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我們生活在一個崇尚獨立卻嘲笑孤獨的社會

0
分享至



? Harvard Gazette-Harvard Universit

利維坦按:

作為社會性群體生物,孤獨一直是我們人類自古以來就在探討的話題。孤獨常常被定義為一個人與他人的聯系,或者更具體地說,是“當一個人的社會關系網絡在某些重要方面存在缺陷時產生的不愉快的感受”。這種孤獨的感受,在近十幾年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新冠疫情爆發的背景下尤其突顯了出來,尤其是考慮到個體那種主動尋求獨處的愿景——其背后都有極為復雜的動因。

麗貝卡(Rebecca)的生活看起來一點也不悲傷。她容貌出眾,事業有成。我是在富勒姆她那舒適的復式公寓里見到她的,那時她剛剛開始一份新工作,又向著更高的職業和收入階梯邁進了一步。四年前,她 31 歲時,一段她曾以為會走向婚姻的長期戀情突然結束。至今,她仍然帶著幾分惆悵回望過去,同時又迫切地想要安定下來,在為時已晚之前擁有自己的孩子。

“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么會感到孤獨,”她說,“我有一份不錯的工作,還有許多親密的朋友。但他們大多數現在都已結婚,忙于撫養孩子。我盡力為他們感到高興,但如果我哪天過得不好,沒有人可以打電話傾訴;沒有人會把我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甚至填表格這種事都會讓我深切地感受到孤獨。‘緊急聯系人’這一欄,我只能填上我爸爸的名字。”

麗貝卡已經加入了英國700萬正在通過互聯網尋找愛情的人群之中。據她估算,自己至今至少已經相親100次。每一次,她都會精心打扮——就像澳大利亞人所說的“盛裝出席”(frocked up)——但從未有過成功的結果,每次約會結束回家時,她都會感到“比從未嘗試過還要孤獨”。她對這一整套過程的厭倦顯而易見。但別無選擇,她仍然在堅持。

“感覺如何?”我問她。此刻,她打開了《衛報》旗下的交友網站Guardian Soulmates(該網站已于2020年關閉),她的頁面顯示至今已有1305個人瀏覽過她的資料,356個人對她表示了好感。

“感覺很務實,也很悲哀。我在承認,‘我很孤獨,我想要一個家庭’,而這其中帶著某種羞恥感。”

她帶著我瀏覽網站上最近注冊的男性資料,大多數人都取了帶有玩世不恭意味的昵稱:Curbychup、FoodieGeoff、LieutenantGrey。她向我展示自己如何建立個人資料,塑造出一位樂觀開朗、博覽群書、旅行廣泛的女性形象。“在必須以某種特定方式展現自己的過程中,確實會感到孤獨。我所展現的形象和真實的自己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但如果我在個人資料中寫下真實的情況——我很孤獨,并且擔心自己可能不會有家庭——那將是最令人卻步的事情。”

“所以,人們幾乎把孤獨當作一種傳染病?”

“是的,大概就是這樣。大多數人都覺得孤獨非常非常不吸引人。”

“交友網站上的人會在個人資料中承認自己孤獨嗎?”

“絕對不會!”

“你確定?”

麗貝卡在搜索框中輸入“lonely”這個詞,該搜索框允許用戶尋找具有特定特征的潛在伴侶,比如會說印地語的,或者是伊頓公學的校友。

屏幕上立刻彈出一行字:“未找到任何靈魂伴侶。”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該國是“歐洲的孤獨之都”。對小說家黛博拉·莫加赫(Deborah Moggach)來說,孤獨是“最后的禁忌”:我們談論一切話題,甚至死亡,但沒有人愿意承認自己孤獨。盡管孤獨不會有外在的身體表現,但它可能比無家可歸、饑餓或疾病更加折磨人。“最大的痛苦是孤獨,是感到無人關愛,是根本沒有人陪伴。”特蕾莎修女曾寫道。孤獨是21世紀的麻風病,侵蝕著受害者的內心,也讓旁人感到憂心。


