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產從業20年,通曉業內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經驗幫大家答疑解惑。
一
Q:
請問,其實我和您一樣也賣過房子,只不過時間很短,只是2000年在“中國第一商城”待過幾天,后來就從事其他了,所以我對房子并不太懂。向您請教:假如您有300萬左右資金準備投資北京房產,在不貸款的情況下,以持有十年以上為期,會買哪個板塊或哪種類型的房子?如果有建議,最好能具體到小區就更感謝了。
A:
1、2000年的第一商城,那您是利達行的人了,是李**還是丹姐的同事?哦,不對,您只待了幾天,那應該隸屬“信達行”,是鄧老板的人,對嗎?滄海桑田啊,都老了。憶昔午橋橋上飲,座中多少豪英。世事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2、300萬總價,長期持有,那如果是我的話肯定鎖定朝陽區啊,因為租金最高,升值也不落后。
然后先北后南,不局限于某個板塊,只看成熟地段兒的老破小。標準是原產權單位尚存+有能力配資的小區,規模以中等為好,10萬平之內,不帶電梯的小板樓,堅決不選有塔樓的小區。
因為這種老小區沒有單獨價格走弱的可能,房產價值幾乎歸零,就是湊合能住,價格中體現的都是地段兒的價值。
另外這種小區的得房率高,租金收益率高。而且既然有單位管,那在維護的時候至少不吃虧。如果有原址重建的可能,那這種小區也有可能順位靠前。
之所以說規模別太大的,是避免扯皮太多,單位的配資也數額太大。太小了則形不成規模,有可能被忽視。
也就是小區越老越好,不怕破,只要原單位尚存且有點兒能力就行。這種小區都不怕沒物業,有沒有的也不影響價格。就算沒物業都無所謂,街道居委會的每平米收3毛錢都能給湊合維護了,也就是收垃圾和掃掃地而已。之所以不選塔樓,是因為無論電梯還是管線都維護成本太高,扯皮起來沒完,有好事兒也可能給耽誤了。
3、甭具體某小區了,先找房然后再說小區吧,老破小有的是,就看價格,找沒硬傷的就行。可以參考大山子社區,非常破非常老,但租金收益高,價格占不到便宜也不吃虧。這種房就是流動性很差,別著急賣,越著急越吃虧,所以只適合長期持有的。
僅供參考。
借這網友的話題聊兩句鄧智仁,年輕的房地產從業者恐怕都不知道他了。此人是香港中介行業三大公司之一,利達行的創始人,北京地產教父,香港流派的總瓢把子,當年曾與臺灣的九鼎軒分庭抗禮。
1992年北京市赴港招商,四大家族+眾多小家族進京,鄧智仁也來了。先是幫著北辰的亞運村匯園公寓做了推廣,創造了北京地產界的廣告先河。然后就去了馮侖潘石屹的“萬通新世界”,把價值1000多美元的寫字樓賣出了3000多美元的天價,同時教了老潘怎么炒作推廣。
后來鄧智仁介入了昌平沙河的“玫瑰園別墅”,陷進去了,賠干凈了他所有的錢。活該吧,誰讓他不知道京城的水深呢。不過同時期鄧智仁在北京風生水起的,因為萬通項目又和華遠聯系上了,做了西單的幾個項目。
此時他成立了利達行,也從香港調來了童淵(后來的國美地產CEO,營銷奇才)等人,高峰期占據了北京一半的豪宅市場。
因為鄧智仁在玫瑰園項目上傾家蕩產了,所以香港公司就給了股東,叫至祥公司,老板曾經是李嘉誠的高管,姓什么我忘了,反正最后也破產了。
后來鄧智仁修養了一段時間,又和老潘扯上了,幫他營銷現代城(公寓),當時還沒有SOHO。老潘缺錢,張欣也從華爾街搞不到,東亞金融危機導致新加坡的資金也扯淡了。于是老潘找了老鄧,老鄧去香港找了至祥,入股了現代城。
但老潘后來搞“末位淘汰”,把賣房的都快逼瘋了。老鄧和他吵起來了,然后就分道揚鑣去了中國第一商城,但把利達行的員工留在了現代城。
到了第一商城之后,老鄧成立了“信達行”,也就是這網友所在的公司。然后老鄧就召集舊部,挖走了在現代城的營銷團隊,也就惹出了當年地產界最大的瓜,轟轟烈烈的鬧騰了一年。結果沒想到,老潘不僅沒倒下,反而借勢營銷的火起來了,一度讓外界都以為他和老鄧唱雙簧呢。
這件事情最大的影響是,在此之前,北京甚至全國的地產項目,營銷都是“全案模式”,也就是委托一家代理行全權負責。但老鄧這么一搞,導致開發商全都看到了風險,于是紛紛自建團隊,必須擁有自己的子弟兵才行。
所以說,老鄧既是北京地產教父,也是樓盤全案模式的終結者。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老鄧后來在北京待到了2003年,非典時扛不下去的。主要還是他不太懂北京的江湖規矩,老收不上錢來。后來是通州的一個別墅欠了他月費,他派人去要,也不知怎么搞的打起來了,他的人被打死了一個,于是就公司都倒閉了。
我最后一次見老鄧還是在莊勝的項目上,沒搞懂他們怎么合作的?反正后來老鄧又離開了。此后,這位教父就基本從地產江湖上退隱了,傳說是移民東南亞了,一代傳奇從此落幕……
二
Q:
網友說他想不通一件事兒,就是北京的房價和房租這么貴,那些從事低收入行業的住哪兒啊?比如環衛工里的外地人,飯館的服務員雜工,還有打游擊做小買賣的,他們都在城里工作,不太可能去郊區租城中村吧,那他們住哪兒?
