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失聯,煩請各位同步關注一下我的備用小號“飛箭財經”↓
作者:余飛
01
大降稅
香港,終于還是忍不住了。
2月26日,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布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一項樓市新政:
將征收100港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由300萬港元提高至400萬港元,即日生效。
來源:香港市政府官網
在此之前,100港元的印花稅上限是300萬港元的物業。也即在調整之前,一套價值400萬港元的住宅,需要繳納的印花稅按1.5%的稅率計算,需要繳納6萬港元。
現在這個區間的物業,印花稅直降至100港元,相當于減稅了99.8%。
這一次調整之后,按照香港官方隨即公布的稅率表,不超過400萬港元的物業,印花稅100港元。401萬元至432.378萬港元物業,在繳納100港元的基礎上,超過400萬的部分按照20%稅率疊加征收。
432.378萬港元至450萬港元物業,按照總價1.5%的稅率征收。450萬港元以上物業,與現行政策一致。
這已經不是香港第一次降低印花稅了。
在遭遇與內地房地產相同局面的背景下,這兩年的香港樓市,也是忙于救市不斷。不包含這一次,2023年至今就三次出臺措施補救。
第一次是降首付,發生于2023年7月份。
在此之前,香港價值1000萬港元以下的自用住房,按揭比率最高為60%,且按揭貸款額不得超過500萬港元;1000萬港元以上住房,按揭比率上限是50%。
現在調整為,1500萬港元以下的住宅,可以貸款70%,也即首付比例從之前的50%降至30%。
此外,香港還對非住宅物業的首付進行了下調,非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上限由五成提升至六成。也即首付比例從50%降至40%。
第二次,是降印花稅,延長貸款年限,發生于2023年10月。
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中,香港提出
1,特區政府會優化公營房屋系統建設。其中,香港房屋委員會將會放寬資助出售單位按揭貸款保證的安排,包括延長二手市場最長30年按揭貸款保證期至50年,讓買家可獲得年期更長的按揭貸款,有助單位流轉。
2,將下調香港永久居民的新置業印花稅,由15%降低至7.5%。
第三次,就是“撤辣”,直接取消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這可是香港執行了14年之久的措施,發生于2024年2月。
不斷救市背后,是香港房價不斷下跌。
02
香港樓市,屢救屢敗
去年界面新聞對香港房價的報道是,“香港樓市‘撤辣’半年:樓價跌回八年前,內地買家較高峰期減少近七成”。
在這種局面下,香港于去年取消了執行14年之久的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
但效果維持時間很短。
根據中原地產樓宇買賣合約登記的統計分析,2024年4月(撤辣之后),香港整體住宅樓宇(包括一手房和二手房)買賣登記量為8551宗,較3月的3971宗大幅上漲約115%。
但在隨后的五個月中,整體住宅樓宇的交易量持續下降,2024年9月的整體住宅樓宇買賣登記量為2848宗,較8月下跌了22.1%。2024年第三季度,香港整體住宅樓宇買賣登記量為10225宗,與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43.0%。
2024年11月整體住宅樓宇買賣登記量有所回升,錄得6298宗,較10月上升34.1%。但在12月,該數據再度下跌34.9%,創下3個月內最低水平。
房價方面,根據中原地產披露的數據來看:
2022年見頂之后一路下跌,去年2月份撤辣之后,略微止跌了一下,4月份之后又開啟了下跌模式。
中原買賣合同成交記錄顯示,從2024年初至12月,香港九龍、新界東、新界西的大型屋苑的成交價普遍下跌超6%,而港島區的跌幅相對較小,為3.8%。
香港下跌的邏輯,和內地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在于,都是泡沫太大,經濟增速轉弱,到了需要調整的時候。
不同之處在于,香港主要受累于美國加息。而內地,主要囿于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大環境轉變、預期與信心缺失。
具體來看香港這一輪房價調整的邏輯,主要有二:
第一,上漲太久了,到了調整的節點。
香港房價持續上漲時間太久,過去五、六年都處于一個上升通道當中,累計上漲的幅度非常高。其房價絕對值位居全國第一。
香港房價高點時期,均價差不多是17萬元人民幣/平方米。香港的薪資雖然比內地高得多,但照樣也頂不住這么高的房價。
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顯示:
香港2022年第三季就業人士(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0,000元,與第二季保持一致。
數據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平均薪酬2萬元,要買均價十幾萬一平米的房子,簡直是天荒夜談。
所以,香港是一個極度折疊的城市。有錢人可以住動輒幾千萬、上億的房子,底層居民只能蝸居在籠屋、太空艙、陽臺屋、貨柜屋,水管屋、劏房等各種各樣奇葩房屋內。
而這是香港的供地結構導致的。香港的供地結構,和其貨幣自由流動的屬性,決定了這座城市的房價,易漲難跌。
