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無為縣,有著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叫馬家壩村。這時一個帶著小帽的人自稱郵差來到這里,他是給一個姓馬的14歲小姑娘送信的。這可是一封加急信件,馬虎不得。
村里人在這兒住了這么久還是第一次見到郵差,好奇極了,但也不忘熱心帶領他前去尋人。這封信,終于送到了收信人的手中。小姑娘拿著信感覺新奇極了,這還是她第一次收到信。
信是毛爺爺寄來的,目的是邀請她前往北京參加開國典禮。她高興極了,但是思前想后,最終還是請人幫忙回信拒絕了。熟料不久后,她竟再次收到了邀約信件。這個收信的少女便是馬毛姐。
馬毛姐究竟有何能力,竟然能讓日理萬機的毛主席在第一次邀約被拒后,堅持再次寫信邀約?
馬毛姐出生于1935舊社會的一個窮苦的漁民家庭。舊社會的貧苦家庭,女孩是得不到重視的,她們不能擁有自己的名字,不能讀書識字,她們甚至沒有人身自由。由于在家里排行第三,人們只喊她三姐。
家里一共有6個兄弟姐妹,壓在馬毛姐父母肩膀上的生計擔子十分沉重。這年,家里實在是苦難到養不起一個9歲的女孩了,馬毛姐的母親忍痛把她送到一戶人家做童養媳。
童養媳的生活并不好過,作為童養媳的女性在夫家是得不到重視的,也是沒有人權的。她才9歲卻被逼著要像成年人一樣生活。
無論嚴冬酷暑,馬毛姐在夫家天天都要干活,小小的年紀卻把洗衣做飯刷鍋洗碗做的樣樣拿手。盡管馬毛姐如此能干,但她還是經常遭受到婆婆的毒打虐待,這樣的生活壓迫得她喘不過氣來。
年僅9歲的馬毛姐個頭小小的,灶臺又的按照成年人的標準修的特別高,她站在地上是夠不到做飯的,她只好每次做飯時都搬來一張凳子站在上面。
逼仄的廚房除了灶臺就是墻,不管冬天還是夏天這里面都很熱。這天,馬毛姐在做飯時沒站穩,小小的凳子失去平衡,她一下子摔了下來,頭撞到了灶臺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額頭上的疤痕無法消失,心上的傷痛也不能痊愈,這樣的生活對于一個年僅9歲小女孩來說簡直是難以逃脫的夢魘。但也磨礪著小姑娘,使她性格堅韌不怕吃苦。
幸運在馬毛姐13歲這年降臨,這年是她成為童養媳的第四年。解放軍來解放了無為縣,伴隨解放而來的是土地改革工作的施行。勞苦的農民群眾獲得了土地的使用權,眾多的婦女群眾獲得了自由權平等權。
熱淚盈滿了眼眶,馬毛姐內心的夢魘終于不會再困擾她了,她也可以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勇敢地做她自己。人民也有了新生活,父母也能養活一家人的生計了,人生也有了更多盼頭。
馬毛姐看到的解放軍和別的軍隊都不一樣,他們不會燒殺搶掠,他們不會奴役群眾,他們是來幫助人民的,他們幫村里人種田,幫谷民們插秧,幫漁民們捕魚......在馬毛姐眼里他們簡直“無所不能”。
馬毛姐對解放軍是由衷地欽佩,是發自內心地敬愛。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小小年紀的她就明白知恩圖報的道理,她很愿意也很想為解放軍出一份力。
在1949年春初的這一天,馬毛姐和哥哥在鳳凰井附近玩耍。忽然一陣喧鬧聲從告示板處傳來,馬毛姐拉著哥哥湊上前去,想要看個清楚。但看著斗大的字,她頭都大了,咋都忘了自己不識字了。
只好轉頭求助自己的哥哥,她急切地拉著哥哥的衣服說道:“哥,上面寫了啥?”
