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
(廣西大學文學院紅樓夢研究中心主任)
對于《紅樓夢》的文化資源利用,坐落在北京永定河文化帶上的門頭溝極具開發潛質。
我來到龍王廟,不期然想起《紅樓夢》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尋根究底》中,劉姥姥講的一個“雪下抽柴”的故事。知書識字的茗玉小姐十七歲早亡,老爺太太思念不盡,便蓋了廟塑了她的像,日久年深,廟也爛了,人像成了精,幻化成一個穿著大紅襖、白綾裙子的極標致的小姑娘在大雪天,抽柴烤火。一向多情的寶玉留了心,命小廝茗煙去尋找此廟,茗煙找了一日,找到東北上田埂子上才有一個破廟。那廟門卻倒是朝南開,也是稀破的。茗煙告訴寶玉,自己“連忙進去。一看泥胎,唬的我跑出來了,活似真的一般。”寶玉喜得笑道:“她能變化人了,自然有些生氣。”茗煙拍手道:“哪里有什么女孩兒,竟是一位青臉紅發的瘟神爺。”如今我來到這龍王廟,正中那位龍王爺,眉骨高聳,眼若銅鈴,顴骨突出,滿臉藍黑。令我,甚至很有可能后來人都能感受到茗煙那“唬了一跳”的感受。
門頭溝的京白杏、京紅杏非常有名。《紅樓夢》中的“杏”也是美景和吉兆。稻香村里種著幾百株杏花,遠遠望去,如噴火蒸霞一般。而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探春抽中的花簽是“日邊紅杏倚云栽”,由于古代社會以太陽比天子,“杏”與“幸”同音,因此預兆探春將得貴婿,也會成為王妃。
還有,門頭溝山里到處都是蟈蟈,《紅樓夢》中也多次提到這種草蟲。第四十回,賈母領著劉姥姥等人游覽大觀園,來到探春的房間,只見東邊設著臥榻,拔步床上懸著蔥綠雙繡花卉草蟲的紗帳。板兒又跑過來看,說:“這是蟈蟈,這是螞蚱。”第一百一十三回,劉姥姥見到巧姐兒,忙拉著道:“巧姑娘,我一年多不來,你還認得我么?”巧姐兒道:“怎么不認得。那年在園里見的時候我還小,前年你來,我還和你要隔年的蟈蟈,你也沒有給我,必是忘了。”劉姥姥道:“好姑娘,我是老糊涂了。若說蟈蟈,我們屯里多得很,只是不到我們那里去,若去了,要一車也容易。”
尤其是到三家店小學所見,校門是斗拱,教室全是雕梁畫棟,覆蓋著黃色的琉璃瓦。民間怎能用黃色琉璃瓦,是否它是“敕造”方可如此?據校長介紹,該校已有110多年歷史,原來還是清代的古建筑。清代宗族子弟就學,應該是在這種朱甍碧瓦的環境中才對。而《紅樓夢》中經典的“鬧學堂”,也是發生在這種類似的華屋畫堂之中吧。
這些資源應該怎么用?當然要回溯到傳統文化之源,但也不可太過蹈實。講一個真實的經歷為例。我曾經讀到一個傳說故事《雪芹的由來》,里面提到曹雪芹生活的地點和名號的由來,言之鑿鑿地說曹家自從被抄家以后,日子益發困頓了。從城里遷到藍靛廠火器營不久,發現這里房屋窄小,終日人聲鼎沸,實在不宜寫書,這才一狠心,索性搬到了西山腳下的正白旗居住。離正白旗不遠的地方有一茶館,名喚退翁亭。這退翁亭茶館名為茶館,實則茶酒全賣。雪芹搬到正白旗不久,就成了退翁亭茶館的座上客,“舉家食粥酒常賒”,這賒酒的地方就是指的這里。曹雪芹搬到西山正白旗第三年的春天,一連三日在退翁亭茶館里不見伙計馬青。一打聽,才知馬青病了,他急忙來到馬青的家里探望,發現馬青病勢十分嚴重。雪芹沒顧上休息就大步來到了正白旗的村頭,急忙割了一小把野芹菜,回家熬好野芹湯后立即讓馬青服下。沒想到手到病除,連服三日馬青就到退翁亭茶館去上工了,把個馬青夫婦喜得心花怒放,逢人便說:“曹爺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真是華佗再生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為了進一步表達自己的志向,在曹霑名字外,他就特意給自己起了個雪芹的號,意思是自己愿做一棵山鄉的芹,既可以為父老們充饑,又可以為窮漢祛病。以后又起了芹圃和芹溪的號,而他的曹霑反而不被人所知了。
讀畢這個故事我不禁掩口而笑,古人的名與字都是有關聯的,芹與霑同源,且有耕讀的意涵,僅僅說雪芹來自于野芹菜,與霑有什么聯系?回溯文化根基,才能正本清源。曹雪芹的名和字全來自《詩經》,其中,名“霑”來自于《詩經·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霡霂,既優既渥,既霑既足,生我百谷。疆場翼翼,黍稷彧彧。曾孫之穡,以為酒食。畀我尸賓,壽考萬年。”號之“芹”,來自于《詩經·魯頌·駉之什·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泮水旁的泮宮是魯國學宮,后世讀書人考中秀才到孔廟致祭,得在大成門的泮池采水芹插帽上,才算是真正的士子。因此,他的名和號同源于《詩經》,有著“詩禮之家,書香傳世,瓜瓞綿綿,霑潤百代”的豐富意涵,“曹雪芹”絕不是源于“一棵野芹菜”!
要充分認識到文化資源的巨大能量,就像北京大觀園、上海大觀園、正定榮國府,它們并不是完全的真跡,但并不影響它們成為紅學愛好者的打卡圣地。門頭溝可不可以成立《紅樓夢》文化園,栽種十里杏花,讓“去門頭溝看杏花”成為一個文化品牌?
試想,杏花落了,那些美味的京白杏、京紅杏,既可以用新鮮果子做成高檔果盒,也可以做成杏干杏脯杏酒杏花餅,還可以做成壓花花簽或書簽,沒準成了“爆款文創”。至于蟈蟈,可不可以做成草編的或電子的,冠以“劉姥姥蟈蟈”,成為一種“電子文玩”?龍王廟里“吹胡子瞪眼睛”的龍王爺不禁讓人聯想到寶玉苦苦尋找的茗玉小姐的廟,作為真正的古跡,龍王廟大殿兩側的巡海夜叉、雷公、電母、侍女等都塑造得栩栩如生,其開臉、神態、衣褶十分傳神。其中的雷公是豬嘴造型,初看十分令人驚訝,查閱文獻才發現,從《山海經》到唐代,雷公嘴的造型經歷了猴嘴、豬嘴的演變。還有大殿墻上的壁畫,從已經剝落之中仍然可以辨認出龍王出行降雨時的大型儀仗和派勢。尤其是三家店小學,清代遺存的華麗莊嚴的學校建筑也說明當時國家和民眾對基礎教育非常重視,令人自然就會明白,家族敗落后的曹雪芹,即使是住在偏僻的西山,他也是生活在這樣的文化氛圍和藝術水平之中,《紅樓夢》的誕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個人天才與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的綜合產物。
編輯/李喆
排版/王靜
微信號|bqttfk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