第二,多個利空疊加,扭轉勢頭。
2022年受疫情影響疊加加息影響,香港遭遇了資金撤離、經濟疲軟、人口轉向、利率狂飆,共同迫使香港房價大轉向。
2022上半年,香港成為黑天鵝的漩渦。
受此影響,香港的經濟當年上半年出現了負增長。2022上半年香港GDP同比下降2.6%,GDP折合1.12萬億人民幣。
當年人口也減少了6.83萬人。
香港統計處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7333200人,與2021年年底人口比較減少68300人,跌幅0.9%。2021年年底至去年年底,本港有32500人出生,62100人死亡,自然減少29500人。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更大的影響在于,香港的金融排名后退,被新加坡超越,退居到了全球第四位。新加坡成為了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
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在2022年開啟加息浪潮。而港元與美元在聯系匯率制下深度綁定。利率從2022年年初的0.5%一直加息至2023年9月份的5.75%。
之后一直維持高利率不變,到2024年9月份。之后香港三次下調了基準利率,目前為4.75%。
貨幣政策收緊,對樓市構成利空。疊加經濟負增長的影響,最終讓香港的房價轉頭。
從香港房價絕對規模來看,盡管連跌了三年,但到今年1月份仍高達11487港元/平方英尺,換算成人民幣為13.2萬元/平方米。
依舊位居中國城市第一,依舊位居全國房價最高行列之中。
03
香港樓市,后續走勢
香港樓市,是一個被資本過度炒作的市場。如果按照內地邏輯,其泡沫早就該破裂,但縱觀香港樓市過往的調整周期,都很短。
這一輪大概率也是一樣。
不過2025年,香港樓市的不確定性依舊很大,不確定性在于美國的利率。
美聯儲半個月前就明確透露,看不出有任何理由,急于進一步降息。
也就是說,短期內美聯儲不會再降息,聯系匯率制的香港,自然也不會再降息。
當然,鮑威爾與特朗普之間的利率矛盾,也是美聯儲降息是否繼續的最大不確定性。
從長遠來看,美聯儲降息訴求已經比較大,香港跟隨之后,對于香港樓市構成較大利好。
除了利率給香港樓市帶來的潛在利好外,香港樓市的基本面也決定了這座城市易漲難跌。
其邏輯在于:
一方面,香港面積有限,而人口隨時可以增加,只要移民政策放松即可。
香港統計處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據為753.42萬人,比2023年底增加6400人。
來源:香港市政府統計處
另一方面,香港本來就是一個依靠純粹的玩金融的城市,這座城市的大部分資產抵押,都是房地產。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進入轉型期,但策略上出現了偏差。當時的香港,快速出清了第二產業,也即制造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占比超90%),尤其是第三產業中的金融業,香港如愿登上了全球金融中心的寶座。
但由于實體經濟、制造業被出清,金融本該給制造業的賦能,全都給了房地產,職業玩家與開發商們,通過股市吸取資金注入樓市,又從樓市收獲回報進一步刺激股市,循環往復,香港的房價終于成了世界第一高。
同時香港的供地中,住宅供地僅占7%。
從人口和土地面積來看,香港其實不缺地。
香港目前的土地中有66%是閑置。被使用的34%的土地中,用于住宅建設的僅占7%。而在這7%的用于住宅建設的土地中,34%是私宅,21%是公屋,45%是鄉郊居所。
有人計算過,香港目前有200多萬套住宅,缺口也就40萬套左右。其實只增加1%的土地用來住宅,就足以極大緩解香港的社會矛盾。
但是,面臨著兩大難題:
第一。香港不會這么做,也做不了,因為既得利益者不會答應。
香港的主要產業是金融,而整個金融體系里面的抵押物是房子與土地,一旦大規模增加住宅土地供應,房價便會應聲下跌,屆時香港的富裕階層財富會大縮水,金融體系會觸發危機。
第二,香港不少土地在四大財閥手中。
恒基兆業——李兆基家族,持有農地面積約4500萬方呎,占四家總量的45%左右;目前未表態。
新鴻基地產——郭得勝家族,持有農地面積約3000萬平方英尺,占比約達三成;表態愿意配合。
新世界地產——鄭裕彤家族,持有農地面積約1700萬平方英尺,占比大約17%;宣布捐出300萬平方英尺
長實——李嘉誠家族,持有農地面積約900萬平方英尺,占比大約9%。目前未表態。
香港為了緩解土地供應緊張問題,四大家族中有些家族也有過捐地的行為,但杯水車薪。這可是大蛋糕,誰舍得大放手、
香港政府為了破解這個難題,幾年前就向內地申請要地。但時至今日,也沒有下文。
換句話說,香港樓市是一個被資本完全綁架的市場。
內地則不一樣。香港的房屋,整體是一個供不應求的市場。 而內地,現在已經 是一個 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這一點,官方會議上多次提及 。
此外,我們的人口也轉向了。2022年全國人口減少了85萬人,2023年減少了208萬人,2024年減少139萬人。
利空不止于此。宏觀大環境、經濟、就業、消費形勢仍未明朗。
所以,內地樓市其實要比香港樓市復雜得多,不確定得多。
原創不易,辛苦動一動你的小指頭,在文章右小角點個在看、點個贊。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轉載、廣告投放、加讀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備注來意,否則不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