哥哥正盯著告示板,頭也不轉就興奮地說:“是好消息!解放軍要過江打蔣介石,但是缺船,這是發公告征集漁船咧......”
一聽到這消息,馬毛姐眼睛都亮了起來,她想報答解放軍的機會這不就來了嗎!她歡呼雀躍,轉頭便風風火火往家里跑。她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爹娘,讓他們也高興高興。
“哎哎,我話還沒說完,你這丫頭咋跑了......”馬毛姐的哥哥側頭一看,身旁的妹妹不見了蹤影,再一遠望卻只能看到妹妹跑遠的小背影了。
“我要跟解放軍過江,一起去抓蔣介石!”14歲的小姑娘激動得滿臉通紅,眼睛亮晶晶的,大聲地向她的父母宣告著自己的想法。馬父馬母被虎了一跳,這丫頭莫不是魔愣了,大白天的咋說胡話。
經過兄妹倆的一番解釋,兩位長輩總算是弄明白了,也欣然同意將家里的船只捐贈出去。但對于馬毛姐想要加入解放軍渡河戰斗一事是堅決不同意,無論馬毛姐怎么說就是不同意。
“戰場上槍子兒無眼,哪里是你這個女娃娃去的處喲!你老老實實呆在家里,讓你哥哥去就行咯。小孩子家家的,莫要瞎摻和咯?!?/p>
“不行,我要參加,我要給解放軍報恩!為啥只能哥參加,我哥能參加,我也能參加!我14歲了,我不是小孩子!”馬毛姐不服輸地說到。
“戰場上太危險了,你一個女娃娃被傷到可咋是好喲。這事沒得商量!不許去,我跟你爹堅決不同意!”馬母臉色沉下來,斬釘截鐵地對馬毛姐說。
馬毛姐見無法說服父母,便只能默不吭聲,心里頭卻在琢磨著參與斗爭的辦法。她打算先瞞著父母去報名,到時候木已成舟,爹娘想阻止都不行。
“爹,娘,我跟哥去隔壁村兒做買賣去啦。”馬毛姐沖著屋里的馬父馬母喊道。
“去吧去吧,早點回來。”馬母欣然應到,絲毫不知她“膽大妄為”的小女兒竟然是打著做生意的幌子去報名給解放軍的戰斗幫忙咧。
馬毛姐拉著哥哥便往鳳凰井報名處那兒跑。,別看馬毛姐個頭小小的,跑起來比她哥都猛,哥哥被她拉著跑,十分心疼自己的衣袖,“唉你跑慢點兒,別把我袖子扯壞啦!”
到了報名現場,馬毛姐又遇到困難。原來是報名負責人看她個頭太小,看起來年紀非常小,又是個女娃娃便不想讓她參加。
“小姑娘,你年紀太小了,幫不了我們,回去吧。更何況戰場上是十分危險的,一不小心就可能死在那里?!必撠熑四托牡亟忉屩?/p>
聽了負責人的話馬毛姐也絲毫不害怕,她說:“我年紀可不小咧。你別看我個頭小,我們家都是漁民,我劃船鳧水可厲害了!我不怕死,我就想給解放軍幫忙!”