? The Conversation

在英國,有770萬人獨自生活[1]。一位30多歲的單身女性對我說:“謝天謝地,倫敦的房價貴得離譜。我買不起房子,所以不得不繼續和別人合租。”45至64歲的"嬰兒潮一代"獨居人數正逐年增加。英國有1,700萬成年人單身。超過100萬老年人感到孤獨,并且大多數人不愿向家人或朋友坦承自己的孤獨感。孤獨是人們撥打撒瑪利亞人熱線(Samaritans)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許多求助者難以啟齒。長期擔任撒瑪利亞人熱線志愿者的尼克(Nick)表示:“撥打我們熱線的人有時覺得,‘孤獨’這個理由不夠充分。他們會感到羞恥或尷尬,好像孤獨不算嚴重的問題。”

四分之三的全科醫生(GP)表示,他們每天會遇到1到5名孤獨的患者,但僅有13%的醫生認為自己有能力幫助他們。孤獨對健康的危害,相當于每天吸15支香煙[2]。然而,只有22%的人從未感到過孤獨。

我想要弄清楚,這些無數孤獨者到底是誰?他們的痛苦有何具體的“質感”?我還想理解孤獨的心理機制——它是什么感覺?它能被治愈嗎?它是低收入的產物,還是富裕帶來的問題?

在倫敦波多貝羅路(Portobello Road)附近的一條街道上,一扇破舊的灰色大門通向一條堆滿廣告傳單的走廊。沿著樓梯走上三層,來到一間堆滿書籍的“鷹巢”,心理學家亞當·菲利普斯(Adam Phillips)便在這里撰寫暢銷書,并為患者提供心理治療。

菲利普斯曾因其犀利的思想和常常令人不安的作品被稱為“英國精神分析界的馬丁·艾米斯”(Martin Amis,著名小說家)。他表示,大多數患者都在不同程度上經歷著孤獨,而狂熱地尋找浪漫關系反而可能加劇這一問題。“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一個充滿孤獨的文化中,”他說,“人們就會對‘關系’抱有極大的理想化期待。他們會想要從對方那里得到超出對方能力范圍的東西。這會催生一種補償性的幻想,夢想著令人難以置信的狂喜般親密感。而人們可以用許多東西來填補這種需求——比如性。我認為,在我們的文化里,孤獨被過度性化(sexualisation of loneliness)。某種程度上,我覺得色情就是這樣一種東西:它體現了一種對真實關系的絕望,一種對真正交流的絕望。孤獨的核心問題是,我們是否相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能夠帶來真正的改變,是否相信彼此可以讓對方感覺更好。”


? Kouzou Sakai

菲利普斯并不認為人天生就會孤獨,或存在所謂的“孤獨基因”,但他幾乎可以肯定,孤獨通常與糟糕的家庭教育或童年時期的人際關系障礙有關。他說:“我認為,成年后孤獨的人,很可能小時候也是孤獨的。”

當撒瑪利亞人熱線幫我聯系上詹姆斯(James)時,我想起了菲利普斯的這番話。詹姆斯是一名IT企業家兼房地產商人,現年40多歲。他回憶道,他大約6歲時,就開始有意與父母保持距離,因為他們的婚姻痛苦不堪。等到9歲父母離婚時,他已經完全與他們隔離:“雖然和母親、姐姐住在同一間屋子里,但每天和她們在一起的時間可能不會超過15分鐘。我通常一個人吃飯,然后回房間,獨自待著。”

在學校和大學時期,他一直是個獨來獨往的人。但直到20歲出頭、踏入職場后,他才意識到自己完全無法與人相處:“我無法融入其中,也不知道為什么。漸漸地,自我懷疑、憤怒和焦慮一并襲來。那是一種真正的‘剝奪感’,是一種完全缺乏人際接觸的孤獨。”

“那么,孤獨是什么感覺?”我問。

“孤獨就是無價值感。你會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沒人能理解你。你會對自己感到糟糕,覺得自己被排斥。大家都去酒吧了,但沒有人邀請你。為什么?因為你身上一定有什么問題。”


? StockCake

在感到“極度自殺傾向”后,詹姆斯開始向撒瑪利亞人熱線求助,一天最多打8次電話。他們幫助他“找回作為人的感覺”,并陪伴他度過了13年前的一次“徹底的精神崩潰”。為此,他向撒瑪利亞人機構捐贈了大量資金。盡管詹姆斯性格孤僻、不善社交,但他已經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千萬富翁”。然而,正如戴安娜王妃、瑪麗蓮·夢露以及唐納德·特朗普(他的傳記作者蒂姆·奧布萊恩曾說“他是我認識的人中最孤獨的一個”)一樣,財富并不能讓人免于孤獨。詹姆斯說:“無論你有多少錢,你仍然受困于自己的心理模式。”

”如果說金錢無法讓人擺脫孤獨,那么貧窮則會加劇孤獨。我在倫敦蘇荷區的一家施粥站見到了尤安(Euan)。他曾是一家博彩店的經理,但精神崩潰后流落街頭。“我是獨生子,一直都是個獨來獨往的人,”他說,“孤獨就是我的人生。我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朋友,也不配擁有一段感情。”

“那么,孤獨是什么感覺?”