A:
1、這現在我也不知道,只能說以前我還知道一些,這些年隨著治理的加強,我有時候也想不通這件事兒。
2、現在據我了解,北京的鐵道沿線還有一些大院兒。這種院子是屬于鐵路系統的,地方部門沒權去管理。雖然有的大院經過協商已經清空,但也保留了一部分。比如我家附近就至少還有兩個,去年春節我還帶著保潔大姐去租過房呢。很便宜,每間房才千兒八百的,但條件很差,基本都是鐵皮棚子,而且院子里又臟又亂。
3、這保潔大姐如果不自己租房,在我們小區里也是有集體宿舍的。就在物業的小樓里,半地下,條件肯定不好但住人沒問題,保潔保安的好幾間呢。是否合規說不好,但一直也就這么住著了。這大姐是因為女兒每天要寫作業,人太多吵的慌,所以才帶著女兒出去租房的。
4、工地的工棚。這在以前的北京有的是,只要有工地就有簡易房。前些年我還讓我小學同學住過兩年呢,他們家拆遷了但舍不得租房,于是就住我們工地來了。也是條件差,但既然都能住就沒什么忍不了的吧。不過北京的工地越來越少,管理也越來越嚴,是否還讓住就看交情了。
5、飯館員工的大多數都是在附近小區租房,老板給租個大戶型當宿舍。一般都是租在回遷房小區,這種地方的業主們都互相認識,只要不鬧騰就沒人舉報。
6、然后很多人還是住在城中村。你覺得從城里到郊區很遠,但對于想省錢的底層打工人來說都能忍。比如我們公司在海淀三環,但大排檔的大多數人都是在五環附近的城中村,甚至還有住昌平的呢。問他們往返辛苦不?回答無所謂,反正至少也有電動車,每天多騎一小時,相當于省了好幾十房錢,劃算。
7、總之既然人家能在北京生存,就肯定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只不過不為外人知道而已。比如這地下室,北京市已經清理過無數次了,但現實中仍然有暗地里經營的,至少在陽光下生活的人注意不到陰影而已。
僅供參考。
三
Q:
我咨詢拆遷問題,我們村今年有可能拆,但我家特殊,我父親是外來的,所以村里當年只給批了很小的宅基地,這么多年在租房上就吃了很多虧。目前我父親早已去世,村里股份是我母親的。
我因為讀的中專所以戶口早就是居民,也沒有村里股份。我前些年就離婚了,女兒跟我,那如果拆遷我們將面臨房子賠償少的風險,還有租房錢也少,而且回遷房面積也只有三個人的,和現在的居住條件沒有改善。我們找過***了,但目前沒有明確說法,都是讓等著。所以我們家非常的焦慮,想問如果拆遷我們最后簽字,利益有可能維護嗎?風險
A:
1、很小的宅基地,那看村里和拆遷公司的政策唄。有可能村里考慮歷史情況多算點兒,也有可能公司丈量時寬松點兒,這都有先例。但這沒有統一標準,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兒。
2、拆遷只針對房子,跟戶口性質和股份無關,那是村集體分紅的事兒。
3、三個人,每人50平安置面積,150平,三居室或2+1唄。這確實得等著,誰也不會提前給承諾。或者說如果安置房有富余+村領導也好說話+其他村民不較勁,那多讓買點兒面積也有可能。但要沒富余的那就沒轍了唄,很多村子的回遷房都是分批次的,等上十多年的都有的是,還有可能異地安置呢,那就不太好辦了。
租房錢不太可能多給,三個人就是三個人,人家沒道理多給,否則就相當于吃空額了。除非是再婚,或許能加個名額。但這也是沒標準的,哪村都有拆遷后等房子期間結婚生孩子的,也有離婚分家和老人離世的,都得看具體情況和村里人的態度。
4、最后簽字就是釘子戶唄。按現在的執行情況是維護不了太多利益的,因為沒有政策支持。
而且既然您父親是外來的,給的宅基地小,那是否說明村里的宅基地在當年就不富裕啊?
