踏步,副政治指導員向右前1步,進到副連長右側繼續踏步(未編有副政治指導員時,副連長右跨半步并踏步),排長、司務長進到預定列隊位置繼續踏步,取齊后照直前進。

(四)營橫隊(營并列縱隊)和營縱隊互換

1.營橫隊(營并列縱隊)變營縱隊

停止間口令:成營縱隊,齊步——走。

行進間口令:成營縱隊——走。

要領:營指揮員或者營部照直前進,各連按照連長的口令變為連縱隊,依次跟進;營并列縱隊變為營縱隊,營指揮員或者營部照直前進,各連按照連長的口令依次跟進。

2.營縱隊變營橫隊(營并列縱隊)

停止間口令:成營橫隊(營并列縱隊),齊步——走。

行進間口令:成營橫隊(營并列縱隊)——走。

要領:營指揮員或者營部踏步,各連依次進到營部左側變為連并列縱隊踏步,并向基準分隊取齊,然后,聽口令前進或者停止。營縱隊變為營并列縱隊,營指揮員或者營部踏步,各連依次進到營部左側踏步,并向基準分隊取齊,然后,聽口令前進或者停止。

3.營指揮員位置的變換方法,參照本條第三項有關規定實施。

(五)旅的隊形變換

旅的隊形變換,參照營隊形變換的規定實施。

第四十條 方向變換

方向變換,是改變隊列面對的方向的一種隊列動作。

(一)橫隊和并列縱隊方向變換

停止間,通常是左(右)轉彎或者左(右)后轉彎,必要時可以向后轉。

停止間口令:左(右)轉彎,齊步(跑步)——走,或者左(右)后轉彎,齊步(跑步)——走;向后——轉,齊步(跑步)——走(當需要向后轉走時,應當先下“向后——轉”的口令,待方向變換后,再下“齊步——走”或者“跑步——走”的口令)。

行進間口令:左(右)轉彎——走,或者左(右)后轉彎——走。

要領:一列橫隊方向變換時,軸翼人員踏步,并逐漸向左(右)轉動;外翼第一名人員用大步行進并同相鄰人員動作協調,逐步變換方向(愈接近軸翼者,其步幅愈?。渌藛T用眼睛的余光向外翼取齊,并保持規定的間隔和排面整齊,轉到90度或者180度時踏步并取齊,聽口令前進或者停止。

數列橫隊和并列縱隊方向變換時,第一列軸翼人員停止間用踏步、行進間用小步,外翼人員用大步行進,保持排面整齊,邊行進邊變換方向,轉到90度或者180度后,聽口令前進或者停止;后續各列按照上述要領,保持間隔、距離,取捷徑進到前一列轉彎處,轉向新方向跟進。

(二)縱隊方向變換

停止間,通常是左(右)轉彎,或者左(右)后轉彎,必要時可以向后轉。

停止間口令:左(右)轉彎,齊步(跑步)——走,或者左(右)后轉彎,齊步(跑步)——走;向后——轉,齊步(跑步)——走(按照橫隊和并列縱隊向后轉走的方法實施)。

行進間口令:左(右)轉彎——走,或者左(右)后轉彎——走。

要領:一路縱隊方向變換,基準兵在左(右)轉彎時,按照單個軍人行進間轉法(停止間,左轉彎走時,左腳先向前1步)的要領實施,在左(右)后轉彎時,用小步邊行進邊變換方向,轉到90度或者180度后,照直前進;其他人員逐次進到基準兵的轉彎處,轉向新方向跟進。

數路縱隊方向變換時,按照數列橫隊和并列縱隊方向變換的要領實施。

第四十一條 分隊、部隊敬禮

(一)停止間敬禮

要領:當首長行至距本分隊(部隊)適當距離時,指揮員下達“立正”的口令,跑步到首長前5—7步處敬禮。待首長還禮后禮畢,再向首長報告。報告完畢,待首長指示后,答“是”,再敬禮。待首長還禮后禮畢,爾后跑步回到原來位置,下達“稍息”口令或者繼續進行操練。