“就像面前有一頓豐盛的飯菜,但你卻無法吃下去。”

克里斯·馬奧尼(Chris Mahoney)是Home Start的高級協調員,該慈善機構為處于危機中的小孩家庭提供實際支持和情感幫助。她說:“我們許多媽媽都非常孤獨,尤其是難民或尋求庇護者。事實上,我會說她們大多數的痛苦都源于孤獨。”

在克里斯位于東希恩的辦公室里,我見到了愛麗絲(Alice)和她蹣跚學步的兒子 湯姆(Tom)。愛麗絲的丈夫在一棟高級公寓樓里做禮賓員,每天工作12小時,但收入微薄。而愛麗絲由于心理健康問題無法申請求職者津貼。因此,在湯姆出生后的幾個月里,他們被困在一家餐館樓上的狹小單間里,甚至暴露在一氧化碳中毒的風險中。愛麗絲說:“我不能邀請別人來家里,我想他們會想:‘天哪!你怎么能讓孩子住在這樣的環境里?’湯姆三個月大時還沒見過其他的嬰兒,而我感到無比孤獨。”

“那種感覺是什么樣的?”

“就像一片烏云籠罩著你。你不想讓任何人看到你,所以你變得越來越孤獨——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你可能會覺得愛麗絲至少有丈夫和孩子,情況還不算太糟。

然而,婚姻中的孤獨可能更加苦澀。現年47歲、事業成功的作家卡羅琳(Caroline)曾與一位男子結婚12年,她的丈夫雖然從未對她殘忍,但她卻感到他越來越疏遠。她說:“他很合群,一直是聚會上的靈魂人物,但實際上非常缺乏安全感。當我們獨處時,他會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既不怎么說話,也不愛傾聽。我無法確切指出問題所在,但這正是麻煩之處:什么都沒有。”

她回憶起某年夏天,他們在草坪上坐著,孩子們在一旁玩耍:“我有些憂郁,就說:‘今天是我父親去世10周年。’他沉默了一會兒,我以為這是一種同情的表現。但接著,他卻說起下周要去紐約的事,那一刻我意識到,他和往常一樣,根本沒有在聽。”

卡羅琳的丈夫開始酗酒,情況變得更糟:“他從未真正陪伴在我身邊。他的心思要么在工作上,要么被酒精填滿。如果我不愛他,也許這都無關緊要,但我愛他,所以這讓我非常痛苦。”卡羅琳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她想要維持這段婚姻,因此她誰也沒有告訴。“我認為裂痕越明顯,婚姻就越有可能崩潰。所以好幾年里,我們看起來像個完美家庭,有可愛的孩子和體面的工作,但與此同時,我卻感到無比孤獨。”她把自己的友誼擱置一旁,因為她無法向最親近的人訴說自己的痛苦。最終,婚姻破裂,她終于可以開口了——“而這道橫亙在我和所有關心我的人之間的深淵終于彌合,我不再那么孤獨了。”

“孤獨是什么感覺?”

“就像被黑暗的虛空包圍,而你找不到任何跨越它的方法。”

孤獨的腐蝕效應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加明顯。文學作品中充滿了孤獨的老處女。例如,布賴恩·摩爾(Brian Moore)在《朱迪斯·赫恩的孤獨激情》(The Lonely Passion of Judith Hearne)中塑造了同名的女主角。她住在貝爾法斯特一間陰暗的出租房里,墻上掛著已故姨媽和耶穌圣心的畫像。四十出頭的朱迪斯·赫恩相貌平庸,憔悴不堪,悲傷至極——“對任何男人都沒有吸引力”。她靠飲酒來麻痹自己痛苦的生活。

“當我寫《朱迪斯·赫恩》時,”摩爾曾對一位采訪者說,“我非常孤獨。我住在租來的房車里寫作,幾乎沒有朋友,已經放棄了自己的信仰,收入微薄,對未來也看不到希望。所以,我很能理解一個嗜酒成癮、與世隔絕的老處女的心情。”但那是1955年。現在,60年過去了,我們還會以同樣的方式將中年單身女性與孤獨畫上等號嗎?


