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很容易,只要媽媽能做到情緒穩定,心態平和,保持積極樂觀和松弛感,對孩子有著積極期待,而不是過高期待。
家庭教育又十分艱難,因為媽媽總是情緒先孩子一步崩掉了,總是陷入拿為孩子好而企圖想要改變孩子,想幫孩子消滅成長路上所有的問題。
自身繃得很緊,對孩子又有著高控制和高目標,情緒做不到放松,也很難做到平和時,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就會變得寸步難行和坎坷不平。
對孩子明明充滿了愛,卻又讓孩子窒息,在窒息的愛與付出中,不僅沒有讓孩子感覺到溫暖,反而讓孩子更厭學,更內耗,更加的焦慮不安。
我想這完全不是媽媽用力愛孩子的本意,只是媽媽自己的情緒先一步出了問題。
這個時候,我都會給媽媽這樣一個建議:
在自己有很多負情緒和焦慮時,咱別管孩子了,先一步來修復和重建自己。
因為媽媽越著急,越焦慮,越忍不住想要將孩子揪過來的時候,是最失去理智和情緒,這時的對孩子好往往不是恰如其分的愛,而是控制欲占了上風。
昨天,在輔導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一位媽媽很焦慮地跟我溝通,孩子這幾天陷入了自我懷疑,總是忍不住拿自己跟別人比,似乎睡眠也出了一點問題。
然后媽媽就很著急和焦慮,問我該怎么幫助孩子?需要說點什么,做點什么,才能讓孩子不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她要怎么幫助孩子走出心理落差,能讓自己的感受好過一點?
我給這位媽媽一個建議是:
什么也不要管,只管好自己。越是孩子在有情緒卡點時,越是要花更多的時間來修復自己,提升自己的心力。如果孩子在找你傾訴時,不要急著去解決問題,只需要做到傾聽就好,然后找機會為孩子托舉和賦能。
之所以我會給家長這樣的建議,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我覺察出了家長很焦慮,很想解決問題。
越是在焦慮的狀態里,越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反而容易讓焦慮的家長成為新的問題。
這時不僅不能幫助孩子走出內耗,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內耗。
第二個原因是挫敗和落差感,也是孩子成長路上必要的歷練。
對于家長來說,即便再愛孩子,也不能掃清孩子成長路上所有的障礙,有一些事情總要讓孩子自己去經歷,有些挫敗需要孩子自己去體驗。
孩子不能總做溫室里的花朵,必要的挫折和落差感,讓孩子提前經歷,提前就具備了心理韌性。
一時的痛苦和煎熬,是為了未來的蛻變和打怪升級。
家長允許一切的發生,才能讓孩子在自我成長中,慢慢健全人格體系。
有些家長可能要問了,難道家長不需要做一切,任孩子在挫折和內耗中撲騰嗎?這不是浪費很多時間嘛!
其實并不是父母什么都不做,而是父母用更多的時間,花更多的精力將自己支棱起來,用更多的力氣來自我成長,自我修復。
似乎父母的自我成長跟幫助孩子沒有半毛錢的關系,實際上則是相輔相成的。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父母什么樣,孩子就有樣學樣。
在父母健全和追求自我成長的路上,父母越積極,心態越穩定,越松弛,越是將焦慮和擔心釋放的時候,父母由內而發散發出來的平和是對孩子最好的賦能與支持。
這時就從擔心和恐懼,變成了平和穩定與理性思維。
父母對問題的想法和看法不一樣,表現出來的態度與行為自然也不同。對孩子的共情力與同理心,以及托舉也會更強韌一些。
拿我自己來說,在我兒子上學期很擺爛時,我沒有焦慮和著急,也沒有試著去改變孩子,而是花了大量的時間來修復自己,來實現自我成長。
雖然孩子擺爛,但我們的關系一直很和諧,而且孩子的所有情況都愿意跟我主動溝通。
而這學期我什么都沒有做,孩子的學習力和自驅力就自循環的恢復了。
松弛感和情緒穩定,對助力孩子來說,很關鍵也很重要,這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反向協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