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傍晚,細雨夾雜著零星雪花,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兵分三路,秘密渡過鴨綠江。他們要趕在天亮之前進入朝鮮境內,隱蔽地部署起來,然后尋找有利戰機,打侵略者一個措手不及。
在入朝先頭部隊中,彭德懷是第一個進入朝鮮的高級指揮官,他在志愿軍開始渡江后不久就迫不及待地動身前往朝鮮了。盡管這很危險,但彭德懷認為,當時的志愿軍司令部對朝鮮的形勢所知甚少,大量信息都是由駐朝武官提供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都很差,他必須要趕在隊伍全部到達朝鮮之前,和朝方最高指揮官金日成進行一次當面溝通,以最大程度避免志愿軍入朝之后抓瞎。
然而,當志愿軍司令部剩余人員全部渡江之后,眾人卻猛地發現,彭德懷聯系不上了!當時,跟隨彭德一同入朝的除了他的秘書楊鳳安以及兩位警衛員之外,還有一輛通訊卡車,通訊處處長崔侖就在那輛車上。理論上講,只要有通訊車在,彭老總就不可能失聯。聯想到沿途所看到的潰退的朝鮮軍民和泥濘擁堵的道路,敵我界限又混淆不清,副司令員鄧華的心中閃過一絲擔憂,萬一彭老總迷路闖入敵后就糟了。他當即下令,各電臺密切注意收聽各軍、師發來的密語信號,同時向司令部的其他人員打聽彭總的去向。但遺憾的是,當天晚上除了毛主席發來的三封急電之外,司令部沒有收到彭德懷發來的任何信號。
大戰在即,主帥卻不知所蹤,彭老總到底去哪里了?為什么會突然和司令部失聯?他要去執行一項怎樣的任務?今天在這里就用一篇短文,來和大家聊一聊抗美援朝初期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彭老總孤身入虎穴,尋找金日成的故事。
一、志愿軍策劃秘密入朝
1950年10月8日,當中國做出出兵朝鮮的決定時,彭德懷立即以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的身份,飛抵沈陽和安東(丹東),為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做準備。彭老總抵達沈陽之后,和十三兵團司令鄧華,副司令洪學智等人進行了一番交流,并親自趕赴安東,考察渡江地點。
當時,雖然麥克阿瑟認為中國不敢出兵參戰,無視中國政府的嚴令警告,大肆入侵朝鮮,但是他們對中國軍隊的動向卻還是密切關注著。在“聯軍”越過三八線之后,美軍的偵察機就曾無數次飛抵中國一側進行偵查,中國軍隊的一舉一動都在美軍的監視當中。安東對面的新義州已經被美軍炸得七零八落,鴨綠江大橋和安東都在美軍的火力范圍內,一旦美軍發現志愿軍開始渡江,就會立刻炸毀大橋,阻止志愿軍支援朝鮮。為此,彭德懷通過實地考察,制定了一個秘密渡江的方案。
彭德懷認為,當時的中美實力差距過大,但麥克阿瑟過分自負,讓東西兩線軍隊分兵冒進,犯了驕兵輕敵之大忌,志愿軍要利用這一破綻,秘密渡江入朝,讓麥克阿瑟以為中國真的不敢出兵,然后出其不意,打他一個措手不及。當時,幾乎所有人都有“恐美癥”,認為美軍不可戰勝,一旦志愿軍出國之后的第一仗打勝了,對于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對下一步的作戰極為有利。
“聯合國軍”北侵和志愿軍入朝大致線路
中國軍隊必須要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利用敵人夜間偵查空擋,快速入朝。單從安東鐵橋渡江的速度是遠遠不夠的,志愿軍需要從安東、長甸河口、輯安三處分兵渡江。天黑前開始行動,天亮以前停止行動,做好隱蔽。大部隊入朝之后,對外暫稱是朝鮮人民軍,讓美軍以為志愿軍沒有出兵。
然而,就在志愿軍做好渡江計劃之后,周恩來卻從蘇聯傳回一個壞消息:斯大林因為擔心中國不是美國對手,如果貿然派空軍幫志愿軍,可能會激怒美國,引火燒身。所以他違背早先給出的承諾,拒絕派出空軍師支援志愿軍,僅可以半價提供武器裝備。
要知道,志愿軍在此之前的所有計劃都是按照蘇聯提供空軍的情況制定的,如今沒有了空軍,志愿軍即使入朝,在美軍的機械化部隊面前也很難站住腳,如果這時候美軍再炸毀鴨綠江上的大橋,那么志愿軍的后勤和退路都將會被徹底切斷,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毛主席當即電令彭德懷:暫停入朝計劃,回京商議。
彭德懷畢竟是彭德懷,打了一輩子惡仗,從來不知道什么叫害怕。當他得知蘇聯拒絕出動空軍之后,絲毫沒有想到退縮,反而想出了一套隨機應變的戰術。他認為,即使沒有蘇聯的空軍支援,朝鮮戰爭也是可以打的,關鍵就在于第一仗能否取勝。美軍的機械化部隊雖然很強,但他們兩線分兵,中間隔著上百公里寬的大山區,相互不能呼應,志愿軍應當利用這個機會,分割戰場,優先打實力相對薄弱的韓國偽軍。對于裝備水平較高的美聯軍,我們要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其小股建制,比如兩個師殲滅他一個營、一個團??傊?,只要贏下第一仗,后面的事情就會容易很多。
毛主席聽完之后,非常贊同彭德懷的方案,商議最終于敲定志愿軍入朝時間為:10月19日晚。
二、彭德懷決定先進朝鮮見金日成
彭老總的這個方案雖說不錯,但這個計劃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朝鮮戰場的最新動向,譬如:
- 美軍各部具體部署在什么位置,有什么進攻計劃?
