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史記·孝文本紀》中說: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2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一號文件”)公布,強調: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在這份“一號文件”中,強調了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旅游自然當仁不讓,從去年開始火熱起來的“奔縣游”,越來越多的鄉村民宿都在嘗試著把鄉村與城市的距離拉近。而景區又該如何真正發揮帶動就業、推進城鄉融合的作用?
“捐給國家”的老君山
2024年8月,一則“老君山捐給當地政府”的消息震驚行業。哪個老君山?就是那個一元午餐的老君山,就是那個發放“旅行欠條”的老君山?是的。
企查查數據顯示,時任老君山董事局主席的楊植森名下老君山文旅集團減持60%的股權,轉讓給了欒川縣屬國有企業——洛陽伏牛山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此前,有傳聞,上市企業祥源文旅曾有意向收購老君山。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員黃璜表示:實現股權轉移,不是經營不下去、也不是需要資金、更不是為了變現,而是為了楊植森的人生理想:把成果捐給國家,帶動社會共同富裕。
何況,這不是楊植森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
了解楊植森的人士對品橙旅游表示,他在60歲以前他已經幫政府接了好幾次這種盤,政府有些經營不下去的企業交給他,他盤活了以后,又交給政府。只是老君山這次關注度比較高,所以比較轟動。但其實這是楊總的慣常操作,所以他這個人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
公開數據顯示,老君山從一個衰敗沒落破產的國有林場,年收入從30萬元到2024年的12億大關,實現了四千倍的驚人飛躍,總資產也由昔日的7000多萬元增加到60多億元,林場股權價值也由1300萬元飆升到12多億元,入庫稅收從無到有,達到了6.25億元,寨溝、追夢谷的高檔民宿已達120多家,這是國內旅游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也被很多人稱為“老君山模式”。
在收歸國有以后,老君山的未來走向,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在過去的18年里,老君山保持了穩定的體制,未經歷合資、并購、轉賣或外包等變動,并形成了高效的管理模式:高層決策、大區管理、業務細化以及責任明確到人。但如今,隨著公司所有權的易主,這些市場反應迅速的敏銳洞察力是否能夠得以保留,確實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不過,有內部人士向品橙旅游透露,股權轉移后老君山的目標是:三年內,管理模式不會變、管理團隊不會變、經營政策不會變,簽署的合作協議不會變,且楊植森本人繼續參與景區運營和管理不會變。2025年春節老君山收入再創新高。
近日在內部會議上,洛陽伏牛山文化旅游發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許彥智做報告時指出,老君山由國有改制成民營,又從民營回歸國營,具有劃時代,里程碑的現實意義。并透露,8月份景區交政府管理后,省內外旅行商產生了波動,出現了疑慮,針對這一轉折期出現的問題,楊總審時度勢,第一時間帶領管理團隊,歷時12天,行程5000多公里,奔赴十一省一市,讓300多家旅行社吃了“定心丸”,才出現了今天的頂流火爆局面。
據悉,老君山2025年整體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五個確保、四個提升”。在新的一年里按照縣上提出的五個不變,執行“國企民管”的模式,把各項工作做出成績。
景區能否帶動地方實現“共同富裕”?
2024年年底,“黃山”市在安徽省各市排名中經濟墊底,引起了新一輪討論(在此前已討論過多輪)。實際上,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只是黃山,麗江、張家界這些耳熟能詳的旅游勝地也都面臨類似的困境。麗江市202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0.03億元,在云南16個地州中排第13位;張家界2024年GDP為654.41億元,在湖南14個地級市中排名第13位。
有專家表示,大景區對于地級市經濟的帶動作用是有限的,特別是近年來,很多優質旅游資源被外部資本收購改造,當地居民能得到的收益反而更少了。
但老君山卻通過建設精品旅游景區、提高旅游知名度、增強企業發展動能,推進旅游業跨越式發展,帶動社區綜合發展和旅游扶貧富民,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形成了“老君山模式”,豐富了我國貧困山區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為國內外旅游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黃璜表示,“老君山模式”主要包括建設精品旅游景區、提高旅游知名度、增強企業發展動能、實現共同富裕等方面內容,四者共同構成推動老君山高質量發展的有機整體。實現共同富裕是“老君山模式”的最終發展目標。
