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剪紙藝術遇上國漫頂流IP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
在東營區黃河路街道興河社區活動室,剪紙老師趙萍正帶領居民們用剪刀演繹《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經典場景,剪刀翻飛間,混天綾的鋸齒紋路躍然紙上,風火輪的火焰在鏤空技法中流轉生輝。
“創作哪吒剪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電影中的哪吒形象更生動,居民們的接受度也更高更熱情。”趙萍告訴記者,“已經有十余名居民朋友因為很喜歡創作的哪吒和敖丙角色,想買幾幅放在家中。”
這場傳統與潮流碰撞的藝術實驗正掀起非遺傳承的新風潮。今年以來,黃河路街道各社區已開展非遺體驗活動30余場,吸引青年參與者超530人次。在趙萍的手機微信群里,“90后”“00后”學員占比逐漸上升,除了退休后的老年愛好者之外更添了許多年輕面孔。前來學習剪紙的年輕人們不再將剪紙等同于窗花“福”字,而是熱衷于探討如何用月牙紋表現敖丙的鱗甲光澤。
創新基因持續裂變生長。東利社區將剪紙藝術延展至時尚領域,居民創作的剪紙旗袍在T臺上翩然綻放,婚慶剪紙也成為新人們結婚伴手禮的新時尚。不僅如此,社區還開發出一系列獨具匠心的文創周邊,從實用的馬克杯,到個性的T恤,讓非遺元素在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煥發出新的活力。
“IP賦能不是透支傳統,而是搭建古今對話的橋梁。”興河社區黨委書記王麗永說,這種“非遺+國潮”的創新模式,既保持了剪紙藝術的精髓,又注入了時代審美基因。隨著更多社區推出非遺市集、哪吒剪紙展等跨界項目,傳統文化正以青春姿態走進現代生活,在剪刀與指尖的共舞中續寫千年文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