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釣到手抽筋,一個早口至少釣了幾百斤翹嘴魚。
2025年2月26日,IP顯示為浙江的一名男子(網名:**路亞),在網絡上曬出自己的釣魚“戰果”,一早上釣了至少幾百斤翹嘴魚,白花花的大魚穿成串鋪滿岸邊。
這漁獲,哪個釣魚人看了不是干瞪眼。但評論區卻炸了鍋:“泥鰍黨又來搞事了!”“魚都被你們釣絕了!”這到底是釣魚大拿顯神通,還是生態殺手在嘚瑟?
看看上面一段視頻錄制的動圖,只要是釣過魚的人,應該都會被震撼到。
河邊兩個魚護已經爆滿,全是大翹嘴,另外地上還放著不少大翹嘴魚,被魚扣穿成串放在水邊。
粗略估算一下,少說也有大幾十條,重量在兩三百斤上下。
究竟是啥魚情?才能釣到這么多翹嘴魚!在網絡上,網友們對這樣的漁獲的反應出現兩極化。
有網友看到這樣的釣魚資源,十分羨慕,著急詢問釣點。
但還有一些資深釣友看到這種情況,直呼“這是泥鰍佬”:
一位四川網友稱:“懂的一看就明白,專業泥鰍釣,破壞生態平衡。”
評論區,質疑這是“泥鰍釣魚”的人很多。熟悉釣魚的人都知道,翹嘴魚并不好釣,野釣環境下一天釣三五條都算運氣好,一次性幾百斤?這背后藏著什么貓膩?
很快,就有眼尖的網友發現了端倪。
原來,這位釣魚男子在發視頻的時候,不小心露出了馬腳,魚竿上掛的泥鰍,被蕩進了鏡頭里面。
一位江蘇網友首先發現這個疑點,并在評論區曬出了圖片并說道:“餌都蕩出來了。”這位網友所說的餌,指的就是泥鰍。
通過視頻慢放,可以明顯看到一個黑色的的物體飄進鏡頭中,形狀和泥鰍沒什么兩樣。
我們把截圖放出來,大家仔細分辨一下這個黑色物體,基本可以確定為“泥鰍”!
看到有人戳破真相,不少網友對這樣用泥鰍釣魚,并炫耀漁獲嘚瑟的行為,感到非常氣憤。
一位江蘇網友這樣評論:“這是要趕盡殺絕的節奏啦,適當放流保護水資源是路亞玩家的魚德,(這些人)成買賣啦。”
重慶網友:“這絕對是劃著船泥鰍打窩釣的,就是為了賣錢,根本不是娛樂。”
另一位江蘇網友怒批:“這些人不配稱‘釣魚人’,魚都被他們釣絕了。”
從網友們的反應來看,大家對“泥鰍釣”的態度是明確的,這種釣法屬于“趕盡殺絕”,對魚類資源破壞很明顯。
就拿這些釣上來的翹嘴魚來說,在自然水域中,一早上釣幾百斤魚,差不多應該是一片水域所有的翹嘴魚都被釣上來了。翹嘴魚屬于掠食魚類,能一次釣這么多,這片水域中的翹嘴,估計已經所剩無幾了。
普通人一天釣十幾條魚就已經算是厲害的了,但專業的“泥鰍釣”,一天就能清空一片水域。大家看看上面的漁獲,應該就能明白個八九不離十。
所以,網友們看到釣魚男子發漁獲嘚瑟的行為,怒批其“把魚都釣絕了”!甚至有網友直接@相關部門,對這種“釣魚”行為表達了自己的情緒。
那么,在浙江,使用泥鰍作餌或者打窩來釣魚,到底行不行呢?
小編為此也查詢了浙江關于休閑垂釣的規則,并沒有發現明確的規定。但在網絡上找到了一個典型案例:
據“平安淳安”報道,2024年9月,浙江幾名男子在千島湖使用泥鰍打窩釣捕大量翹嘴魚,被淳安縣有關部門抓獲,并采取了強制措施。
由此可見,使用泥鰍釣魚,在浙江可能也是不被允許的,起碼在千島湖不行。
目前,四川、重慶等地已經明確將“泥鰍釣”視為違法行為,同時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當中,用泥鰍釣魚可能涉嫌犯罪。
在浙江雖然小編沒有查到十分明確的規定,帶并不代表大家就可以使用“泥鰍釣”,因為在《漁業法》第38條中是這樣說的: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方法進行捕撈的……
重點是一個“等”字!
也就是說,雖然從字眼上沒有明確禁止“泥鰍釣”,但如果使用了破壞漁業資源的捕撈方法,同樣可能被視為不法行為。
小編這個解釋,可能會讓不少網友感到不爽,但事實情況就是如此。在千島湖用泥鰍釣魚的幾名男子,最終結果是被戴上了銀手鐲,這就是赤裸裸的案例。
就算是“法無禁止皆可為”,但釣魚者也應有自己的底線。
釣魚圈有句老話:“留大放小,可持續垂釣。”
可能有人會說,批評“泥鰍釣”的人,純屬眼紅,自己釣不到魚,又不愿意看到別人爆護。其實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如果每一個人都去用這種方法掠奪魚類資源,你還有下竿的機會嗎?
倡導合法、合規、環保的釣魚方式,共同維護水域生態環境和休閑垂釣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應該是每個釣魚人的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