(二)行進間敬禮

要領:由帶隊指揮員按照單個軍人行進間敬禮的規定實施,隊列人員按照原步法行進。

第四十二條 班的置槍(架槍)、取槍

班的置槍(架槍),通常以班橫隊實施。

(一)置槍

口令:置槍。

要領:自動步槍手、狙擊步槍手,左腳向前1步,將槍放在右腳外側前,槍面向右,托后踵(95式自動步槍托底)與腳尖齊。

班用機槍射手,左腳向前1步,左手打開腳架,兩手協力將槍架在右腳外側前,托后踵(95式班用機槍托底)與腳尖齊。

班用機槍副射手,左腳向前1步,將彈盒袋(95式班用機槍彈鼓)放在左腳前。

120反坦克火箭筒置筒時,組長左腳向前1步,將多用途支架置于地上,爾后左腳向左后方撤步的同時轉體向左取下小三腳架,并安裝三腳架,安裝完畢后回到原來位置;一射手待組長安裝好小三腳架后,左手握提把,右手握小三腳架卡齒座,打開腳架,左腳向前1步順勢將發射筒置于地上。其他射手,先放自動步槍,要領同自動步槍手;后放彈藥背具,要領同班用機槍副射手。

聽到“好”的口令,各槍手(筒手),一齊放手回原位,全班成立正姿勢。

(二)架槍

口令:架槍。

要領:聽到“架槍”的口令,班用機槍射手按照架槍的要領架槍;自動步槍手、狙擊步槍手,左腳向前(左前、右前)1步,將槍靠在班用機槍護木上;班用機槍副射手的動作要領同置槍。

(三)取槍

口令:取槍。

要領:81式自動步槍手、03式自動步槍手、20式自動步槍手、20式精準步槍手、狙擊步槍手,左腳向前1步,右手握護木(03式自動步槍握護蓋,20式自動步槍、20式精準步槍握護手)取槍。

95式自動步槍手、20式自動步槍手,左腳向前1步,左手掌心向下,反握上護蓋前端(護手前端),右手反握槍托中間部位,然后,按照肩槍的要領將槍送上右肩。

班用機槍射手,左腳向前1步,右手握護木(95式班用機槍手,右手握腳架連接座與槍口之間),左手折回腳架,取槍。

班用機槍副射手,左腳向前1步,取回彈盒袋或者彈鼓(彈藥背具、自動步槍)。

聽到“好”的口令,各槍手回原位,全班成持槍、肩槍立正姿勢。

第四十三條 排、連的置槍(架槍)、取槍

置槍(架槍)前,視情況調整班、排的距離和間隔,然后,按照本條令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實施;取槍后,恢復原間隔、距離。

第四十四條 指揮員列隊位置的變換

連長、營長、旅長出列指揮后,其列隊位置,應當由副連長、副營長、副旅長替補。

隊列內指揮員列隊位置的變換方法:

橫隊、并列縱隊時,副連長(副營長)右跨1步(編有副政治教導員時,副政治教導員向前1步),副政治指導員向前1步(未編有副政治指導員時,政治指導員左跨1步,與副連長對齊);副旅長、參謀長向前1步。

縱隊時,副連長向前1步(未編有副政治指導員時,副連長左跨半步,政治指導員后退1步;編有副政治教導員時,副營長向前1步,副政治教導員左跨半步),副政治指導員(副營長)左跨半步,政治教導員后退1步;副旅長、參謀長向前1步。

第四十五條 衛兵執勤動作

營門衛兵持自動步槍時,可以雙手持槍或者掛槍。禮賓哨等其他固定哨位的衛兵可以肩槍或者持槍。執行臨時勤務的衛兵,操槍姿勢可以根據上級要求執行。配帶手槍時,通常將槍系于外腰帶上;穿戴戰斗裝具時,將槍置于槍套內,彈匣置于彈匣套內。攜帶警棍時,將警棍置于外腰帶上,通常位于左脅下。

(一)查驗證件

要領:來人距哨位5—7步時,衛兵右臂(左臂)抬起,五指并攏,掌心向前,面對來人提示:“請留步”;爾后向來人敬禮:“請出示證件”。衛兵伸出左手自然接證,驗證后仍然用左手將證件還給來人;其他衛兵保持警戒。

(二)交接班

要領:接班衛兵距離交班衛兵2—3步,兩人相互敬禮,相向面對面站立,協同觀察周圍情況。需要交接槍支時,交班衛兵槍面向前、槍口朝上將槍交給接班衛兵;接班衛兵接過槍支,與交班衛兵并肩站立;艦艇等不便并肩站立的,接班衛兵可以半面向左轉。領班員組織驗槍、清點子彈。接班衛兵掛槍后,進入哨位。

交接班期間,應當保持警戒狀態,限制人員和車輛通行。

第四十六條 其他分隊、部隊的隊列動作,參照本節有關規定實施;隊形需要調整時,按照軍兵種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節 分隊乘坐交通工具