負責人樂了,他被馬毛姐感動了,他想小姑娘不上戰場,做做后勤工作也是可以的,便同意了她的報名請求:“行,小姑娘你可以報名了!歡迎你的加入?!?/p>
周圍人一看,一個小姑娘都報名了,咱總不能比不過一個小姑娘。一時間,參與報名的人數劇增。
接著馬毛姐又和哥哥一起把自家沉在水里的船撈出來,捐獻給解放軍。在她們家的帶動下,其他漁民也紛紛獻上家里的漁船,解放軍的征船工作進行的十分順利,一周時間就征集到200多條漁船。
戰役的進行必須要渡過長江,過江的途中可能會被敵人襲擊,如果落水的人不會游泳就可能因此喪命。然而部隊的官兵大部分都是北方人,要讓他們游泳可真的是難為他們了,這就需要請人來教他們。
解放軍指戰員開始征求水手教解放軍游泳和劃船,馬毛姐聽說了此事立即報名加入。馬毛姐成為了解放軍戰士的小老師,教導起來有模有樣,解放軍戰士們很快就達到了做水手的基本要求。
馬毛姐他們給解放軍戰士們教游泳、教劃船,解放軍戰士們就教他們戰斗技巧和急救知識,大家互惠互利,雙方共贏。緊張卻愉快的教學時間并沒有持續多久,戰爭的前奏已經開始悄悄奏響了。
一接收到蔣介石否決和平條件的消息,被安排在前線的渡江解放軍就立馬展開渡江的準備工作,無為縣的解放軍立即發布消息召集船工參會。
收到消息的馬毛姐想去參會,哥哥卻不想讓她去。哥哥沒辦法只好哄著她說:“你乖乖呆在家里,到渡江的時候我一定跟你說?!?/p>
馬毛姐用懷疑的眼神看著她哥,她才不信他的話,不讓她去她就自己想辦法。她悄悄地跟在哥哥身后,混進了會場。小小的個頭正成了她隱藏自己的優勢,躲在別人背后她哥可別想看到她。
此時,指戰員說到解放軍準備在4月20日晚上十點強行渡過長江,要先派第一突擊隊劃4只木船過江打頭陣。這過程十分兇險,一不小心可能喪命,需要勇敢沉穩又很熟悉水性的村民加入。
馬毛姐聽到這便舉起手跳了起來,并大喊道:“我!我愿意!我要報名!”被馬毛姐完全遺忘的哥哥震驚地盯著跑上臺的妹妹,一時間不知道說什么好了,這丫頭真有毅力。
不過指戰員看馬毛姐個頭太小,還是個小姑娘,并沒有同意,搖了搖頭說:“小同志,你太小了,戰場上很危險,我們不能帶你去?!?/p>
不過馬毛姐可不會輕易放棄,她心想定要讓他們瞧瞧她的真本事!趁著夜色馬毛姐她悄悄躲在蘆葦叢里,當船只漸漸離岸時她趁機摸上了船,躲在船后倉里等待時機。
劃到長江中心區域時,突然遇到一股急流,馬毛姐立馬出來幫著劃船,指戰員看到馬毛姐驚訝了一下,但此時情況緊急便顧不得說話,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劃船。
不久,船只被敵軍發現,大量炮彈飛來,一下就炸毀了兩條船,指戰員決定推歪船只等待時機前行,而馬毛姐卻堅定地說:“我們只能向前,不能停在這里!”
馬毛姐小臉緊繃奮力劃船,堅定的信念感染了周圍的解放軍,大家一起使勁搖起船槳,小木船飛速前行就像一把劃開江面的利刃。
這時一顆飛來的子彈打傷了馬毛姐的右胳膊,馬毛姐卻仿佛不知疼一般堅持搖船槳,鮮血直流也毫不在意,她一定要將解放軍送到對岸,一定!
半個多小時的緊張前行,終于他們的小船抵達目的地,他們竟還是第一個到達的!指戰員緊緊握著馬毛姐的手,表示必定銘記馬毛姐的功勞。
無情的戰火不會讓人有片刻的喘息,敵人竟然用會噴火的碉堡對付解放軍,如果不能解決碉堡,我方戰士將會面臨慘重犧牲。指戰員立即下令指派爆破手去炸毀碉堡。
此時馬毛姐上前一步:“讓我去吧!我對這里熟悉,個子小他們也不容易發現!”指戰員看著眼前這個14歲的小姑娘,沉沉地說了句:“一切小心!”
