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水果蔬菜出現了很多農殘超標的現象,又因為反季節的果蔬導致消費者直接拒絕購買,結果沒想到的是今年玉米直接被網友曝光了,我們先看一下怎么回事?
事件敘述
起因是一位網友在網上爆料,說現在的農民賺不到錢, 很多農作物成熟以后被低價收購了,中間商全部壓在倉庫里面,冷凍幾年以后,再添加一些甜蜜素之類的,真空包裝,印上新鮮的日期售賣。
這個消息一出直接震驚了全網,因為大家就是沒想過玉米還能這樣售賣,很多人都認為玉米是當季收購以后,放在加工廠里面,然后蒸熟以后用真空技術鎖鮮,一點也沒想過會是僵尸玉米。
這位網友是一位農民,他自己就種植的水果,所以他選擇曝光了僵尸玉米,并且還指出下一步要曝光秋葵以及山藥等一切被添加保鮮劑的農產品。
玉米對于我們來說已經是日常離不開的主食了,無論大人小孩還是老人都喜歡吃玉米,以前的時候只能當季吃玉米,隨著科技發展,現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真空包裝售賣的玉米。
沒想到的真空包裝的背后竟然藏著這樣的制造包裝過程,這無疑是給所有消費者頭上澆了一盆冷水。
玉米這個問題早就在去年就被人曝光過,當時輿論影響力沒那么大,這件事就不得而知,今年再次被網友曝光,這件事就應該引起重視了。
據說冷凍玉米的“二次加工”已形成隱秘產業鏈。商家將因長期冷凍導致口感粗糙、甜度流失的玉米解凍后,浸泡于高濃度甜蜜素溶液中,甚至添加玉米香精和色素以模擬新鮮玉米的色澤與香氣。一位匿名從業者透露:“冷凍玉米成本僅為新鮮玉米的1/3,但經過‘調味’后,售價可翻倍?!贝祟惒僮髟陔娚唐脚_和街邊攤販中尤為常見,部分產品甚至標注“現摘現發”誤導消費者。
甜蜜素作為合法的添加劑,雖然可以用于飲料蛋糕之類的加工,但是明確規定不能用在新鮮或者冷凍的初級的農產品。商家利用法規漏洞,將冷凍玉米歸類為:加工食品,以此合理的添加使用。
早就有醫學專家說長期食用過量的甜蜜素會損害肝臟系統,尤其是兒童以及孕婦,事實上玉米消耗的人群兒童孕婦最多。
更令人擔憂的是,冷凍玉米的儲存環境若不當,易滋生霉菌并產生黃曲霉毒素等致癌物。添加甜蜜素不僅掩蓋了變質風險,還可能與其他腐敗產物發生未知化學反應,進一步放大危害。
此次事件與近年頻發的“僵尸農機騙補”“虛報玉米產量”等亂象一脈相承。部分企業為套取農業補貼,將陳年庫存虛報為“新產”,再通過添加劑美化品質流入市場。2024年某省糧儲局數據顯示,超20%的“新季玉米”實際為冷凍3年以上的庫存,霉變率高達15%,卻通過虛假檢測報告“洗白”。
面對亂象,多地已啟動專項整頓。2025年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冷凍農產品添加劑使用規范》,明確禁止在初級冷凍農產品中添加甜蜜素,并要求冷鏈物流企業公開儲存時長。技術層面,中糧集團等企業推廣“區塊鏈溯源系統”,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玉米從種植、冷凍到加工的全流程數據。
網友也是紛紛發表言論,這位網友直接說真空包裝的玉米流水線,一位阿姨就在那里上班,裝玉米戴的手套都爛了,再也沒有買過了。
僵尸玉米”背后,是農業規模化與標準化進程中監管滯后的縮影。從種植端的虛報面積,到加工端的違法添加,產業鏈各環節的“數據游戲”透支了行業信用。未來需通過三項改革破局:
1. 強化源頭管控:建立全國統一的農產品冷凍庫登記系統,強制標注儲存期限;
2.完善標準體系:將甜蜜素等添加劑的檢測范圍擴展至初級農產品,填補法規空白;
3.推動技術替代:推廣抗凍性強的玉米品種,減少對化學添加的依賴
玉米作為全球第三大糧食作物,其安全關乎億萬人健康。此次“僵尸玉米”事件不僅是一次行業整頓的契機,更警示我們:農業現代化不能止于產量數字,唯有堅守質量底線,方能守護“舌尖上的未來”
希望這件事能夠引起重視,不要讓不法分子把我們的身體搞垮了!
你們怎么看待這件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