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經過過度加熱后,如果食用油變成了類似瀝青的黑色膠狀物,說明其中摻雜了不安全的物質,屬于“問題油”。
其實,所有的食用油在過度但不完全燃燒后,都會發生一系列裂變聚合反應,形成一層黑色膠狀物,這是正?,F象,屬于油脂的共性,而非食品安全問題。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將食用油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油中的甘油三酯開始發生氧化裂解,產生小分子揮發性物質,即人們俗稱的油煙。一般來說,植物油產生油煙的時間節點就是煙點。煙點與食用油的種類、精煉程度有關,精制油的煙點通常在200℃。
將食用油繼續加熱到300℃以上時,就達到了油的燃點,食用油會開始燃燒,即發生劇烈的氧化反應。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存在大量雙鍵(脂肪酸有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之分),在燃燒發生氧化裂解的同時,還會發生聚合反應,形成分子量較大的物質,即網友所說的瀝青狀黑色膠狀物。這種物質其實是植物油在不充分燃燒下形成的單體碳。
如果進一步加熱,這些黑色膠狀物還可以完全燃燒,全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點擊上圖,“百科知識知道”大擂臺,
有問必答,有答必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