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聊齋志異》的小伙伴,可能都會對其中的這一經典名句影響深刻,即“黃貍黑貍,得鼠者雄”,而后來,這句話也被人們“通俗化”了。雖然這話在某些時候會存在一定爭議,但卻很適用于中醫,很多時候,醫家往往會在同一方劑上,進行不同的加減、演變,以更好地應對不同病癥的患者。
就比如現代常見的中成藥,雖然與傳統方劑相比,中成藥的功效會有所減損,但不得不承認,中成藥的取材方便,更加適用于現代社會,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中成藥,在生活中就使用得非常廣泛,它就是辛芩顆粒,可以很好地緩解“鼻鼽”病癥,比如打噴嚏、流鼻涕等。
辛芩顆粒的中藥材配伍有白術、防風、黃芪、石菖蒲、蒼耳子、桂枝、白芷、荊芥、黃芩以及細辛,具有益氣固表、祛風通竅的作用,可以改善鼻竅出現的堵塞、流涕等病癥,那么,這個中成藥究竟有著怎樣的過人之處,才能成為治療病癥的“黑貍”呢?
辛芩顆粒其實是一個來源于蒼耳子散的藥方,而蒼耳子散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黃貍”,其出自宋代《濟生方》,也是一個專門用于緩解鼻淵病癥的專方,主要由蒼耳子、薄荷、辛夷、白芷四味中藥配伍而成,而辛芩顆粒便是選取了其中具有辛溫發散之效的兩味主藥:蒼耳子和白芷。
白芷是一味和茯苓很像的中藥,不僅具有化濕的效果,同時還能發揮一定的美容功效,但這還只是白芷的部分功效,它還有一個最為突出的作用,那就是“通鼻竅、止痛”,中醫在治療鼻淵病癥時,往往最常用到白芷。中醫認為,白芷味辛性溫,屬于解表劑,除了發汗解表外,它還兼有極好的消腫止痛之效,順帶還能起到燥濕止帶的作用,可以說是藥劑界中的“全能藝人”。
而蒼耳子實際上就是白芷的常用藥配,蒼耳子這味藥材雖然長有倒刺,但也是一味藥用價值極高的藥材,中醫常說“諸花皆升,諸子皆降”,但蒼耳子卻非常“獨特”,它不降反升,向上歸入肺經,可以將留在鼻腔里的水濕和汗液給排出去。
這兩味中藥的配伍,一方面可以化解身體里的濕氣,另一方面則能夠驅散身體里的寒邪,并且還能在各自的領域里,“招兵買馬”,增強自身的隊伍,就散寒而言,此方則加入了細辛、桂枝、荊芥,而在化濕之中,便增添了具有芳香走竄、開竅醒神的石菖蒲,那么,為什么此方中沒有用到祛濕要藥茯苓呢?其實是因為水濕病邪多聚集在鼻腔,治療時要以通氣為主,而茯苓雖然有很好的祛濕效果,但卻并不能發揮通氣的功效。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