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頭鐵路運輸法院成功通過“線上開庭+微信調解”“云”解紛一起跨省的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件,不僅保障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通過這種調解方式,展現了新時代司法工作的新風貌。
該案件是一起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原告有6人,包括死者配偶、未成年子女和年邁的父母,被告又是遠在上海的保險公司,原告申請理賠遭拒后,無奈訴至法院。面對這一實際情況,承辦法官秦世晶接到案件后,認真查閱卷宗,核查雙方提供的證據,庭前耐心與雙方當事人溝通,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但雙方對賠付金額的爭議較大無法達成一致。于是承辦法官同意被告申請利用“云上法庭”線上開庭審理案件,為保障線上開庭順利進行,庭前書記員通過電話、微信的方式告知了參與線上開庭的代理人如何運用小程序在網上開庭、上傳證據等準備工作。在審理過程中,通過舉證、質證、答辯環節,承辦法官看到雙方對立情緒均有所緩和,在征得雙方同意后庭下進行溝通調解,建立了微信群,并就賠償數額、履行期限等事項與雙方當事人進行反復溝通。分別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耐心釋法明理。一方面,依據保險合同約定及保險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向保險公司說明法律對于保險理賠的相關規定,明確指出保險公司應當承擔的理賠責任;另一方面,耐心安撫原告情緒,引導其厘清保險合同的理賠范圍,理性主張賠償金額。經過多次協調,雙方最終達成一致調解協議,原告獲得40萬元理賠金,本案糾紛一次性了結。案件得到圓滿化解。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改變的是方式,不變的是初心;從“拒賠”到“理賠”,化解的是矛盾,體現的是為民。這起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件的圓滿解決,不但維護了原告的合法權益,還展現了保險公司誠信理賠的形象。下一步,包鐵法院將繼續充分利用多元解紛機制,在大量司法實踐中探索適應新時代要求的裁判思路,讓人民群眾用最小的訴訟成本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圖 文 | 張 婷
本期編輯 | 包鐵新媒體工作室 程婧雯
審 核 | 王 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