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曾夢想環游世界,卻因種種顧慮而止步不前。
53歲的李富東,來自內蒙古烏海市,經營著門窗生意,多年來一直過著平凡而忙碌的生活。
2025年1月15日,他帶著一個背包、一個翻譯機,踏上了前往美國的航班。抵達美國后,他開啟了租車自駕的冒險之旅,穿梭于美國和加拿大的城市之間。
27天,他獨自一人,游歷了大大小小20多個城市。
與常見的 “旅行敘事“不同,當我詢問他這趟旅程的收獲時,本以為會得到諸如“勇氣”、“信心”之類的答案,然而,他的回答卻具體且實際,“在美國,裝修生意估計不太好做,餐飲行業應該挺賺錢的。”
實在、接地氣、生機勃勃,在這個“普通”的中年男人身上,你可以看到一個人活著的勁道。
以下,是他的自述。
多年來,我一直想去美國和加拿大看看。
年輕時,經濟條件有限,無法出去旅游。現在有了一些積蓄,手頭寬裕了,就想趁著今年春節假期這段時間,出去走一走,看看不同的風景。
去年3月,我通過中介辦理了美國簽證,花了2000元中介費。之后,又辦理了加拿大的簽證。
美國簽證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只要把相關材料準備齊全,面簽時保持輕松自然,面帶微笑。簽證官詢問時,要是看你面相和善,感覺你這人靠譜,就容易讓你通過。
今年1月15日,我從家出發,開始了這趟持續近一個月的旅行,直到2月12日返程到家。
出發前,我提前買好了機票,國外電話卡,翻譯了駕照,在網上訂了兩晚舊金山的酒店。規劃行程時,我打算在美國的舊金山和紐約,加拿大的多倫多和溫哥華這四個城市游玩。
但臨行前,我還在忙碌工作,壓根沒太多時間進行細致的旅程準備。女兒幫我購置了一些日常用品,我背著一個背包,便踏上了這段充滿未知的旅途 。
李富東在舊金山金門大橋
我不太擔心語言障礙。為了方便溝通,我花了800塊錢買了一個翻譯機,可實際使用下來,發現它的翻譯效果不如谷歌翻譯軟件那樣精準。
這次旅行,著實有太多超乎我想象的地方。
剛下飛機時,我有點犯愁:語言不通,根本不知道怎么走。更不清楚是否有公交車、如何打車、怎么坐地鐵、怎么買票。
不過,我并沒有被嚇倒,而是沉下心來,一步一步地去解決。起初,我都是請別人幫我買,后來我慢慢學會了,如何自己操作買票。
出發前,我曾向一位身在美國的朋友請教過如何坐地鐵,他熱心地在網上幫我搜索相關信息,還告訴我一些注意事項。
然而,美國的地鐵系統比我想象的要復雜,線路由多家公司運營,就像一團亂麻,讓人摸不著頭腦。導致我常常不敢輕易乘坐,生怕坐錯方向或者下錯站。但后來,我多坐幾趟,也逐漸熟悉了起來。
住青旅時,李富東用翻譯機和外國人交流
初次獨闖北美,面對陌生的環境,我心里難免有些忐忑。幸運的是,一路上遇到了許多熱心人。
到達后的第一天,在酒店吃早點時,碰到了一對來自廣州的中國父子,那位老板熱情地問我要不要一起出去玩。
當時我對舊金山還不太熟悉,正愁不知道該去哪兒,他便提議去金門大橋和藝術館逛逛。
第二天,我又遇到了從國內來旅游的人。他們特別熱心,幫我下載了好幾個實用的國外軟件,其中有個訂住宿的軟件,叫Booking,我后來一直在用。
這個軟件,可以訂到性價比高的民宿和青旅。很多美國家庭會把閑置的房間騰出來掛在網上出租,一晚上價格大概在 30 到 50 美金不等。
有的民宿是和主人一起住,有的則是主人不在,但會提前告知租戶房間的密碼,入住和離開都很方便,而且租金都是提前在網上支付的。
李富東住過的一間民宿
在美國和加拿大,如果要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間,坐飛機不僅麻煩,還受諸多限制,相比之下,租車自駕就自由多了。
