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1881年生人,到1936年去世,除了青少年求學的日子,余下的大部分時間里仿佛都是一個“憤憤不平者”。魯迅先生懟過的人有很多。有文化學者梁實秋,詩人學者郭沫若,新月派代表徐志摩,學者作家林語堂等等。
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談魯迅
如果說懟一下詩人、作家又或者是學者,頂多算一個論戰,次一點也就是被人說成是“文人相輕”。但是魯迅先生懟過的人,罵過的人可遠不止學者和詩人。
魯迅罵過陳西瀅,陳西瀅不光是北大教授,還是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民政府常駐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
魯迅罵過章士釗,北洋軍閥政府制造“三一八”慘案后,他在北京大罵教育總長章士釗,等其下臺后更稱其為“落水狗”。
罵政府官員,甚至領著北洋政府的工資罵北洋政府,卻能做到獨善其身,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這要從清末的留洋潮說起。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公派去西洋留學,最有名的當屬容閎倡議的中國留美幼童。公派去東洋留學人員的名人里肯定少不了魯迅。當時公派的或者自費的去日本留學的人里,浙江籍的有很多。甚至連后來民國的總統蔣介石都是浙江人,他也曾留學日本。
留學日本的浪潮在1905、1906年達到最高峰,據統計這兩年留學日本的人數超過了兩萬人。你知道這兩年在日本發生了什么事情嗎?
著名的反清革命政黨同盟會,就是在這期間成立的。這一時期魯迅正在日本。與魯迅同鄉的范愛農、 陳公俠 、許壽裳等,都是同盟會或者同盟會前身光復會的重要成員。
范愛農大家應該并不陌生。在魯迅的唯一散文集《舊事重提》里曾經專門為范愛農寫了一篇文章。弄清楚了魯迅與范愛農的關系,也便清楚了魯迅與光復會的關系。
在范愛農等人的影響下,魯迅曾經加入過光復社,與徐錫麟、蔡元培等國民黨元老有過交情,再加上魯迅又與后來的國民黨文膽陳布雷是浙江同鄉,在同鄉會的背景下,又多了一個元老級的朋友。
什么叫背景,背景就是老同學老朋友們都是國家領導者了,我只是想寫點文章,表達一下自己,這個要求不過分吧?
一點也不過分!
但是保不準會遇到一些沒腦子的下屬,任性起來也是沒辦法的事。因此魯迅先生一直秉持著,不時換個筆名,不罵黨國領袖,要罵就躲在租界里罵,風聲不對就跑的大原則大方向。所以國民政府一直也只是通緝,并沒有使出像對待李公仆、聞一多等民主人士的暗殺手段。
最危險的遭遇應該是“左聯五烈士”遇害那一次。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是中國共產黨于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上海領導創建的一個文學組織,目的是與中國國民黨爭取宣傳陣地,吸引廣大民眾支持其思想。左聯的旗幟人物是魯迅。
1931年一月,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以“共產分子”、“宣傳赤化”等罪名,將胡也頻、柔石、殷夫、馮鏗、李偉森五位左聯作家逮捕入獄。2月7日,五位左聯作家在上海被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秘密槍殺。
魯迅先生得知消息后及時離開了上海,避免了被害。在五位烈士遇害兩周年的日子里,魯迅先生寫下了《為了忘卻的記念》,現在這篇文章入選在高一年級語文教材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