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亞洲乒乓球比賽女單決賽現場,王曼昱憑借精湛球技與頑強斗志,以 4:0 的比分戰勝孫穎莎奪冠后,現場瞬間淪為失控的戰場。一場本應純粹體育競技魅力的巔峰對決,卻被瘋狂的飯圈行為搞得烏煙瘴氣。
為國爭光的運動員,竟然被如此針對,見多識廣的曉看君已經看傻了。
孫穎莎的現場粉絲情緒徹底失控,他們大聲呼喊著孫穎莎的名字,聲音震耳欲聾,甚至蓋過了現場廣播的聲音,干擾頒獎儀式的順利進行。他們直接朝著賽場內的王曼昱破口大罵,“不配拿冠軍”“贏得太臟” 等不堪入耳的話語不絕于耳。
不僅如此,在王曼昱賽后接受現場采訪時,這些瘋狂的粉絲依舊不依不饒,持續高呼孫穎莎的名字,讓王曼昱根本無法正常表達。以至于王曼昱只好說,希望他們能保護好自己嗓子。這種在現場公然的攻擊行為,不僅嚴重破壞了賽事的氛圍,更是對運動員極大的不尊重。
近幾年,乒乓球界的粉絲飯圈化亂象,已經嚴重干擾到正常比賽的進行,對運動員造成極大的困擾,孫穎莎的低迷表現,粉絲的瘋狂也功不可沒。“飯圈化”的背后,與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所推行的一系列策略有著必然聯系。由他所召喚出的怪物,已經難以控制,反噬到乒乓球運動本身。
本想召喚神龍,來的卻是一群跳蚤。
劉國梁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對乒乓球運動員進行明星化包裝。這一策略的初衷是在體育項目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為了擴大乒乓球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社會關注以及資本支持,保障項目持續健康發展,鼓勵運動員參與綜藝、商業活動,建立并運營“官方粉絲群”,煽動吸引粉絲關注。
這一策略一開始成效顯著,張繼科憑借其帥氣外表與高超球技,迅速成為體育界頂流,大量粉絲涌入,商業價值飆升。孫穎莎也憑借可愛形象與過硬實力,收獲無數擁躉,讓乒乓球項目熱度大幅提升,資本紛紛注入,為乒乓球事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與資源。
但是,當越來越多粉絲從單純關注競技表現,轉變為狂熱 “追星” 時,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賽場之上,部分粉絲行為過激,干擾比賽正常秩序;網絡之中,惡意攻擊、詆毀運動員的現象屢見不鮮。例如,一些粉絲為了支持自己喜愛的運動員,在社交媒體上對其他選手進行毫無根據的謾罵,嚴重破壞了網絡環境,也損害了乒乓球運動的良好形象。
面對飯圈亂象,乒協的反應顯得遲緩,劉國梁未能充分預估飯圈文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出現問題之后也是聽之任之,放任自流,甚至暗中竊喜,認為“民心可用”。直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女單決賽現場,觀眾辱罵陳夢的惡劣行為曝光在全世界面前,才在體育總局的介入之下,解散了所有運動員的官方粉絲群。
在飯圈化運作策略的驅動下,資本、運動員與粉絲逐漸形成緊密的利益捆綁。孫穎莎代言商業品牌時,甚至出現提前慶祝奪冠的不當行為,讓人懷疑乒協在運營的過程中偏向于所謂“流量選手”,導致隊內競爭環境失衡,其他優秀運動員在資源獲取、輿論關注等方面所獲資源不足,運動員之間產生對立情緒,嚴重影響了團隊凝聚力與整體戰斗力。
劉國梁推動明星化策略的初衷是為了推廣乒乓球運動,然而現實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互聯網平臺對流量的追逐以及資本的推波助瀾,加速了飯圈亂象的形成與蔓延,過度商業化使得競技本質被削弱,粉絲行為逐漸失控,公然在國際比賽場合喝倒彩,辱罵本國運動員甚至是本國冠軍,讓中國體育在世界蒙羞。劉國梁作為乒協管理者所開啟的明星化策略,無疑需要承擔主要責任。
2025 年,乒協也確實開展了一些整改行動,除了解散所有官方粉絲群之外,還聯合多部門打擊辱罵運動員等不良行為。然而,剛剛發生在亞洲杯賽場上的荒誕一幕表明,劉國梁需要正視自身的失職,不能僅僅以 “受害者” 姿態回應。
飯圈化體育所應汲取的教訓就是,被煽動起來群體性癲狂的行為,必然會遭遇到反噬,企圖從底層瘋狂中獲利,必然被瘋狂所淹沒。一旦召喚出來,就很難再放回籠子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