租車的過程比我想象中要簡單得多。出發前,我在網上看了不少租車的視頻攻略,心里有了底。
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機場,有很多租車公司的服務點。我只需要把中國駕照和翻譯件交給租車公司,簽好合同,就能順利租到車了。
租車的價格有高有低,貴的車一天大概二三百人民幣,便宜的車一天也就一百多塊。考慮到我這次行程要跑的路比較多,為了更舒適和安全,我租了一輛好一點的越野車,一天的費用大約是 300 人民幣。
在美國租的車
原本,我計劃在舊金山停留一周,紐約停留一周,多倫多游玩十來天,最后在溫哥華度過四五天,也買好了這四個地方的機票。
租上車之后,出行的效率大大提高。很快,我就把舊金山該去的景點都逛得差不多了。
于是,在原計劃舊金山剩下的時間里,我就沿著5號公路,朝著洛杉磯出發了。洛杉磯給我的感覺像是一個寬闊的“大農村”,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風格各異的別墅,別有一番獨特的景致。
后來,抵達紐約、多倫多以及溫哥華后,租車成了我的首要之選。原本的旅行規劃,僅打算搭乘飛機前往四個城市,未曾想租車自駕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最終,我的行程覆蓋了美國和加拿大的20多個城市,游覽了各地標志性建筑和景觀。
在美國,我去了紐約、芝加哥、費城、舊金山、洛杉磯、底特律、華盛頓、圣荷西、巴爾的摩、布法羅,圣地亞哥、哥倫布等大大小小的城市;在加拿大,去了多倫多、溫哥華、漢密爾頓、尼亞加拉等地方。
導航軟件里,通常都會顯示一些熱門的旅游景點。大多數時候,我到了一個城市,看到感興趣的地方,就按著導航走,到了地方后,四處轉轉,拍拍照。累了就找家餐館吃頓飯。
因為沒有導游,也沒什么特別的計劃,完全就是隨性而行,走到哪兒算哪兒。
美國聯合國大廈
一個人自駕其實沒什么可擔心的,只要嚴格遵守當地的交通規則就行。在馬路上,沒人會在意你是哪國人,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
美國的交通規則和中國一樣,甚至更簡單,路上攝像頭很少,警察也不常見。但是,城里面的單行道比較多。
記得第一個晚上,由于沒有導航,我誤闖進了一條單行道,逆行進去后,周圍的司機紛紛按喇叭提醒我,我這才意識到自己走錯了路。最后,我好不容易拐進一條小巷子,才掉頭出來。
美國單行道標志
從美國尼亞加拉自駕到加拿大,過海關就像是過收費站一樣。
工作人員讓我出示護照,問了幾個簡單的問題,比如我要待多久、有沒有親戚在這邊。我告訴他們只是來旅游,接著就揮揮手讓我過去了。
剛開始過海關時,我有些擔心,尤其在需要排隊的時刻,總擔心自己會被問得特別多,怕自己答不上來,或者被懷疑有啥問題。
但實際上,像我這種年紀大的人,海關工作人員沒那么嚴格。他們看我是來旅游的,英文也不太好,一般不會為難我。
有一次,一個海關的工作人員對我豎起大拇指,像是在夸獎我一樣,“一個人可以跑這么多地方。”
如何停車算是這次國外旅行中的一個挑戰。
就拿在芝加哥停車這件事來說吧,有一回我看到馬路邊有個空位,那個位置畫著斜道。我當時也沒多想,就把車停到那里。
停車的時候,我察覺到周圍的人反應異樣,他們看我的眼神和態度,就好像在說我不該停在這兒。
到了酒店辦理入住,我心里不踏實,就問前臺,把車停到那個地方可以嗎?好在酒店服務員人特別好,陪著我去看停車的地方,告訴我千萬不能停在那兒,那是警察專用的停車位。
