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課間活動時間由10分鐘增加到15分鐘”,全國中小學“2·15”專項行動正在全面落實和付諸行動。無錫市新吳區錫梅實驗小學精心規劃,全面落實“課間改”,將學生每天運動時間滿2小時、每個課間活動15分鐘的要求融入日常教育教學,讓學生動起來,讓課間飛揚起來。
“課間操藏著非遺文化元素,體育課秒變‘快樂星球’”,錫梅實小的這一獲得紛紛點贊的“話題”在學生家長中和區域教育界傳播開來。
“對于課間15分鐘,我校創新性地采用了結構化設計方案”,該校校長華麗芳介紹說,結構化設計就是學校獨創了“3+10+2”黃金課間活動法,具體就是:前3分鐘,讓學生冥想呼吸、做關節喚醒操,實現學習狀態轉換;中間核心10分鐘,設計推出7大民族體育項目和17項創新游戲,讓學生自由選擇;后面2分鐘,讓學生做經絡拍打操,并進行學科知識卡片預習。
在課間的核心活動時段,學校鼓勵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課間活動,涵蓋室外與室內、靜態與動態、運動與益智、傳統與創新等多種類型的24個運動項目,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鍛煉身體、啟迪思維。
學校還創造性融入民族傳統體育與游戲元素,開展踩高蹺、背簍投球、大陀螺等7個民族體育和文化活動,以課間為紐帶,將民族團結教育、文化傳承與體能鍛煉充分融合,打造出“小課間、大文化”的特色育人場景。
落實每天一節體育課,該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與教學規范執行。對于兼職體育教師,學校定期開展全員培訓,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課堂管理等多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并鼓勵他們不斷創新,以提升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同時,學校還注重體育課程的評價與反饋機制建設,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體育課程中得到應有的成長與進步。
在營造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方面,學校定期組織各類體育競賽與活動,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競技意識。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宣傳健康運動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當孩子們踩著板鞋呼號前行、頂著瓷碗專注行走時,他們不僅在強身健體,更在腳步間踏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印記。
“當踩高蹺的歡笑聲回蕩校園,當身心在放松中描繪出成長曲線,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體質的提升,更是文化自信在少年腳步中的生根發芽”。校長華麗芳說,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創新,正是“2·15”專項行動從量變到質變的最佳注解——教育終究要讓生命在文化滋養中蓬勃生長。(匡賢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