在由他主筆的《新時代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研究——以老君山為例》中寫道:景城聯動發展、全域旅游發展是“老君山模式”的基礎。老君山景區主動編制《欒川縣城—老君山景區景城一體化概念規劃》,提出了以景城融合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思路。景區主要承擔觀光游覽和旅游服務功能,大部分游客的住宿功能則由欒川縣城來承接。以龍頭旅游景區的發展,帶動了伏牛山其他旅游景區協同發展。以高等級旅游景區的發展,帶活了欒川縣域經濟的轉型升級。以欒川縣城的旅游接待設施,彌補了景區內部的旅游設施短板。“一座山帶火一座城”就是老君山景城聯動發展的真實寫照。
“老君山模式”理論結構框架圖
資料來源:作者總結提煉
此外,老君山景區在發展過程中,不忘帶動周邊村民共同富裕。景區主動讓出餐飲、購物、民宿等旅游業態讓周邊村民經營,考慮到村民的實際困難,還為村民預借經營資金、提供生產資料和經營用房,幫助周邊村民脫貧致富,踐行了共同富裕、推進了鄉村振興。
楊植森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君山不是我們楊家的老君山,是全縣人民的老君山,因為資源本來就是國家的。”
資料顯示,景區在發展初期曾經從外部聘請三屆管理運營團隊,由于團隊人員不穩定、對本地情況不熟悉、管理手段不接地氣等原因,景區發展并沒有太大起色。景區最終選擇從本地景區管理運營從業人員中選拔人才的管理團隊建設機制,規定中層以上管理崗位實行競聘上崗,在景區工作滿5年以上的員工均可參加,讓優秀人才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當前管理團隊中,本地人占100%,團隊成員最長的已在職18年,形成了強認同感歸屬感的企業文化。
2023年欒川縣的GDP為293.8億元,第三產業占比為46.07%??,在洛陽市7縣7區中排名第九??,2024年位列“2024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第23名。
可見,景區帶動地級市的經濟有限,但對于縣域經濟的提升不容小覷。
這樣的發展模式與今年一號文件中強調的要“發展縣域富民產業”相吻合。正如解讀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所言:當我們講到富民產業時,一定要從縣域范圍內來考慮鄉村產業的發展。它的產業鏈、它的產業基礎設施不僅僅限于鄉村,它一定是在縣域內來統籌發展。
縣域旅游正逢其時
本次一號文件將“發展縣域富民產業”首次獨立成章。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全國共新增國家5A級景區60個,其中42個所在地為縣域地區,占比70%。2024年6月新評定的22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中,有12家位于縣域地區,占比54.5%?。對于旅游景區與政府來說,景區的生存與發展與縣域經濟息息相關、相輔相承、互為表里,特別是“一號文件”發布后,更是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的好時機。
這需要所在政府做得更多。
據悉,欒川當地政府對于老君山的支持十分到位。
首先是選對人、信任人。據稱,2007年欒川居安思危,提出了“工業反哺旅游”的發展戰略,動員了一批工礦企業家投入到“綠色轉型”中。有幾個人是直接接手景區,有幾個人是做旅游相關的配套產業,現在這批人依然是欒川旅游業的中流砥柱。楊植森是其中之一。最開始,楊植森并不想接手旅游業,但縣里多次動員,講旅游業發展的前景,講旅游業對于群眾增收的帶動作用,并在楊植森在上海做手術時特意看望,堪比“三顧茅廬”,終于感動了楊植森。2024年,當楊植森提出要把景區捐給政府時,縣里依然信任他,想讓楊總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繼續管理景區,提出了“五不變”政策。這種信任是當前企業家最需要的。
此外,欒川縣把老君山景區開發作為全縣旅游產業升級轉型的龍頭項目來抓,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服務,全力保障老君山景區發展。一是在景區開發方面,欒川縣根據伏牛山生態旅游發展規劃和全縣旅游發展規劃,協助景區編制高起點開發規劃,做好土地征遷和政策性資金支持等工作,保障景區開發需要。二是在景區宣傳營銷方面,欒川縣每年拿出3000萬元資金用于旅游營銷宣傳,開展以老君山景區為核心的“奇景欒川”宣傳活動,進一步提升老君山景區全國影響力。根據宣傳營銷需要,幫助老君山景區開展特色營銷活動。三是在景區日常運營方面,欒川縣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全方位保障景區運行。2024年8月,縣政府又授予楊植森“欒川縣優秀企業家終身成就獎”。
在接受頂端新聞記者采訪時,楊植森說:“老君山現在發展好了,是我一個人干好的嗎?我認為有我個人和團隊的努力,但也離不開鄉親們和縣里的支持。”可見縣政府扶持龍頭景區,景區助力縣域經濟發展,兩好合一好,并非是美好的想像。
對于成功景區和企業來說,天時、地利、人和是至關重要的。現在,“天時”已到,“地利”與“人和”到底怎么樣?就看各家企業與政府能否把握了。(品橙旅游Lis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