碉堡在馬毛姐的背后炸開了花,震耳欲聾的爆破聲能讓人短暫性的失聰,但顧不得耳朵顧不得胳膊,還有更多的解放軍要渡河,她要去幫忙,要為打到痛恨的敵人出一份力。
她和哥哥一起劃船返程接送解放軍,在后續的一周里還廢寢忘食地幫助運送物資,期間救起了數名落水戰士,直至戰爭取得勝利。
戰爭結束后,那名指戰員將馬毛姐的英勇表現匯報給了上級。后續中央給馬毛姐評為一等功,并頒發渡江英雄”的獎狀,給她哥哥也評為二等功,甚至連他們的船只都評為“渡江第一船”。
馬毛姐的英雄事跡廣為人知,馬父馬母也與有榮焉。
在1949年9月的某一天,一封意想不到的信被郵差帶到了偏僻的馬家壩村,信件來自北京,寄信人是毛主席,他準備邀請一位客人去北京參加開國典禮。收信人是一個農村的小姑娘,她年僅14歲。
小姑娘沒上過學,不識字,哥哥也找不到,只好求助村里的秀才??吹絻热莸男悴鸥械诫y以置信,他連忙恭喜對馬毛姐說:“恭喜三姐咯,這信是邀請你去參加開國大典咧!是毛主席寫的!”
馬毛姐拿著信蹦蹦跳跳跑回了家,大聲告訴父母:“毛主席邀請我去參加開國大典!我要去北京,我要去參加開國大典!”
然而,這卻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家里人脫不開身,也不放心小小年紀的馬毛姐獨自去北京。馬毛姐雖然遺憾,但也理解家里的困難,只說:“那我得給毛主席回信,謝謝他的邀請,還得說說我為啥不能去。”
驚喜的是到了1951年這年的9月20日,毛主席又給馬毛姐寄了一封信,這次是邀請她參加國慶的紀念活動,表示想親眼見見我們的渡江小英雄。
這次,貼心的毛主席讓安徽省代表團帶來了這封信,并在信中表示可以讓安徽省代表團帶馬毛姐一起來北京,這下沒了后顧之憂,馬毛姐的父母欣然同意。
這月的29日,馬毛姐來到了中南海懷仁堂參加國慶宴會,這是她第一次見到敬仰的毛主席,心里滿滿的幸福感都要溢出來了。
宴會上,安徽代表團派馬毛姐當代表去給毛主席敬酒,馬毛姐十分高興,端起滿滿一杯酒,結果一激動腦子懵了,磕磕絆絆不記得要說啥了。
毛主席慈祥地笑著安慰馬毛姐別急,還說要猜一猜她是誰,毛主席猜她是被請了兩次的渡江小英雄。她高興極了,毛主席竟然一下子就認得她,她又緊張又激動地點頭。
毛主席笑著說:“英雄敬的酒,得喝!”馬毛姐見毛主席將酒一飲而盡,便也一口氣將杯中的酒喝了個干凈,喝完酒她激動地說:“謝謝主席,謝謝您還記得我!”
次月3日,馬毛姐和安徽代表團一起看京劇,結果遇到了毛主席。主席親切地邀請她同坐,并問到了她的名字,馬毛姐沒有名字,只好說自己叫三姐。
毛主席便給馬毛姐取名字,取毛主席的姓氏毛,叫毛姐,再加上祖姓馬。從此以后三姐有了屬于自己名字,馬毛姐。毛主席一生中給好幾個人改過名字,每個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段有意義的故事。
第二天,毛主席又邀請馬毛姐到家中共進午餐,見馬毛姐衣服舊,還讓警衛員給馬毛姐準備新衣服,接著又詢問馬毛姐的識字情況。
知道馬毛姐在安徽省領導的安排下已經在校就讀,還在送給馬毛姐的筆記本扉頁寫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激勵名句。此后這句話在國內廣為流傳,成為廣大學子的至理名言。
后來的幾十年,馬毛姐通過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參加工作后,還經常在閑余時間幫助八一制片廠無償拍攝影片。馬毛姐用自己的學識回報社會,力所能及地為國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一生都不忘初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