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時期特朗普就多次在關稅問題上對歐盟放出狠話,絲毫不顧及歐美之間的傳統友誼,而在與俄羅斯私下展開溝通之后,歐盟在特朗普心中的地位似乎更低了。日前他對歐盟揮舞起了關稅大棒,25%的關稅會給貿易帶來多大影響?特朗普將如何贏下這場貿易戰?
據觀察者網最新報道,在第二個任期的首次內閣會議上,特朗普對歐盟發起新一輪猛烈抨擊,稱成立歐盟就是為了“搞”美國,但現在他是總統了,隨后他做出決定,很快就會公布對歐盟加征關稅的稅率,預計為25%,而且是不分產品的25%。
此舉不可能不遭到來自歐盟的反制,但是特朗普對此完全不在乎。被問及若歐盟征收報復性關稅時會發生什么時,特朗普稱歐盟的量級無法與美國相提并論,“他們可以報復,但報復不可能成功”,因為美國可以決定不再購買歐盟產品。并指出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么自己就贏了。
整體來看特朗普這番話倒也不是那么離經叛道。歐盟作為一個整體才有和美國這個超級大國掰手腕的能力,但是歐盟內部有多分裂各界也是清楚的,讓歐盟團結起來絕對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就算歐盟對美國施加反制,如歐盟委員會所言,“堅決、立即對阻礙自由和公平貿易的不合理壁壘作出反應”,其實際效用估計也不會很大,畢竟并不是全部歐盟27個成員國都依賴對美貿易。
但也必須要指出的是,“不買歐盟產品”這件事是不現實的。放眼當今世界,對外出口總量大的國家和地區組織就那么幾個,美方已經和中方打起了貿易戰,如果歐盟也加入其中,那么美國打算從哪里購買商品以滿足自己需求?因此,美國在這件事上恐將兩敗俱傷,而不是贏下最后的勝利。
當然,特朗普做出這一決策也不單純是為了降低貿易逆差。盡管據美國官方數據,去年美國對歐盟貿易逆差為2356億美元,但是削減貿易逆差必須得多管齊下,耗費時間也久,這一點有著中美貿易戰經驗的特朗普應該不至于如此健忘。而他之所以這樣做,或許是為了搞個大新聞以滿足國內支持者的心態。
縱觀他上任這一個多月時間,幾乎每幾天就有一個爆點:剛開始索求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后來又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揮舞關稅大棒,再后來就是在俄烏沖突上對俄羅斯做出讓步。他上任這一個多月時間上全球媒體頭條的次數,怕是要比拜登半年還多。也正是在這樣的不斷折騰之下,民調顯示44%受訪者認可特朗普就職首個月的表現,公眾對他的表現的認可度仍高于他2017年至2021年首個任期的大部分時間,也高于民主黨前總統拜登四年任期內的支持率。
或許在特朗普及其團隊的眼里,出臺何種政策有利于美國的千秋萬代他們并不關心,只關心的是怎樣做能夠讓輿論更偏向自己這邊。對歐盟加征關稅,大概率會再把特朗普的支持率往上提一提,這恐怕才是特朗普團隊的訴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