第四十七條 乘坐運輸車

分隊乘坐運輸車,通常在運輸車的后側適當位置列隊,每輛車指定一名車長負責組織乘車。

(一)登車、下車

口令:登車。

下車。

要領:聽到車長“登車”的口令后,通常情況下,駕駛員與安全員打開后車廂板,乘車人員成二路或者四路縱隊依次從車廂后側上車,前一名上車后協助后一名上車;乘車人員上車后按照指定的位置就位;車長位于駕駛室,兩名觀察員分別位于車廂左前角和右后角,安全員位于左后角。攜槍時,將槍置于兩腿間,兩手扶槍或者左右手交替扶槍;背囊(背包)通常集中放置或者用于坐靠。上車后,安全員或者右后角觀察員協助駕駛員關好后車廂板,并掛好安全鏈;清點人員、裝備、物資后,車長向指揮員報告:“第×號車,登車完畢”。

聽到“下車”的口令后,通常由安全員或者右后角觀察員協助駕駛員打開后車廂板,乘車人員按照上車的相反順序下車;下車后,按照指揮員的命令,到指定地點集合。

(二)開車、停車

口令:開車。

停車。

要領:車長根據指揮員的命令,及時下達“開車”、“停車”口令,各車依次前進或者停止。

分隊乘坐步兵戰車、裝甲車等作戰機動平臺,按照軍兵種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八條 乘坐客車

分隊乘坐客車,通常在客車右側適當位置列隊,每輛車指定一名車長負責組織乘車。

(一)登車、下車

口令:登車。

下車。

要領:聽到車長“登車”的口令后,乘車人員按照編制序列,由后至前依次就坐,也可以根據車長指定位置就坐,并系好安全帶;車長位于車內右前方,兩名觀察員分別位于車內左前方和右后方,安全員位于左后方。攜槍時,將槍置于兩腿間,兩手扶槍或者左右手交替扶槍。攜帶攜行物資登車時,按照先物資后人員的順序進行;聽到車長“開始裝載”的口令后,乘車人員將物資放置在客車行李艙指定位置;裝載完畢后,車長檢查裝載情況。清點人員、裝備、物資后,車長向指揮員報告:“第×號車,登車完畢”。

聽到“下車”的口令后,乘車人員按照上車的相反順序下車。下車后,按照指揮員的命令,到指定地點集合。

(二)開車、停車

口令:開車。

停車。

要領:車長根據指揮員的命令,及時下達“開車”、“停車”口令,各車依次前進或者停止。

第四十九條 車輛行進中的調整

(一)調整哨的設置

為了保證車輛安全順利行進,根據需要,在車輛必經的交叉路口和復雜路段,可以設置調整哨。

調整哨應當設置在便于觀察和指揮的位置,通常由一人擔任,徒手或者持紅旗、綠旗,對行進中需要停止、轉彎和直行的車輛進行調整指揮;必要時可以增設游動調整哨,協助調整指揮。調整哨應當按照規定攜帶武器、指揮和通信器材等。

(二)調整指揮的要領

1.示意車輛停止:調整人員徒手時,面對車輛,左臂向前上方直伸與水平面成45度,掌心向前,五指并攏,兩眼平視前方,右手不動;持旗時,面對車輛,左手持紅旗,左臂向前平伸,與身體略成90度,右手持綠旗不動。

2.示意車輛左轉彎:調整人員徒手時,面向調整方向,右臂向前平伸與身體略成90度,掌心向前,五指并攏,同時向左轉頭45度,左臂與手掌(五指并攏,掌心向右)平直,向右前方擺動,與身體略成45度,拇指根部不超過衣扣線,回擺時中指不超過褲縫線,重復擺動3次;持旗時,面對車輛,左手持紅旗,左臂伸直由前向上高舉,右手持綠旗,右臂向前平伸指向車輛,爾后水平擺向右側,與兩肩略成一線。

3.示意車輛右轉彎:調整人員徒手時,面向調整方向,左臂向前平伸與身體略成90度,掌心向前,五指并攏,同時向右轉頭約45度,右臂與手掌(五指并攏,掌心向左)平直,向左前方擺動,與身體略成45度,拇指根部不超過衣扣線,回擺時中指不超過褲縫線,重復擺動3次;持旗時,面對車輛,左手持紅旗,左臂伸直由前向上高舉,右手持綠旗,右臂向前平伸指向車輛,爾后小臂向左內折約90度。

4.示意車輛由左向右直行:調整人員通常位于車輛行進路線一側,面向公路。徒手時,右臂向右平伸,與身體略成90度,掌心向前,五指并攏,同時向右轉頭約45度,爾后,左臂向左平伸(要領同右臂),同時向左轉頭約90度,左臂向右擺動,擺至身體正前方時,小臂內折與大臂約90度,左小臂略成水平,同時向右轉頭約90度;持旗時,左手持紅旗,左臂伸直由前向上高舉,右手持綠旗,右臂向右平伸,與身體略成90度。

