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力
黃金, 閃光的字眼,貴重的元素 。
千百年來, 無論地域和種族的差別, 或者宗教信仰的不同, 黃金總是以它無窮的魅力, 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們。
人類文明的曙光照耀到哪里,崇拜黃金的文化和習(xí)俗就在那里誕生。
無論是古代的帝王將相,還是今日的平民百姓,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對黃金的崇拜還是向往之至的,它的頭上始終籠罩著令人眩目的光環(huán)和神秘色彩。因為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和稀有性,黃金逐步成為貴金屬,被人們作為財富的“避風(fēng)港”。
早期黃金是商品
戰(zhàn)國楚國郢爯(銀行博物館藏)
人類發(fā)現(xiàn)和使用黃金迄今已有7000年的歷史。我國黃金的開采和使用也至少有4000年的歷史。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jīng)認識了黃金,比銅、鐵等金屬還要早。古代勞動人民為獲得寶貴的黃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唐代詩人劉禹錫把生產(chǎn)黃金的艱辛和貴族們的奢侈寫入詩中:“日照澄州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東方人把金看成商品——也就是一種具有真實使用價值的物品,而不僅僅是一種支付工具。因此,東方人對黃金的收藏更勝過流通。于是,在西方人眼里,亞洲人是“吸金海綿”,黃金到那兒,就不流出來了。即便是今日,印度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買主,他們花在黃金上的花費比花在汽車、冰箱、電視機的總和還要多。
有一點值得注意,中國等亞洲國家 賦予黃金遠大于貨幣的意義,它背后潛藏著是權(quán)力和尊貴的象征意思,這可能到今天還在影響東方人對待黃金和黃金投資的態(tài)度。
政府對它的熱愛遠超百姓
世界各國政府對黃金的熱愛已遠遠超過普通人,甚至對金本位一向不以為然的凱恩斯在1930年極富遠見地指出:
黃金今后再也不會從一個人的手中轉(zhuǎn)到另一個人的手中,人們那渴望觸摸黃金的手已經(jīng)被奪走了觸摸它的機會。這很討人喜愛的家庭守護神以前居住在錢包、長襪、罐盒里,如今在各個國家都被一個大金像給吞并了,它住在地下,人們看不到了。
各國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在1929年有4000萬噸,10年后激增至6000萬噸,總值從100億美元升至250億美元。1939年,世界上的貨幣準備所保存的黃金已經(jīng)多到即使所有的貨幣全都用金幣流通也不成問題。而現(xiàn)代各國政府依然重視對黃金的儲備,大多數(shù)國家仍在繼續(xù)增持黃金。
為什么各國政府那么熱衷于儲備黃金?因為黃金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身份的象征,它曾是君王的專利,歷史上的好多次戰(zhàn)爭都因它而起。而從近代起,黃金又被賦予硬通貨的功能,“金本位”制的出現(xiàn),更使它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戰(zhàn)爭的威脅,使各國不得不儲備一定量的“世界貨幣”——黃金。
黃金的兩次重大轉(zhuǎn)變
黃金作為貨幣的轉(zhuǎn)變對人們有著重要的意義,它促成了黃金的大眾化,因為它的使用和擁有不再是君王的特權(quán)。中國從來沒有把黃金視為貨幣,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歐洲人一直想把黃金整合到貨幣體系里。對黃金的貨幣屬性影響最大的首推“金幣本位制”和“布雷頓森林體系"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貨幣金屬進行流通的貨幣制度,用黃金來規(guī)定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每一貨幣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國貨幣按其所含黃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價。它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貨幣制度。直到1929年-1933年世界性經(jīng)濟危機的爆發(fā),金本位制才退出了歷史舞臺。
1944年,參加籌建聯(lián)合國的44國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公園召開世界貨幣金融會議,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xié)議》,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從此美元和黃金掛鉤,人們俗稱的美金從此而來。
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由于陷入越戰(zhàn),財政赤字增加,美元開始貶值;歐洲國家經(jīng)濟復(fù)蘇,擁有越來越多的美元,在美元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歐洲各國開始拋售美元而擠兌黃金。到1971年,美國黃金儲備減少了61%。金價進入自由浮動時期,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瓦解。
黃金成為獲利工具
解放前夕,中央銀行門口排隊兌黃金的市民
黃金的幾度沉浮告訴我們,盡管它現(xiàn)在還被大部分人看作是“硬通貨"但是它市場價格的波動卻非常大,投資風(fēng)險也不低。上個世紀80年代,黃金最高價格達到800美元/盎司,90年代末一度跌到250美元/盎司附近,現(xiàn)在國際金價更是達到了2900美元/盎司的歷史高位。對于老百姓來講,黃金避險的功能已越來越弱化,更多的人投資黃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獲利。
隨著人們投資意識的覺醒,以及近年來新一輪的黃金大牛市,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黃金作為投資標的,同時也為新型黃金投資產(chǎn)品的發(fā)展提供了機遇, 如工行的“金行家”、“如意金”等紙黃金和實物黃金投資品種,金銀幣等貴金屬投資這幾年也是方興未艾,很多品種已出現(xiàn)翻倍的行情。另外,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日益增多的黃金衍生品。從國際黃金市場交易情況看,黃金投資使用的交易標的物主要是衍生品,而不是實金。實際上以金條為標的物的黃金投資量僅占市場總交易量的3%左右,而90%以上的黃金市場交易量是黃金金融衍生品交易。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