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2月28日前后,太陽系的七顆行星——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將在夜空中形成壯觀的“七星連珠”。所謂“七星連珠”是一個典型的天文現象,指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在天空的某一區域內聚集,大致排列成一條直線或接近直線的情況。這些行星并不是在太陽系的三維空間中真正排成一條直線,“連珠”只是一種從地球上看到的視覺效果,行星之間的距離和軌道傾角使得它們在空中呈現出一種近似直線的排列。
▲ “七星連珠”示意圖
行星的公轉軌道不同,每顆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周期也不盡相同。例如,水星的公轉周期是88天,而海王星則需要165年才能繞太陽一圈。由于行星公轉周期的差異,它們在天空中的相對位置是不斷變化的。行星“連珠”的數量越多,出現頻率就越低,比如五顆行星連珠的頻率明顯高于六顆。要實現七顆行星的“連珠”, 需要它們同時出現在太陽的同一側并接近同一方向,概率極低。現在,天文學家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和計算機,可以預測這些天體的運動軌跡,從而確定 “七星連珠”出現的時間。在比較嚴格的標準下,歷史上出現過的 "七星連珠"的間隔從上百年到幾十年不等,平均每80年左右才發生一次,上一次可追溯至1962年。但若放寬標準,僅關注視覺上的近似排列,這一現象的數量將會增加。本次的"七星連珠"屬于寬標準下的連珠天象。
那么,這次出現的"七星連珠"是否預示著什么?事實上,認為罕見的奇異天象的出現與重大事件的發生乃至國家的命運有所關聯的想法,在許多文明中都存在。在古巴比倫文明中,天文學與占星術緊密相關。巴比倫人通過觀察天象,特別是行星的運動,試圖預測社會和政治事件。行星的“對齊”或連珠被認為是神靈所發出的預兆。七星連珠的出現,往往被解讀為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兆,如帝國的興衰、戰爭的爆發或天災的降臨。在巴比倫人眼中,七顆行星的連珠是天意的象征。每當七顆行星排成直線時,他們會舉行盛大的祭典,祈求神靈的庇佑。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天象常常與人間的政事、國運密切相關。天象變化可能預示著國家的安危或命運。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前一年(公元前206年)出現的“七星連珠”就被看作秦朝滅亡的征兆,對于漢朝來說則是祥瑞之兆。對古希臘人而言,行星連珠是諸神意志的顯現,預示著重要事件的到來,比如災難或重大政治變革。
1962年也出現了“七星連珠”現象,且與日全食同時發生;日食帶穿過印度尼西亞和太平洋,人們在日全食期間看到了這一罕見天象。當時正值美蘇冷戰,一些人將這次“七星連珠”渲染為末日預兆,但世界末日并未在之后到來。
現代天文學的研究表明,行星引力對地球的影響微乎其微,太陽和月球才是地球所受引力的主要來源。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大小與兩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太陽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以上,其引力主導著地球的公轉軌道。月球的質量雖小,但距離地球極近 (約38萬公里) ,其引力會顯著影響地球的潮汐現象并引發地殼微小形變。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盡管其質量是地球的300倍以上,但由于它離地球非常遠,所以其對地球的引力作用十分微弱,對地球的引力約僅為月球的萬分之一。離地球很近的金星的引力比木星還要更小,遙遠的天王星、海王星對地球的引力更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計。計算表明,行星引力對地球的潮汐效應微弱到幾乎無法檢測;例如,木星引發的潮汐高度不足 1毫米,而月球和太陽帶來的潮汐可達數米。哪怕所有行星排列在太陽同一側,其引力總和仍遠小于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引力的疊加效應僅會使太陽的潮汐力增加約 0.001%,對地球無實際影響。行星引力會導致地球軌道產生微小擾動 ( 如軌道偏心率變化) ,但幅度極小;木星對地球軌道的影響需要數百萬年才能積累出可觀測的效應。至于常被提到的地震、火山噴發等地質災害,科學研究表明:行星引力對地殼的影響遠小于地球自身板塊運動的應力,前者不到后者的萬分之一,地震的發生頻率與行星位置也無相關性。
▲ 太陽和八大行星的大小比較(圖片來源:Wikipedia)
因此,七星連珠在天文學上并無特殊意義,不會對地球氣候、環境、地質活動或人類生活產生任何可觀測的影響 (比如引發地震或潮汐異常) 。它是行星軌道位置自然演化的結果,體現了太陽系行星運行的規律性。在現代科學的視角下,這種常被賦予宏大意義的現象不再顯得神秘,我們已經能夠從其背后的科學原理對它進行理解。
但這仍是一場不可多得的天文盛宴,能帶給我們視覺上的享受和震撼。七星連珠將在2025年2月28日前后的幾個夜晚出現,具體時間因地理位置而異。值得注意的是,七星連珠不會在某一時刻突然出現,這些行星是在一定的時間段內逐漸排列成線。對想觀看這一奇觀的天文愛好者來說,了解準確的形成時間非常重要,可以使用天文軟件 (如Stellarium、Sky Tonight、Time and Date等) 提前知道七星連珠的最佳觀測時段。由于城市的燈光會嚴重影響夜空的可見度,最好選擇鄉村或者山區等光污染較少的地方。在觀測前最好用15-20分鐘的時間讓眼睛適應黑暗的環境,以提升對暗弱天體的靈敏度。“七星”中的金星、木星、火星、水星是肉眼可見的,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則需要望遠鏡才能看到,要想取得更好的觀測效果,可以提前準備好雙筒望遠鏡或天文望遠鏡。
▲太陽系天體的真實彩色圖像,按比例顯示大小(圖片來源:Wikipedi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