您家的房子是不是在村邊啊?也就是不是核心的位置。如果是這樣,那對項目就更影響不大了唄,更不太好辦。
風險就是不拆了唄,或者說只要不影響項目進度就干脆不理了,等著您家自己同意,但還是原來的條件。這種事兒非常多,北京郊區有拖了20多年的呢,朝陽和豐臺我都見到過,屹立至今。
甚至有的都很難改變了。比如豐臺西南四環的,20多年前的拆遷,村邊有一家沒拆,村里據說是給他家留著房子呢,但條件不增加。之后河道整治和修路,索性都繞著這家走了,那您說這家還能有希望嗎?
5、簡單就這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網上很多各種“之眼”的案例呢,參考一下吧。另外就是跟村里搞好關系吧,也有被適當照顧的可能,只是誰也不敢打包票。
僅供參考。
四
Q:
北京2平米的房子就租金650嗎?而且還是五六環之間,北京的租房有這么貴嗎?條件有這么差嗎?
這是個外地網友發來的,她兒子去年來北京打拼的,說是在南五環租的房,狼垡,每個月1000塊錢。兒子說環境還不錯,周邊生活方便,房子也不小。
但這當媽的看了這帖子被驚到了,650才2平米,那她兒子這1000塊錢也就3平米啊。心疼的當媽的都想哭,立刻上網搜了狼垡的出租房,看完更受不了了。
按網上的信息,8平米的合租房子都要1700,那她兒子這1000塊錢就真的是只有3平米了,或許還不到呢。
可無論她怎么問兒子,兒子也說住的還不錯,雖然也算合租,但面積也7/8平米呢,衛生間什么的都有,挺方便挺寬敞的。
這當媽的不知道哪邊兒的信息是真的了,來問我,他兒子說的是不是真的?這網上的信息是不是真的?這帖子是不是真的?
A:
1、這三方的信息應該都是真的,只不過是地段兒和房子不同罷了。
2、網上這帖子應該是在北五環外,房價高的地方,所以租金也高,這小伙子為了上班近才租的。
650塊錢的租金是肯定不低了,折合成建筑面積都小200一平,趕上東西城的平房價格了。但北五環這地段兒也挺值錢啊,沒辦法。當然這種房子肯定是違規的,只要給派出所打電話就能被拆除隔斷。
3、網上的租房信息也是真的,但既然看的是貝殼,那就都是合規的出租房,所以價格偏高。估計看的是長豐園小區,也肯定有這種瘋狂打隔斷的,如果有跟圖片里似的房間,估計400來塊錢就差不多了。
4、兒子說的也應該是真的,只不過大概率租的是狼垡的城中村,也就是當地農民的自建公寓。具體價格我不知道,但大多都是7/8平米一間,1000塊錢差不多。至于衛生間有可能是一層樓公用的吧,否則不太可能這價格,面積也不對。
5、北京的房租確實高,但這2平米650的情況也不多,典型的違規了。北京現在平均的租房成本是3000左右,幾乎是年輕打工人的一半收入。當然如果倆人就好點兒了,占總收入的25%。
之所以是3000,是因為大多數都是合租的房子,一間房的價格一般在1500-2500之間。超過3000的要么就是一居室,要么就是成套整租的了。整租的租金通常占租房人收入的30%%,也就是收入較高的群體。
6、總之北京就這樣兒,對外來的基層北漂兒不是太友好,生活和工作壓力都挺大的。不過這也是一種體驗吧,只要在北京能熬上些歲月,那無論再換哪座城市,至少在房子問題上都會有幸福感+解脫的快感了。
僅供參考。
五
Q:
問個問題,我家新鄰居是香港人,他們直接就能在北京買房嗎?不需要社保什么的嗎?而且還不止一套,有這種政策嗎?
A:
1、香港人,這一般得看什么身份。如果是香港公民,那辦個工作證明就能買房,不需要社保。當然有很多人也是上北京社保醫保的,為了看病拿藥和等著養老金吧。
如果是華僑就更省事兒了,拿著證件去僑辦窗口辦個證明,認證他們是華僑就行了。我沒辦過,但聽說過,很方便就能辦。
一般來說,港澳臺公民都不算華僑,因為這都是中國的領土,他們只不過是特區的居民而已。但具體怎么認證我不清楚,沒辦過。
2、不止一套,這一般做不到。或者說按常規是只允許買一套自住的普宅,連商業的都不行,那算投資。如果有多套,那或是以公司名義購買的,或是和北京人結婚了,對方婚前就買的房。
3、另外多說一句,外國人也是可以在北京買房的,同樣不需要社保。當然也有限制,就是必須拿到了工作簽證,或者是有認可的記者身份的才能買。
僅供參考。
關注“章哥說買房”公共號,有房產相關問題可以向我提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