? Elliot Erwitt/Magnum

去年秋天,我遇到了菲奧娜(Fiona),一位聰明睿智的心理治療師。當我告訴她我的研究方向時,她立刻表示自己“極度孤獨”,愿意與我談談。“你多大了?”我問道。“57歲,”她回答,“或者像交友網站上說的那樣,‘我57歲,但感覺自己27歲’。”于是,在一個寧靜的下午,我們相約共進午餐,并在泰晤士河畔散步。我感覺她要分享的內容會讓人心痛,因此我們先聊了些無關的話題。但最終,我們坐在一張長椅上,我打開錄音機,直面這個話題。

菲奧娜承認,談論孤獨并不容易:“如今,心理健康問題和抑郁癥似乎成了一種‘潮流’,但孤獨卻不是。談論孤獨總帶著一絲羞恥感——‘這是我的錯,一定是我身上有什么問題,我是個糟糕的人’。”我提到,最近在牛津的一次晚宴上,一位直率的美國女士向我建議,解決孤獨的辦法就是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孤獨的人需要多多社交。”但菲奧娜解釋說,一旦陷入孤獨,這一點就越來越難做到。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真正接受自己是個孤獨的人,”她回憶道,“而且我覺得,直到最近四年才完全接受這一事實。如果你有良好的社交生活,身邊有認識多年的朋友,并且容易結交新朋友——我確實是這樣的人——那么你很容易覺得自己并不孤獨,因為你總是忙碌的,與人互動也不少。但不知何故,我已經不再以這種方式社交了。

部分原因是朋友們似乎都沉浸在自己的生活里——有些人正在退休,有些人搬離倫敦,有些人當了祖父母——“所以我的社交圈大大縮小了。我現在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度過。”另一部分原因是,她已經接受了單純的社交并不能滿足自己最深層的需求。“你真正需要的是那些非常了解你、關心你、并且隨時可以聯系的人,”她說道,“你可以隨時給他們打電話,說‘要不要過來坐坐?我們去看場電影吧?這個周末你有什么安排?’但現在我已經沒有這樣的朋友了。我甚至都沒有注意到這個變化是怎么發生的,但它確實發生了。所以,我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可愛,你就會不愿意與人相處,而這又加深了你的孤獨感,如此循環往復。”

進入無法生育的年齡并未帶來任何解脫:“天哪,這對我來說根本不是一種解脫。這是一種持續的悲傷。我原以為過了30歲之后這種感覺會消失——我以為‘如果它在生物學上不再有意義,那心理上也會隨之淡去’。但事實上,情況變得更糟了。”

她現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能與另一個人“以最平凡的方式”分享生活:“我認為人生的全部意義在于分享、關系和陪伴。獨自做任何事情似乎都不是真的在做。如果沒有人與你交流、回應你,就好像你根本不存在一樣。”

“你的孤獨感覺像什么?”我問菲奧娜。

“像一場喪親之痛——一種巨大的失落。同時,它也給人一種窒息感——緊繃、扼制、令人窒息,盡管它實際上是一種缺失。”

“當這種感覺變得難以承受時,你會怎么做?”

“什么都不做。我以前會強迫自己去騎自行車、做些事情。現在我只是盡量忍受。我想,‘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孤獨。’”


? Dr. Corinne Votaw-Freer

隨著老年的臨近,孤獨感愈發加深。“我真的沒有什么值得回憶的美好經歷,”菲奧娜說道,“我想到自己沒有做過任何了不起的事情,這種想法令人作嘔。我注意到自己身體開始出現小問題——然后想到‘沒有人關心或知道我現在在做什么。如果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發生,誰會知道呢?’”

這個擔憂是合理的。2017年秋天,68歲的瑪麗·康倫(Marie Conlon)的尸體被發現在她位于貝爾法斯特的公寓里。她已經去世近三年了。她的家人在聲明中表示,他們對“心愛的姐妹”去世感到“震驚和心碎”。這聽起來或許很殘酷,但如果她真的如此受家人愛戴,他們怎么可能自2015年初以來一直未曾見過或聯系過她?