我去的時候,一位警察正好在我的車附近。他估計一直在觀察我停車停了多久,再晚點發現,說不定我就得面臨罰款,甚至車都會被拖走。這可讓我長了記性,往后停車得格外留意標識和當地的規矩 。
停車場收費告示牌
美國公用停車位非常少,城市里的停車位大多是私人所有的,價格也很貴。在市區路邊停車也是需要收費的。
剛開始,我不太會操作路邊的停車設備,只好把附近的警察叫過來幫忙。停好車后,需要打一張停車票放在車前。
還有一次是在費城的停車場,那里是自動停車,沒有工作人員。需要先在機器上提前付款,然后把票放在車上。
停車場里有巡邏人員,如果超時就會收到罰單。就像我那次,原本停兩個小時 6 美金,可我超時了,結果被按整天算,收了 30 美金,還額外罰了 50 美金。算下來,折合人民幣五六百塊。
罰款也需要從網上交,如果在規定期限內沒交的話,還要再罰 30 美金。當時我自己不會交這筆費用,就請別人替我交了。
這也讓我明白,停車的時候應該提前規劃好時長,停多久就定好時間,把票打出來,這樣才不會出問題。
停車罰單
在國內,我習慣了由工作人員幫忙加油,到了國外全是自助加油。一開始我根本不會,只能問工作人員,一點點學習。
整體來說,在國外開車還算順利。雖然很多路是第一次走,但有導航在,基本上能找到方向。
最初,我只能依賴手機導航。每次查看路線時,我都得低頭看手機。車上的系統完全是英文,我不太會操作導航。
直到到了多倫多,我才發現手機和車上的大屏幕可以連接。這樣一來,我就不需要低頭看手機了,直接在車屏上顯示導航,方便多了。
這次旅行對我來說,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很多事情都是到了當地,在實際操作中才慢慢學會的,還摸索出了一些實用的小技巧。
就拿導航來說吧,大部分時候它都很精準,能直接把我帶到目的地,幾乎一米都不會差。但也有特殊情況,當距離比較遠時,我發現如果中途把導航退出來,再重新定位導航一次,規劃出的路線會更加精準。
還有語言方面,我的英文水平有限,好多地方都看不懂、聽不懂。
好在有谷歌翻譯軟件,實時翻譯幫了大忙,只要拿著手機對著英文一掃,屏幕上立刻就能顯示出中文翻譯。這讓我在溝通和理解上方便了不少。
實時翻譯軟件
這次旅行,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
國外的城鎮化早已完成。整個地區幾乎都是別墅,外形各式各樣,很講究造型,每一棟房子都有自己的特色。雖然一些房子的裝修顯得比較老式,但這些建筑往往已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依然堅固耐用。
一路上,我碰到了很友善和熱情的人。比如,問路的時候,他們會熱心地指路,有的人甚至會直接將我帶到要去的地方。
在多倫多機場,我遇到了一個黑人工作人員。他非常熱心地給我帶路,幫我租車。
幾天后,我去還車。機場非常大,懸空的高架橋一圈一圈的,我把車停到四樓的停車場里,找不到出口。正好又碰見了他,他看見我迷路了,便帶著我去找車,把車開回去,又幫我辦了退車手續。
在芝加哥
住青旅時,有的外國人,不僅給我水喝,還擔心吵到我,專門給我準備了耳塞,讓我晚上能睡得更好。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美國人。有天晚上,他在洗衣房洗衣服。第二天,他突然來找我道歉。他擔心,晚上開門的聲音是不是吵到我休息。明明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他卻放在心上,專程來向我道歉。