- 韓國偽軍各部部署在什么位置,有什么進攻計劃?
- 朝鮮人民軍內部現在是什么情況,打算如何應對?
只有搞清楚這三點,彭德懷的作戰計劃才能具體實現。
當時,志愿軍掌握的資料,大多是由中國駐朝武官傳過來的,時效性極差,而且不夠準確,根本不能作為參考。美國的機械化部隊推進速度實在太快了,10月19日的時候,美軍幾乎已經控制了大同江以南,平壤的陷落已經無可避免,朝鮮人民軍開始潰散北撤,敵我雙方的具體界限在哪里都很難搞清楚。
彭德懷認為,最清楚朝鮮實時戰局的人只有一個,就是朝鮮首相兼人民軍最高司令-金日成,他統帥朝鮮全軍,對每個地區的最新戰況必然是了如指掌的。所以,彭德懷決定,親自進入朝鮮,和金日成當面交流。
可是,當時朝鮮大半國土已經淪陷,形勢岌岌可危,美軍正通過懸賞、間諜、線人等途徑大肆搜捕金日成。美軍的情報機構是一流的,抗美援朝期間,彭德懷的指揮室就曾多次被美軍摧毀。所以,金日成的動向是是絕對機密的。
為了能找到金日成,彭德懷設法約見了朝鮮外相樸憲永,將志愿軍的入朝時間,以及方案告知樸憲永,并請他將見面的事情轉告金日成。中國在蘇聯都不看好的情況下依然決定出兵援朝,樸憲永感動落淚,他告訴彭德懷,金日成也一直期盼著和彭總會面。但金日成具體在哪里,他也不清楚,彭德懷也沒問。不過,樸憲永臨走前告訴彭德懷:(等你們過江之后)我來接彭總。
三、彭德懷在山區失聯
10月19日晚,渡江方案開始執行,彭德懷交代過一番之后,就趕忙招呼司機準備動身前往朝鮮。在同行人當中,除了兩個警衛員,彭德懷只帶了他的秘書楊鳳安。除此之外,彭總的吉普車后面還跟著一輛通訊車。
彭德懷的車剛剛過江,樸憲永的人就找到了他們,并將他們帶到新義州城里的司令部,樸憲永在那里等著他們。一見面,彭德懷立即要樸憲永帶他去德川找金日成。樸憲永老淚縱橫地告訴彭德懷,當天晚上,平壤已經淪陷了,人民軍撤離了德川,金日成現在的具體位置,他也不是很清楚了。
彭德懷一聽到這個就更著急了,他趕忙拿出地圖來看,如果德川都丟了,那就等于清川江不保,朝鮮大半國土就徹底淪陷了。美軍如果占了清川江,下一站就是鴨綠江,朝鮮危在旦夕,留給志愿軍的準備時間已經不多了。
志愿軍大部隊剛剛渡江,朝鮮戰局卻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金日成也聯系不上,怎么辦?
彭德懷沒有多想,他當即對樸憲永說,現在戰場已經發生變化,請你設法與金首相取得聯系。樸憲永告訴彭德懷,金日成現在可能在朝鮮北部山區的某個山洞中指揮戰斗,但是在新義州聯系不上,要先到水豐電站(鴨綠江上得一座水電站),那里有長途電話,或許可以聯系得上。彭德懷立即表示,讓樸憲永帶路,去水豐找金日成。
從新義州到水豐水庫,直線距離60公里,沿途是朝鮮北部是大山區,交通環境非常差。而且,當時朝鮮北部撤退的軍民太多,道路上全是往北撤退的人,許多路段幾乎擁堵到癱瘓。在這種情況下,彭德懷和樸憲永一行,兩輛吉普車,外加一輛志愿軍通訊車,非常艱難地摸黑向水豐電站趕去。由于通訊車是一輛卡車,靈活性較差,在山里沒走多久就跟丟了。
原本,彭德懷要入朝見金日成的事情,毛主席事先是知道的,鄧華應該也知道一點。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朝鮮戰局變化太快了,金日成不知所蹤,彭德懷在摸黑去山里找金日成的路上,竟與通訊車走散失聯了。
四、彭總失聯當晚,毛澤東連發三封急電
10月20日凌晨2點,就在鄧華、洪學智等人焦急等待彭德懷消息的時候,毛主席的電報到了。此時的毛主席并不知道彭德懷已經失聯,在這封電報中,除了分析戰局之外,他特別叮囑:彭、鄧要住在一起,不要分散。
鄧洪二人琢磨,彭老總現在聯系不上,但應當先把毛主席的精神和指示傳達給各部,一切先按原定計劃進行,等找到彭老總再做定奪。
凌晨三點,毛主席的第二封急電又來了。這封電報中,毛主席詢問了志愿軍的行軍情況,并指示鄧華等人,要和彭德懷住在一起,改組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方便部署作戰。
收到第二封電報后,鄧華更加焦慮了,他拿著電報對洪學智說:
“我的老哥呀,你說怎么辦?毛主席兩封電報催促我們與彭老總合在一起,改組志愿軍司令部,研究近幾天的作戰計劃。但我們現在聯系不上彭老總呀!”