我去當地的一家殯儀館了解情況,詢問他們是否經常發現獨居者的尸體,直到鄰居因腐臭味投訴才被發現。當天值班的女士對我的問題很警惕,并讓我保證不會透露她的姓名。但她承認,這種情況確實時有發生——尸體一直無人察覺,直到開始腐爛。

如果這一現實令人震驚,也許并不令人意外。英國75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中,超過一半獨自生活。四分之三的老年人表示他們感到孤獨,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的孤獨是“無法控制的”。大多數人承認,他們從未向朋友或家人談及自己的感受。

在一個晴朗的秋日,我前往路特蘭郡(Rutland)拜訪85歲的巴里(Barry),并在漢布爾頓(Hambleton)的芬奇之臂餐廳與他共進午餐。他過去常常和妻子克里斯汀(Christine)一起來這里,盡管她已經去世三年,他仍然習慣于用“我們”和“我們的”而非“我”和“我的”來表達自己。

克里斯汀比巴里小15歲,所以他們一直默默地認為巴里會先離世。然而,她卻罹患了腦瘤。“她的突然離世,”巴里現在說道,“讓我陷入了一種深不見底的生理性震驚,難以用言語形容。我的未來成了一片荒原,充滿了空虛的日子。”

我們生活在一個崇尚獨立卻嘲笑孤獨的社會。然而,對于許多老年人而言,這兩者往往是相伴而生的。1960年夏天,在妻子喬伊(Joy)去世后,作家C.S.路易斯(C.S. Lewis)寫下了成為“自由人”所帶來的痛苦。他在寫給為他們主持婚禮的牧師彼得·拜德(Peter Bide)的信中說道:“我想見你,因為——哦,天啊,我多希望不是這樣——但我現在真的非常自由。人們在年輕時不會意識到自由的代價是孤獨。幸福意味著被聯系在一起。


? Pew Research Center

這正是巴里的經歷。他很難說清楚悲傷何時結束、孤獨何時開始,但兩者交織在一起,讓他感受到“一種無法消散的深切痛楚——一種心理上的折磨,最終變成了生理上的痛苦,剝奪了我所有的動力。我一度瀕臨喪失求生意志:絕望始終在孤獨者的門外敲響”。

其他年長者也以不同的方式描述了類似的經歷。91歲的羅比(Robbie)住在肯特,自2012年成為鰥夫后,他的孤獨感一直揮之不去。“孤獨就是沒有人能一起做‘無所事事’的事情。”他已經兩年沒有出過家門,除了去醫院,而他的電視機一直開著,以陪伴自己(英國有五分之二的老年人表示,電視是他們主要的陪伴)。“很多時候,我并不是真的在看電視。但偶爾會有一些有趣的節目出現,我會說,‘哇,看這個!’然后轉過身,卻發現身邊空無一人……”

接近80歲的瓦內薩(Vanessa)曾在時尚行業工作。“我仍然喜歡在慈善商店里淘衣服,”她說,“但你無法在那兒淘到朋友。”

“孤獨是什么感覺?”

“它讓你如墜冰窖,讓你幾乎無法起床。我醒來時會想,‘今天該怎么辦?’于是列出一些小計劃,告訴自己今天是新的一天。”

心理學家亞當·菲利普斯認為,孤獨者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定的選擇權:“孤獨存在,同時也可以被利用。孤獨可以成為一種避難所,盡管是痛苦的避難所。它可以讓人逃避許多可能令人興奮但又令人不安的事情。孤獨可以帶來安全感。”但如果人們能夠直面孤獨,就有可能走向康復:“人們之所以感到孤獨,是因為他們曾經體驗過不孤獨的感覺。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對過去的反應——人們感到孤獨,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失去某種曾經擁有的美好。這本身就是一種希望的信號。因此,當一個人感到孤獨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希望的象征。”

薩拉·梅特蘭(Sara Maitland)是暢銷書《寂靜之書》(A Book of Silence)的作者,同時也寫過一本名為《如何獨處》(How to Be Alone)的手冊,她已經獨自生活了20年。她的家位于蘇格蘭的一個偏遠山谷,最近的商店距離10英里。當她搬到這里時,她從未獨自生活過,并且“滿心期待自己會徹底悲慘,然后再多一個可以責怪前夫的理由”。但出乎意料的是,她逐漸被寂靜所吸引,“被人的精神、身份和個性在沉默中會發生什么所吸引。當你按下‘關閉’按鈕,當你踏入那廣袤的空虛,會發生什么?”對薩拉來說,其中一個改變是,她成年后一直以為是自己個性一部分的抑郁癥,竟然消失了。如今,她對城市生活以及身邊充滿人群的狀態感到恐懼。