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他們很講禮貌。每次見面,都會微笑著點頭,熱情地打招呼。相比之下,我自己有時候顯得有點拘謹,不太敢主動開口。
看到他們如此友好,我也想著回贈些小禮物。
在國外,牙刷和刮胡刀,單個的價格很貴,打包出售的反而很便宜。我買了一包,本想著把多余的分享給他們,但總覺得有些放不開,始終沒能遞出這份心意。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些遺憾。
青旅公共區域
在旅途中,我對當地的治安和社會現象也有了自己的觀察。
這里沒有網上說的那么亂,但是舊金山的流浪漢確實要多一些,有時候他們會向我要東西,后來我有了準備,就給他們發了香蕉。
我也觀察到了不少與我日常認知不太一樣的事兒。比如住青旅時,我發現有些宿舍是男女混住,這讓我有些不太能接受,覺得他們有點不講究。
走在當地街頭,還總能看到一些獨特的裝扮。美國人,不管男女,佩戴鼻環的特別多。想到他們擤鼻涕的時候,就覺得不太方便。
還有他們的發型,很多年輕人喜歡編那種細細的小辮子,密密麻麻的。看上去臟兮兮的,估計很久都不洗。
有一個現象,美國年輕人倒是跟中國人一樣,走到哪都離不開電子設備。無論是在地鐵、公交,還是青旅的公共區域,他們要么抱著電腦,要么低頭翻手機,隨時隨地都在看。
我高中時學過英語,所以也會一點點。出發之前,我買了幾本英語口語書,打算再學學英語,但因為工作太忙,也沒時間看。
這次出國后,我才真切體會到,學英語很重要,得多聽多說,不能光靠“啞巴英語”生存。有些簡單的英語,雖然能看明白,但說出來,可能就聽不懂了。
這趟旅程我大約花了兩三萬。我自己一個人出去,吃飯和住宿方面都比較節省。如果我現在再去美國,估計花費會更少。
在國外,中餐館不太好找。多數時候,我就吃面包、咖啡或者各種西點。墨西哥餐也有嘗試過,那里的小餅和各種菜卷挺有特色的。也試過美國本地的那種,把米飯、肉和各種醬料混在一起的餐點。
普通的一餐,大概十幾到二十美金一頓,有時還需要加上小費,一頓飯差不多要花一百多人民幣。
住宿方面,我通常選擇民宿和青旅,比酒店便宜很多,還可以自己做飯。
有一次,我從加拿大出關,想在美國底特律訂一家住宿。美國底特律和加拿大的溫莎僅隔一條河,在地圖上看,兩地近得仿佛就是一個地方。
為了找個便宜的住宿,我在網上訂了一個民宿,但下單后發現發現這個酒店在加拿大境內。我當時覺得不能再回去了,畢竟頻繁往返海關,怕被盤查,引起不必要的懷疑。
無奈之下,我只能在底特律重新訂了一家賓館。之前在網上訂的民宿,因為無法退款,只能作廢。這么一來,白白損失了三百塊錢。
這都怪我對當地不熟悉,要是提前了解清楚,知道溫莎屬于加拿大,就不會犯這種錯了。
結束了這次美加之旅,我對未來的旅行又有了新的期待。下一次,我準備去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之后,計劃再去巴西和阿根廷,然后逐步去歐洲的27個國家。
我建議,出國游玩,還是應該先去那些相對發達的國家,更安全一點。
比弗利山莊
出來玩的這段時間,我經常在朋友圈分享遇到的景色。很多好友感到驚訝,覺得我一個人去這些地方挺了不起的。
當初,聽說我要一個人去國外游玩,家人和朋友們紛紛勸阻我,他們說我不會外語,去的又是外國,人生地不熟的,到處都潛藏著危險。
確實,旅行中充滿了挑戰。但我始終相信,只要有信心,問題總能迎刃而解。很多困難,最后都會被化解。
上天早已為我安排好了一切。那些該出現幫助我的人,總會在恰當的時機出現,而那些注定要經歷的事情,也早已被安排好。
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