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2月,隨著騰訊S+級古裝劇《月明千里》的開機,馬秋元的名字再度引發熱議。
這位以短劇起家的“甜美女神”,首次以女二身份躋身長劇賽道,標志著其職業生涯的里程碑式跨越。
從信息流廣告演員到短劇女王,再到長劇女配,她的飛升背后,既是個人努力與天賦的疊加,也是行業生態變革的縮影。
一、短劇賽道:野蠻生長中的“流量密碼”
馬秋元的崛起始于短劇市場的爆發期。
非科班出身的她,憑借經濟學專業背景的理性規劃與表演熱情,在兩年內參演了53部短劇,成為行業公認的“勞模”。
她的代表作《桃花馬上請長纓》以9902.6萬總熱度值登頂行業榜單。
劇中她飾演的世家貴女兼女將軍宋惜惜,以層次分明的表演將角色的甜虐交織與家國大義演繹得淋漓盡致,被觀眾稱為“短劇演技教科書”。
此外,《穿書七零,冷面機長夜夜洗床單》《清宮辭》等作品的熱播,進一步鞏固了她“短劇一姐”的地位。
從甜寵劇到權謀戲,馬秋元拒絕固化標簽,注重角色邏輯與價值觀的合理性,避免“戀愛腦”套路化演繹。
短劇快節奏的拍攝模式(單劇拍攝周期6-10天)與高頻曝光,讓她迅速積累粉絲,抖音等平臺的數據增長成為其商業價值的直觀體現。
短劇“爽點密集、情感直給”的特點,恰好契合當代觀眾的碎片化娛樂需求,而馬秋元清新靈動的“初戀臉”與細膩演技,成為流量轉化的關鍵。
二、轉型長劇:從“流量小花”到專業演員的破局
盡管短劇市場成就了馬秋元,但其局限性也逐漸顯現:題材同質化、表演空間有限、行業認可度偏低。
2024年起,她開始尋求突破——系統學習表演課程,減少短劇接拍量,并主動接觸長劇資源。
《月明千里》的參演是她轉型的重要一步。
該劇由《九義人》導演臧溪川執導,改編自羅青梅的“和尚文”IP,原著中女配角的復雜命運為演員提供了充足的發揮空間。
馬秋元在劇中飾演的女二角色,需從天真少女蛻變為權謀玩家,這對她的演技提出了更高要求。
盡管非科班出身一度引發爭議,但劇組看中了她對角色情感張力的把控能力,以及短劇市場積累的觀眾基礎。
三、未來挑戰:光環下的隱憂
馬秋元的進階并非孤例,而是短劇行業精品化與演員職業化趨勢的縮影。
騰訊、歡娛影視等傳統影視公司加速布局短劇賽道,同時將短劇演員納入長劇選角視野。
馬秋元簽約的心心傳媒(背靠檸萌影視與壹心娛樂),為其資源升級提供了背書。
短劇觀眾對“強情緒輸出”表演的偏好,與長劇對“細膩層次感”的要求存在差異。
馬秋元能否平衡兩者,將決定其未來的戲路寬度。
盡管前景可期,馬秋元的轉型仍面臨多重考驗:
部分觀眾認為其短劇表演存在“用力過猛”問題,長劇中的臺詞功底與情緒收放需進一步錘煉。
甜美外形雖具觀眾緣,但也可能限制反派、現實題材等多元角色的嘗試。
長劇市場科班演員云集,短劇出身演員需以作品證明實力,避免被貼上“降維打擊”標簽。
四、結語:短劇時代的“非典型逆襲”
馬秋元的飛升之路,映射了新媒體時代演員成長路徑的顛覆性變革。
短劇不再是“演技洼地”,而是新人突圍的試驗場;長劇亦非“科班壟斷”,轉而向市場熱度與演員潛力敞開懷抱。
她的故事證明:在流量與實力并重的當下,“跨界”與“破圈”已成為行業常態。
正如她所言:“熱愛與堅持,比天賦更重要”。
若能在長劇中延續短劇時代的拼搏精神,馬秋元或將成為新一代演員中“短劇轉型”的標桿人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