薩拉·梅特蘭。? The Guardian

薩拉的孤獨——與黑臉羊為鄰,沒有手機信號——顯然極端。然而,在與她交談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有不那么極端的方式,可以讓那些獨處的人學會將孤獨的痛苦轉化為獨處的豐富體驗。

我在伊斯靈頓的一個寧靜廣場上見到了勞倫斯·弗里曼(Laurence Freeman),他是一位本篤會修士,同時也是國際知名的冥想導師。我很快就被他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所吸引,尤其是他對獨處與孤獨的區分。對他來說,孤獨是“失敗的獨處”。

在他的經驗中,孤獨帶有“深深的失敗感,其中蘊含著羞恥感。孤獨者會覺得自己本應該與人建立聯系,但如果他們感到被疏遠,他們就會認為自己犯了錯誤,或者是命運捉弄,或者是自己的過失。這往往會帶來一種被害妄想,同時也使他們對他人產生極高的批判性。因此,他們被困在兩難之中:他們既感到被評判,同時也在評判別人”。

然而,獨處則是“對自身獨特性的發現與接受。這不僅僅是對自我的認知,而是一種真正的存在體驗——這是我們在冥想中所能品嘗到的”。這一體驗不必建立在宗教信仰之上——他的冥想技巧已在全國范圍內的學校和監獄中被傳授和實踐。“獨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關系的基礎——進入自我獨處的狀態,體驗自身的獨特性,這能讓你為更深層次、更真實的關系做好準備。”

“那么,人可以學會不再孤獨嗎?”

“我認為可以——通過接受獨處。但我也認為,走出孤獨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參考文獻:

[1]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birthsdeathsandmarriages/families/bulletins/familiesandhouseholds/2017

[2]extension.unh.edu/blog/2022/05/prolonged-social-isolation-loneliness-are-equivalent-smoking-15-cigarettes-day

文/Maggie Fergusson

譯/tim

校對/tamiya2

原文/medium.com/@1843/in-solitude-what-happiness-8d04bb751e4a

本文基于創作共享協議(BY-NC),由tim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路過馬超封地,為什么馬超不出手相助呢?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路過馬超封地,為什么馬超不出手相助呢?

芳芳歷史燴
2025-04-09 15:01:25
劉濤一到福建,咖位自動上升!兩杠三星護航,身邊數十位商界大佬

劉濤一到福建,咖位自動上升!兩杠三星護航,身邊數十位商界大佬

洲洲影視娛評
2025-04-22 00:26:15
同學聚會上偶遇初戀女友,我假裝退休金2100,她的話讓我濕了眼眶

同學聚會上偶遇初戀女友,我假裝退休金2100,她的話讓我濕了眼眶

詭譎怪談
2025-04-16 09:11:26
湖人G2戰術調整六點 詹姆斯收回東契奇球權 裁判默許提升對抗強度

湖人G2戰術調整六點 詹姆斯收回東契奇球權 裁判默許提升對抗強度

籃球話題團
2025-04-22 01:35:03
孫儷演技爆發,當她解開外衣時,高鑫好像接不住戲,頭轉向一旁

孫儷演技爆發,當她解開外衣時,高鑫好像接不住戲,頭轉向一旁

喵喵娛樂團
2025-04-21 18:04:03
梁振英次女之死細節曝光:她和16歲天才少年,患了同一種“病”

梁振英次女之死細節曝光:她和16歲天才少年,患了同一種“病”

體制內老陳
2025-04-15 16:56:57
方靜去世,那個誣陷她是間諜的前央視主持人,后來怎么樣了?

方靜去世,那個誣陷她是間諜的前央視主持人,后來怎么樣了?

