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國外奢侈品廠商,
總是有股“洋大人”的傲慢與偏見。
“夭壽啦!韓國人又要申遺中國結了!”不少營銷號都在熱炒著這樣一則消息。
這個話題中國網友一聽就怒了有沒有:你國平時“偷”得還少嗎?又來?!
不過,韓國這回真的又拿著“中國結”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了嗎?
其實不然。
在韓國文化遺產廳官方網站的介紹中,他們把這種編織工藝品稱為“繩結”,而非一些自媒體描述的將“中國結”改名為“韓國結”。
在介紹中也提到了“繩結的編織方法和染色方法是三國時代從中國傳入韓國”的。
這個烏龍怎么來的?
意大利品牌惹的禍。
媒體報道稱,27日,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在社交媒體上將“中國結”稱為“韓國結”一事引起中國網友不滿,該事件登上微博熱搜。
對此,Fendi中國客戶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回應稱,已關注到該情況,目前已反饋到相關部門去進行核實處理,暫沒有接到處理結果的相關信息,消費者后續可以留意一下。
等于,沒有正面回應。
具體而言,2024年11月26日,Fendi在其Instagram上發布視頻及照片,宣傳其與韓國手工藝人合作的新款手袋。
該手袋以繩結為靈感,形態酷似中國結,但Fendi的宣傳材料中將其稱為“韓國傳統結”。
許多網友指責Fendi存在文化挪用行為,認為其誤導消費者,助長了“文化竊取”之風。
Fendi作為意大利知名奢侈品品牌,隸屬于LVMH 集團。為提升在中國市場知名度,Fendi 還與中國明星展開宣傳合作,如唐嫣、檀健次等擔任品牌代言人。
出現爭議后,其品牌代言人程瀟對接迅速發文稱藝人與Fendi合作已到期。
近年來,奢侈品行業因文化挪用問題引發的爭議屢見不鮮,此次Fendi事件并非個例。
2022年迪奧廓形裙疑似抄襲中國的馬面裙。
中國傳統服飾硬被說成是西方奢侈品標志性的創新設計。
迪奧閉口不談服裝的靈感元素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的,導致品牌形象翻車。
為什么國外的奢侈品品牌總翻車?
是不是這些品牌對中國消費者太不重視了?
對此,新浪科技羅寧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國外企業特別是奢侈品廠商,總是有股子“洋大人”的傲慢與偏見。
不光是對中國文化缺乏了解,更加不樂意了解。
這些品牌總覺得中國消費者還和十數年前一樣對洋貨有特殊的情緒價值,甚至樂意為假洋貨買單。
然而,在國潮興起,新國貨正在全球贏得市場的當下,洋品牌就難過了。
這種對中國市場的消費情緒變化不予理睬的態度,恰恰讓一些洋品牌出現各種翻車,甚至最終從中國離場。
顧客就是上帝,不止是服務和品質,還有對消費者文化傳承的尊重,這恰恰是一些洋品牌該好好補課的“大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