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除了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英雄,像曹操,項羽,譚嗣同等之外,在歷史的潮流中還有著許多我們并不熟悉的英雄。而正是這些無名英雄的英勇犧牲,才換來了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
在每年清明節,人們會到英雄紀念碑前上香,獻花。英雄紀念碑上的很多英雄甚至在比我們年紀還要小的時候就犧牲了。這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創建過程中英勇無畏的英烈們值得我們一輩子銘記。
英雄們拋頭顱,灑熱血,披荊斬棘地為著新中國的未來而奮斗,因此我們也更要牢記他們的付出和犧牲。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默默無聞的抗戰英雄--伍中豪。
一、思想進步的伍中豪
提起伍中豪,可能知道的人寥寥無幾。但是在伍中豪的老家湖南省耒陽市,他的名字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他是他們心中的大英雄。而耒陽市實際上是出過很多革命英雄的紅色城市,為什么伍中豪能被這里的百姓們牢牢記住呢?
(伍中豪)
這其實是因為伍中豪當初在軍中甚至和林彪齊名的年輕將領。出生于1903年的伍中豪,其父是清末秀才,因此家庭學習氛圍濃厚。而伍中豪也從小就聰穎向學。在中學畢業之后,伍中豪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這個當時中國的最高學府。
(伍中豪)
在北京大學的文學院,伍中豪從革命先驅李大釗先生那里接觸到了包括馬列主義在內的一系列進步思想,也因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隨后,伍中豪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并且在三年后成功的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走在了時代的最前列。
(伍中豪)
在畢業之后,伍中豪回到了家鄉。作為家鄉里最早一批入黨的黨員,伍中豪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們秘密地創建了耒陽市的第一個黨組織,并且在組織中擔任書記一職。
(伍中豪和毛澤東)
不久后,伍中豪在廣州一所農民運動講習所擔任教員一職。在這里,他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共產黨人,包括周恩來、惲代英、李立三、阮嘯仙等。并且,毛澤東曾擔任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的所長,伍中豪得以和他仰慕已久的毛澤東結識,一起討論國家局勢。
(毛澤東)
也是在這時,聽了毛澤東對時局和國家未來鞭辟入里的見解之后,伍中豪決心要堅定地跟隨毛澤東。一年后,伍中豪參加了北伐戰爭。在路過他的老家湖南耒陽時,組織決定讓他留在家鄉繼續主持當地的農民運動。
因此伍中豪擔任耒陽縣的農軍獨立團團長,和同志們不辭辛勞地向民眾宣講革命知識和道理,為后面的農民運動鋪平了道路。
二、得到毛澤東賞識的伍中豪
在1927年,伍中豪在經歷了“馬日事變”之后遭到了當地反動派的通緝。于是伍中豪為了逃避追殺輾轉來到了武漢。三個月后,伍中豪又來到湖南,找到了毛澤東,并且以營長的身份參加了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
在秋收起義中,伍中豪作戰十分地勇猛,并且有膽有謀。他率領大部隊首先攻下了白沙,為隊伍取得了重大勝利。隨后,在面臨著敵人的緊密圍剿,部隊們艱難的會師了,但是指揮員們的意見卻發生了嚴重的分歧。
(秋收起義)
毛澤東認為此時應當轉向農村發展革命根據地,而不是再向城市進軍。這一想法得到了伍中豪的大力支持。在向農村轉移兵力的過程中,軍隊遭到了敵人的前后夾擊,形勢十分危急。
這時,伍中豪向毛澤東提議采取“時東時西,時分時合”的策略。即聲東擊西,讓敵人猜不到隊伍下一刻將要往哪個方向走,擾亂他們的攻擊。毛澤東采納了伍中豪的提議,隊伍也因此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也從這時,毛澤東開始認可和欣賞伍中豪出色的軍事才華。
后來,在井岡山斗爭時期,伍中豪一直保持著英勇作戰的作風,參加和指揮了大大小小的戰爭近百次,并且獲得了許多勝利。也因此,毛澤東對伍中豪的賞識與日俱增。在革命根據地的會議上,毛澤東多次表揚伍中豪的作戰能力和英勇謀略,稱他為“文武全才”。
三、不幸犧牲,值得被世人銘記的伍中豪
在1930年,為了進一步的堅實農民基礎,擴大革命根據地的范圍,時任司令員的伍中豪接到了攻打龍巖的命令。龍巖是閩西地區的重要軍事駐地之一,也駐扎有國民黨的大量軍隊。
為了攻打龍巖,伍中豪率先發動了農民起義,然后自己率隊進軍閩西。在五月,伍中豪率領第三縱隊三次進攻龍巖,最終全部殲滅了敵人,與此同時成功的發動了農民起義。也因此龍巖成立了蘇維埃政權,為閩西根據地的順利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伍中豪雕像)
1930年6月,伍中豪在隊伍擴充后擔任第十二軍的軍長。但是由于當時隊伍中的左傾盲動思想濃烈,毛澤東不得不領兵去攻打長沙。當時的伍中豪患病在身,無法支援毛澤東。
(伍中豪和毛澤東)
在毛澤東出發前往長沙之前,伍中豪曾對他說,此次攻打長沙的氣候不利,大部隊在長途跋涉之后再攻打大城市更是不妥。可見伍中豪對于此次攻打長沙之戰并不看好。
(伍中豪和毛澤東)
果不其然,在毛澤東抵達長沙之后,曾兩次寫信給閩西委員會和伍中豪,要求增援。在接到毛澤東的求援信之后,伍中豪立刻啟程前往長沙。但是在剛抵達江西時,伍中豪才得知長沙之戰以失敗告終,部隊已經啟程回歸了。
十月,在伍中豪途經安福縣城郊時,遭到了當地靖衛團的伏擊。由于事發突然,伍中豪只能倉促應戰。在打完了最后一顆子彈之后,伍中豪不幸被靖衛團所殺害,當時他才27歲。
(伍中豪雕像)
在伍中豪被害的消息傳到軍中之后,許多將士失聲痛哭。毛澤東更是因為傷心過度,幾天沒能出門。為了給伍中豪報仇,彭德懷隨后率兵攻下安福縣,并且手刃了殺人兇手。
(彭德懷)
總結:
對一個英雄來說,可能最好的結局就是死得其所。雖然伍中豪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犧牲在了敵人的槍下,但是他為黨和人民所做出的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的犧牲值得我們所有人銘記。
在新中國的成立過程中出現了無數個像伍中豪一樣的英雄。他們不應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和上一輩的記憶之中。我們要主動學習這些英雄的英勇事跡,并且有意識地把他們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英雄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希望他們的精神在現在也能給予我們更多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