代軍哥哥談娛樂
2025-03-11 11:08:01
布魯斯·威利斯癡呆確診后首露面,引關注

布魯斯·威利斯癡呆確診后首露面,引關注

行走的知識庫
2025-04-22 06:25:35
越戰始作俑者黎筍,死后越南人如何評價他?兩大貢獻難掩一大缺憾

越戰始作俑者黎筍,死后越南人如何評價他?兩大貢獻難掩一大缺憾

風城春史
2025-04-21 14:37:33
1-2大冷門,英冠第7遭英冠第15絕殺,43歲卡里克率隊無緣2連勝

1-2大冷門,英冠第7遭英冠第15絕殺,43歲卡里克率隊無緣2連勝

側身凌空斬
2025-04-22 00:01:51
經銷商跑路不負責的風,刮到了尊貴的奔馳車主身上

經銷商跑路不負責的風,刮到了尊貴的奔馳車主身上

知危
2025-04-22 10:45:29
一個自測“衰老”程度的方式,在家就能做,快試試!

一個自測“衰老”程度的方式,在家就能做,快試試!

科普中國
2025-04-20 13:50:03
紐約時報發文勸中國收回成命,如果需要,中國可以讓美國更痛苦

紐約時報發文勸中國收回成命,如果需要,中國可以讓美國更痛苦

林子說事
2025-04-18 02:51:43
澤連斯基求錘得錘,中國幾乎停止進口烏糧食:采購量從億驟降至萬

澤連斯基求錘得錘,中國幾乎停止進口烏糧食:采購量從億驟降至萬

阿握聊事
2025-04-21 10:00:19
64歲洪晃在北京一個人逛市集,打扮老氣又高又胖,精神頭十足

64歲洪晃在北京一個人逛市集,打扮老氣又高又胖,精神頭十足

小娛樂悠悠
2025-04-21 10:05:51
曝關曉彤在朋友圈為鹿晗慶生了,“陸地”CP粉別高興的太早了

曝關曉彤在朋友圈為鹿晗慶生了,“陸地”CP粉別高興的太早了

體育官已上任
2025-04-22 09:16:04
戚薇給女兒喝了10年冰牛奶,自豪稱沒拉肚子,胡靜不認同還提醒她

戚薇給女兒喝了10年冰牛奶,自豪稱沒拉肚子,胡靜不認同還提醒她

振華觀史
2025-04-17 10:58:52
白宮火速辟謠“尋找新國防部長”是假消息

白宮火速辟謠“尋找新國防部長”是假消息

財聯社
2025-04-22 01:38:04
4月21晚,楊議直播時興高采烈,有意無意地透露出了擺枝參加人員

4月21晚,楊議直播時興高采烈,有意無意地透露出了擺枝參加人員

曉風洞察
2025-04-21 23:39:37
中國又打出一張王炸,特朗普大叫違反協議,美財長喊話中方見面談

中國又打出一張王炸,特朗普大叫違反協議,美財長喊話中方見面談

田柳
2025-04-21 14:39:26
2025-04-22 11:12:49
利維坦
利維坦
末世與未來古怪糾纏的小行星
1758文章數 53326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健康要聞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頭條要聞

王毅、董軍同框 中國建立首個"2+2"部長級對話機制

頭條要聞

王毅、董軍同框 中國建立首個"2+2"部長級對話機制

體育要聞

當今足壇最瘋的門將,能有多離譜?

娛樂要聞

關曉彤分手風波后首現身!甜美狀態好

財經要聞

沐邦高科危險信號:多筆交易存蹊蹺

科技要聞

寒武紀一季營收頂一年,能否"平替"英偉達

汽車要聞

尺寸超5米/標配輔助駕駛 魏牌全新高山預售32.98萬起

態度原創

時尚
健康
數碼
藝術
公開課

沒有不適合穿襯衫的人!只是沒有遇到它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數碼要聞

摩爾線程發布圖形顯卡驅動v290.100.2:《巫師3:狂獵》幀率飆升超80%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原市| 蕲春县| 云龙县| 马关县| 安仁县| 嘉祥县| 达日县| 汝城县| 福鼎市| 老河口市| 万全县| 安阳市| 兴化市| 武强县| 陇南市| 正镶白旗| 枣阳市| 安宁市| 遂昌县| 崇州市| 岳阳市| 贞丰县| 彩票| 娱乐| 灵山县| 华池县| 夏邑县| 葵青区| 旺苍县| 依安县| 内黄县| 襄垣县| 大同县| 泽普县| 阿巴嘎旗| 阿合奇县| 浦北县| 孝感市| 横山县| 安仁县| 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