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潛伏》
《潛伏》節奏掌握得非常好,每集的前十分鐘一般都有一個小懸念,接近中間處解決,再設一個大懸念,快到末尾處解決,結尾再留一個鉤子,一個手雷作為伏筆,從第二集埋下,一直到最后幾集又用上了,設計很精巧。余則成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劇中的演員演技都杠杠的,現在拍的很多諜戰劇都演技感人啊,姜偉導演也是真的厲害,他拍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也很經典。
2.《山花爛漫時》
一部偏重紀實題材的作品,難得能把故事講得不枯燥,編劇很優秀,整部劇看下來,作品完整度很高,立意把控沒有偏離方向,最后得說一下宋佳,與其說在塑造張校長,不如說與人物融為一體了,看劇時完全記不起演員本人??吹阶詈蟛琶靼咨交€漫時的含義,大山的女孩子們,在張校長和女高老師們的培育下,長成了不畏風雨傲然綻放的花朵,開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
3.《我的團長我的團》
從四個小時到兩天,再到七天,逾月,最后到三十八天,最后真希望唐基是個間諜在一直蠱惑虞嘯卿,但事實是虞嘯卿為了自己的前途還是辜負了炮灰團。以為會像《士兵突擊》一樣讓人熱血沸騰,可沒想到是這樣讓人沉重,故事在悲憫的溫柔中戛然而止,有人說現實是最好的結局,可勝利的冰山下堆砌了了太多的挫敗、絕望、頹廢與氣餒,對于劇中每個人的結局都感到無比悲痛。
4.《三國演義》
曹操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透著一股狠勁,再看趙云,長坂坡單槍匹馬救阿斗,那是何等的英勇,三國里這些人物就像棋盤上的棋子,互相博弈,謀士們的謀略更是讓人眼花繚亂,仿佛進入了一個智慧。看完就像看了一本很厚的歷史書,每個人都各司其主,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越到后面死的人越多,或許歷史本就是傷感的。
5.《武林外傳》
龍門鏢局大小姐嫁過來就是寡婦,一代盜圣放下身段跑堂,三寸舌的關中巨俠寒酸到連祖上的地契都賣了,雌雄雙煞之一的小郭一心闖江湖的時候哪里會想到以后還會受男人的氣呢?但他們還是歡天喜地說說笑笑地生活。其實這部劇每個角色都是有缺憾的,老白賤掌柜摳秀才酸小郭蠻大嘴懶小貝熊,但是正因為他們的不完美才更讓觀眾覺得他們是活生生的身邊小人物。
6.《走向共和》
近現代歷史劇不能再好的一部了,不管是選角還是歷史還原還是對于那些撲朔迷離眾說紛紜的時刻,依然有著自我獨立的觀點和思考,無人能再想回頭過當時屈辱時間,但卻時刻在提醒我們到底是為什么走到那樣的地步模樣,又該如何度過選擇的每時每刻。而那些被唾棄和遺忘的人們,也只是因為我們未經的時刻和立場,誰都會有面臨困境,即使不是國難關頭,也是個人十字路口。
7.《西游記》
其實最感慨的還是當時這個創作團隊的勇氣,以當時的制作條件,這基本上是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任務。特效十分辣眼睛,現在看起來十分可笑,但其經典之處在于高度契合國人對西游記最原始最樸素的想像,這也得益于多年來相關題材的戲曲對觀眾審美的浸淫,因此劇中起用了大量戲曲演員。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在這個審美體系下確實是達到了一個巔峰的,成為人戲合一境界的一個典范。
8.《紅樓夢》
《紅樓夢》在忠實原著精神的同時,展現了高度的藝術創造力和審美價值,它不僅是一次視覺盛宴,更是對人性、社會、歷史的深刻反思。盡管任何改編都無法完全滿足所有人的期待,但該作品以其獨特的魅力,成功地在眾多版本中占據了一席之地,《紅樓夢》的影視改編是一個復雜而細膩的過程,它不僅考驗著創作者的藝術功底,也是對原著精神的一次深刻致敬。
9.《新白娘子傳奇》
一直忘不了《新白娘子傳奇》這部電視,小時候癡迷,僅是一種原始的沖動,為電視里小青白蛇的法術所吸引,為白蛇的美貌和善良所吸引。原本只是小孩的一種憧憬,希望能夠擁有她們一樣騰云駕霧,變幻莫測的法術,那份執著一直延續了很久很久,時至今日才發現,自己已不是停留在這個層面上,而是早已被白娘子那份情撼天地的情所感動,被許世林的孝所震撼。
10.《大明王朝1566》
從明朝首富沈一石看中國商人之命運,官商互持,無視私有財產,家天下。全劇討論的其實是“反貪官和反皇帝要不要一起抓”的問題,可以說切入點非常犀利刁鉆, “批龍鱗”歷朝歷代皆是最核心敏感的問題,如果不對以君為父的家天下獨治進行批判,那么任何改良皆是空談,大忠也將似大奸,另外為官真諦乃結黨 結黨目的為營私,營私之后再內耗,這便是政治生活亙古不變的本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