凌晨四點,毛主席給彭、鄧發來第三封急電,特別提醒他們,應當注意朝鮮北部中間的山脈,尋找時機占領中部制高點,防止敵人東西兩線匯合。另外,敵人的偵察手段頗為精準,應當在北部山區尋找可靠地點修建防空洞作為司令部,以保障安全。
然而,此時的彭德懷,還在朝鮮北部的山里摸黑趕路,對毛主席發電報的事情一無所知。盡管與通訊車走散,但他很清楚,當下沒有比盡快找到金日成更重要的事情,只得緊緊跟著樸憲永的汽車 向前摸索。
10月21日早晨,彭德懷才終于在一條山溝里見到金日成。從金日成口中,彭德懷得知,美軍的推進速度,早已突破了志愿軍早先預定的防御陣地,金日成手下可以調度的兵馬僅剩下3個多師,早先的計劃需要重新制定。
五、彭總終于來電,彭、鄧、洪制定第一次作戰計劃
10月21日下午,鄧洪等一眾人在萬分焦灼的情況下終于等到了彭德懷發來的電報:
本日9時,在東倉、北鎮間之大洞與金日成同志見面。前面的情況很亂,由平壤撤退的部隊已有3天未聯系上。咸興、順川以南已無友軍,咸興敵人是否繼續北進尚不明。請鄧、洪、韓三同志帶必要人員急來我處商籌全局殲敵部署,解方同志率余留人員隨部隊跟進。
當晚7點,夜色降臨下來之后,鄧華、洪學分頭出發,前往東倉、北鎮之間的大洞和彭德懷匯合。第二天天一亮,美軍的飛機就在天上肆意偵查,看到汽車就瘋狂跟蹤、轟炸,一直到中午時分,兩人才來到彭德懷所在的大洞。鄧華見面后第一句話就說:老總呀,你這兩天聯系不上,可把我們急死了。彭德懷解釋說20日晚和崔侖的通訊車走散了之后自己也很著急,21日崔侖追上自己之后,就立刻讓他就給司令部發了電報。
據楊鳳安和崔侖回憶這段經歷時曾說,19日晚上雨雪紛飛,路況很差,楊鳳安發現崔侖的通訊車跟丟了之后,立刻就告知了彭德懷,但彭德懷認為找到金日成是第一位,所以指示司機跟緊前面樸憲永的車。樸憲永非常著急,因為美軍的推進速度太快了,所以他一直急著想快點帶彭總見到金日成。可是,志愿軍的司機不熟悉路況,追不上樸憲永,彭德懷見狀,干脆直接坐到了樸憲永的車上,一路疾馳開路,楊鳳安、崔侖兩車在后面使勁兒追。20日下午,車隊曾遭遇數次空襲,一度迷失方向,差點跑到了美軍的后方,崔侖甚至聽到了美軍裝甲車的聲音??梢?,彭老總尋找金日成的這一路有多么的兇險。彭德懷在《彭德懷自述》也曾回憶:
“敵軍異常驕橫,如入無人之境。當時先頭部隊由德川經德川竄到我與金會談的大洞東北方向的檜木洞,已經繞到我們的大后方去了。我志愿軍剛過江不遠,即與該敵遭遇,我與金幸免被俘?!?br/>
彭德懷的突然失聯,雖然給志愿軍司令部制造了短暫的緊張氣氛,但通過與金日成的一番交流,彭德懷已經洞悉了整個朝鮮戰場的最新動態,并于朝鮮人民軍取得了親密無間的聯系,大大增加了志愿軍入朝第一次戰役的勝算。
10月22日下午,彭、鄧、洪三人在大洞修訂了第一次作戰計劃。
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在朝中邊境及附近地區,對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發動了全面進攻,一戰斃傷俘敵1.5萬余人,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擊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麥克阿瑟企圖占領朝鮮全境的“感恩節攻勢”。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為以后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參考資料:《彭德懷入朝紀實》《朝鮮戰爭》《彭德懷自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