5.示意車輛由右向左直行:調整人員位置同本項第4目。徒手時,左臂向左平伸,與身體略成90度,掌心向前,五指并攏,同時向左轉頭約45度,爾后,右臂向右平伸(要領同左臂),同時向右轉頭約90度,右臂向左擺動,擺至身體正前方時,小臂內折與大臂約90度,右小臂略成水平,同時向左轉頭約90度;持旗時,左手持紅旗,左臂伸直由前向上高舉,右手持綠旗,右臂向右平伸指向車輛,爾后向左擺動,擺至身體正前方時,小臂向左內折約90度。

第五十條 乘坐火車

分隊乘坐火車,通常在站臺或者其他適當位置列隊。每節車廂指定一名車廂長,由其協助乘務人員組織分隊乘車。

口令:登車。

下車。

要領:聽到“登車”的口令后,乘車人員通常成一路或者二路縱隊,依次從指定的車廂門登車,按照指定的位置就位。攜槍時,將槍置于兩腿間;背囊(背包)通常置于行李架上或者集中放置。車廂長位于車廂門附近位置,安全員位于車廂左后方。清點人員、裝備、物資后,車廂長向指揮員報告:“第×號車廂,登車完畢”。

聽到“下車”的口令后,乘車人員按照上車的相反順序下車;下車后,按照指揮員的命令,到指定地點集合。

第五十一條 乘坐艦艇(船艇)

分隊乘坐艦艇(船艇)時,通常在碼頭或者其他適當位置列隊,按照艦艇(船艇)艇長的命令,由分隊指揮員協助組織實施。

口令:登艦(登船)。

離艦(下船)。

要領:聽到“登艦(登船)”的口令后,乘坐艦艇(船艇)人員通常成一路或者多路縱隊,依次從指定的舷梯或者登艦(登船)地點登艦(登船),按照艦艇(船艇)乘用要求到達指定的位置就位。槍支、背囊(背包)通常隨身攜帶或者放置在指定位置。分隊指揮員通常位于艙門位置。清點人員、裝備、物資后,分隊指揮員向上級指揮員報告。

聽到“離艦(下船)”的口令后,乘坐艦艇(船艇)人員按照登艦(登船)的相反順序離艦(下船)。離艦(下船)后,按照上級指揮員的命令,到指定地點集合。

第五十二條 乘坐飛機(直升機)

分隊乘坐客機、運輸機、直升機時,通常在停機坪或者指定地點列隊,由分隊指揮員協助機組人員組織實施登機或者下機。

口令:登機。

下機。

要領:聽到“登機”的口令后,乘機人員通常成一路或者多路縱隊,依次從指定的舷梯或者艙門登機。乘坐客機的人員,按照指定的座位就坐,并系好安全帶;乘坐無固定座位的運輸機、直升機時,根據艙室實際情況,確定乘坐位置。分隊指揮員通常位于艙門適當位置,安全員的位置由機組人員指定。清點人員、裝備、物資后,分隊指揮員向上級指揮員報告。

聽到“下機”的口令后,乘機人員按照登機的相反順序下機。下機后,按照上級指揮員的命令,到指定地點集合。

第五章 國旗的掌持、升降和軍旗的掌持、授予與迎送

第五十三條 國旗的掌持

國旗由一名掌旗員掌持,兩名護旗兵護旗,護旗兵位于掌旗員兩側。

掌持國旗的姿勢為扛旗。

扛旗要領:右手將旗扛于右肩,旗桿套稍高于肩,右臂伸直,右手掌心向下握旗桿,左手放下;聽到“齊步——走”的口令,開始行進。

第五十四條 國旗的升降

要領:升旗時,掌旗員將旗交給護旗兵,協力將國旗套(掛)在旗桿繩上并系緊,掌旗員將國旗拋展開的同時,由護旗兵協力將旗升至旗桿頂。

降旗時,由護旗兵解開旗桿繩并將旗降下,掌旗員接扛于肩。

下半旗時,先將國旗升至旗桿頂,然后徐徐降至旗頂與旗桿頂之間的距離為旗桿全長的三分之一處;降旗時,先將國旗升至旗桿頂,然后再降下。

升、降國旗時,掌旗員應當面向國旗行舉手禮。

第五十五條 軍旗的掌持

軍旗由部隊首長指派一名掌旗員掌持,兩名護旗兵護旗。護旗兵攜自動步槍(沖鋒槍)成掛槍姿勢,位于掌旗員兩側。

掌旗員通常由軍官或者軍士充任,護旗兵由士兵充任。掌旗員和護旗兵應當具備良好的軍政素質和魁梧勻稱的體形。

(一)掌旗姿勢

掌持軍旗的姿勢分為持旗、扛旗和端旗。

持旗要領:立正時,右臂自然下垂,右手持旗桿,使旗桿垂直立于右腳外側;稍息時,持旗姿勢不變。

扛旗要領:聽到“齊步——走”的預令后,左手握旗桿套下方約10厘米處,兩手協力將旗上提,扛于右肩,旗桿套稍高于肩,右臂伸直,右手掌心向下握旗桿,左手放下;聽到動令,開始行進。

端旗要領:右手握旗桿套下約10厘米處,右臂向前伸直,右手約與肩同高,左手握旗桿下部,左小臂斜貼于腹部。

(二)扛旗、端旗互換

1.扛旗換端旗

口令:正步——走。

要領:聽到“正步——走”的口令后,在左腳落地時,左手在右手腕處握旗桿;在右腳落地時,右手移握距旗桿套約10厘米處;再出左腳的同時,右臂向前伸直,左手向后壓,兩手協力轉換成端旗姿勢,繼續行進。

2.端旗換扛旗

口令:齊步——走。

要領:聽到“齊步——走”的口令后,在左腳落地的同時,收右臂,左手前推,將旗扛于右肩;在右腳落地時,右手移握旗桿下部,右臂伸直;再出左腳的同時,左手放下,換齊步行進。

3.停止間扛旗、端旗互換,參照行進間的動作要領執行。

(三)迎送軍旗時,掌旗員、護旗兵行進、轉彎、步法變換和停止的口令由掌旗員下達。

掌旗員、護旗兵轉彎時,按照踏步的動作要領,以掌旗員為軸同時轉體,使排面向右(左)轉90度,成立正姿勢。

第五十六條 軍旗的授予

授予軍旗時,由上級首長授旗。

要領:授旗前,應當將旗套在旗桿上,由一名掌旗員持旗,護旗兵位于掌旗員兩側,成橫隊立于授旗臺左側適當位置,面向部隊。聽到主持人宣布“授旗”時,掌旗員、護旗兵右轉彎面向授旗首長端旗正步向前,行進至適當位置成立正姿勢,掌旗員使旗桿垂直,右手移握距旗桿套下約20厘米處,將旗交給授旗首長;然后掌旗員、護旗兵按照相反方向正步撤至預定位置。被授旗單位首長帶領掌旗員、護旗兵正步走到授旗首長面前,此時,掌旗員位于被授旗單位首長后面,護旗兵在掌旗員兩側成橫隊,被授旗單位首長同時向授旗首長行舉手禮。

當授旗首長將旗授予被授旗單位首長時(授旗首長左手握旗桿套下約10厘米處,右手握旗桿下部),被授旗單位一名首長雙手接旗(右手握旗桿套下約20厘米處,左手握旗桿下部),然后面向部隊,成端旗立正姿勢(另一名首長同時面向部隊,成立正姿勢);此時,主持人下達“向軍旗敬禮”的口令,在場全體軍人向軍旗敬禮。當下達“禮畢”口令后,被授旗單位首長將軍旗交給掌旗員;掌旗員端旗與護旗兵正步行至授旗臺右側適當位置,然后面向部隊,成持旗立正姿勢。

第五十七條 迎軍旗

將展開的軍旗持入隊列時,部隊應當整隊組織迎軍旗。迎軍旗時,通常成橫隊;特殊情況下,可以由機關和指定的分隊參加,按照部隊首長臨時規定隊形列隊。

迎軍旗時,主持迎軍旗的指揮員下達“立正”、“迎軍旗”的口令,聽到口令后,掌旗員(扛旗)、護旗兵齊步行進,當由正前或者左前方向部隊右翼行進至距隊列40—50步或者隊列正面中央適當位置時,主持迎軍旗的指揮員下達“向軍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聯勤集結號 incentive-icons
聯勤集結號
先到位,后收場,全程用!
66文章數 20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嘉县| 邓州市| 金阳县| 乾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石河子市| 平邑县| 封开县| 古蔺县| 广平县| 汕尾市| 隆回县| 丹江口市| 南乐县| 内乡县| 密山市| 庆安县| 柳林县| 石河子市| 雅江县| 安仁县| 望奎县| 当雄县| 宜良县| 南丹县| 兴国县| 西乌珠穆沁旗| 汤阴县| 丹阳市| 南投市| 修文县| 应城市| 乌什县| 西林县| 伊春市| 资中县| 新沂市| 泽库县| 长垣县| 班戈县| 右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