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宛如一本厚重的史書,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處建筑,都承載著獨特的靈魂與深沉的思考,更留存著永恒的記憶,化作人們心靈深處溫暖的港灣。
一個周末,應校友鄭帆的盛情邀約,我滿懷期待地踏入沙潁河南岸的濱河公園,開啟一場沉浸式的奇妙之旅,恰似走進一場如夢似幻的 “游園驚夢”,在歲月的長河中,探尋歷史與文化交織的璀璨光芒。
在文旅熱潮涌動的當下,旅行早已成為人們探索世界、追尋美好的不二之選。那個周六的傍晚,余暉灑在大地上,我懷揣著滿心的期待,來到周口市川匯區中州路大橋南頭。眼前的景象,瞬間將我拉進了一個熱鬧非凡的世界:燈火輝煌,如繁星墜落人間;游客如織,歡聲笑語此起彼伏。這片繁華熱鬧的景象,淋漓盡致地展現出這座城市蓬勃的生機與活力,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探尋更多的精彩。
剛踏入公園,首先闖入眼簾的,是墻壁上鑲嵌著的 “濱河公園” 四個銅色大字。它們在燈光溫柔的撫摸下,熠熠生輝,仿佛是一位位無聲的使者,向每一位到訪者訴說著公園的獨特魅力。
目光上移,迎壁墻的上面、左側和右側,分布著三處巧奪天工的雕塑作品。正上方,一位老者微微弓著腰,背上的馬袋沉甸甸地壓在他的肩頭,他的每一步都邁得堅定有力,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告訴人們,生活的重擔壓不垮堅韌的意志;左側,一群搬運工齊心協力,抬運著馬袋物品。他們有的雙手高高舉起,青筋暴起;有的肩膀緊緊扛著,身體微微傾斜;還有的將馬袋穩穩地背在背上,腳步匆匆。他們的姿態各異,卻都生動地詮釋著勞動的艱辛與力量;右邊,一艘貨船滿載貨物,緩緩前行。一位書生靜靜地佇立船頭,衣袂隨風飄動,他極目遠眺,深邃的目光中滿是對遠方的憧憬與向往。這三處雕塑栩栩如生,仿佛有生命一般,將周口碼頭曾經的繁榮忙碌瞬間定格,讓我不由自主地穿越時空,回到那個商貿興盛、千帆競發的輝煌時代。此情此景,詩意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不禁吟出一首:“濱河公園換新顏,游園驚夢來體驗。三處雕塑形逼真,碼頭勝景再呈現。”
沿著河岸,我緩緩向西漫步,第一個景點 —— 小渡口,悄然出現在眼前。河岸墻壁上,“小渡口” 三個紅銅鑄成的大字,猶如行云流水,飄逸而灑脫。眼前的小渡口,依照當年的模樣精心復刻,前方隨意擺放著的石子和沙石,看似普通,卻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痕跡,每一顆石子、每一粒沙石,都像是歲月的使者,默默地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據歷史記載,小渡口建于清順治年間,位于山貨街北端,又名山貨街渡口。它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連接著北寨小渡口和火星閣渡口,見證了無數的往來船只和行人,承載著這座城市的商貿往來與文化交流。站在這古埠口的復建點,我仿佛能聽見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與先輩們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心中感慨萬千,一首打油詩脫口而出:“沙河岸邊小渡口,古城文化添錦繡。歷史名城留記憶,遺址重現上心頭。”
繼續順河向西,大約五十米的距離,我來到了第二個景點 —— 大渡口。大渡口與小渡口雖僅一字之差,但其規模和歷史意義卻有著天壤之別。大渡口,又稱大渡口碼頭,它是周口古城的根脈所在,是漕運歷史的活化石,更是周口八景之一 “桅桿晚照” 的所在地。這里的碼頭遺址,歷經了周家渡口的興起與發展,見證了周口名鎮的昌盛與繁榮。歲月的滄桑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卻也賦予了它獨特的韻味。如今,大渡口碼頭段的設計獨具匠心,設計師們以打造濱江渡口文化帶為目標,通過重塑岸線形式,讓河岸重新煥發出迷人的風采;調整表面材料,使其更貼合歷史的質感;整理路面鋪裝,還原碼頭埠口曾經的喧囂場景。如今,這里已形成了以漕運為主題的文化公園,漫步其中,仿佛能看到當年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熱鬧景象。我心潮澎湃,有感而發,吟詩一首:“沙潁河岸大渡口,六百多年競風流。漕運文化重標志,百舸爭流顯身手。”
接著,我來到了磨盤山。聽校友鄭帆介紹,磨盤山的由來頗具傳奇色彩。當年,水師趙提督奉命加固碼頭,他獨具匠心,用石磙作地基,使碼頭更加穩固;用青磚砌河堤,抵御河水的沖刷;還用石磨砌成了堅固的臺階,方便行人往來。之后,趙提督又在碼頭上筑起了一個寨門,上書 “普濟門”。原本就高出地面的碼頭,加上這些建筑,遠遠望去,宛如一座巍峨的小山,于是當地老百姓形象地稱它為 “磨盤山”。如今的新景觀由中央美術學院精心設計,設計師們巧妙地提取了磨盤山山門的文化符號,還原了傳統石砌山門的形象。那古老的石紋、斑駁的痕跡,都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體現了現代與歷史的深情對望。在與校友交流的過程中,她也興致勃勃地寫下了一首打油詩:“磨盤堆加磨盤山,三河交匯水相連。小城風貌打卡地,船過碼頭艷陽天。”
隨后的景點還有三道溝、鹽渡口、劉渡口等,每一處都各具特色,蘊含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它們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沙潁河畔,不僅是歲月的見證者,更是鄉愁的寄托處。每一處景點都承載著這座城市的記憶,成為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有力佐證。特別是南寨的沙南老街,已成為具有極高歷史價值的歷史文化街區。漫步在老街的石板路上,仿佛能聽見歷史的回響。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將歷史文化巧妙地轉化為城市發展的強大動力。每到一處,我都被深深觸動,詩興大發,用幾首小詩記錄下這些美好的瞬間。
《三道溝》
過了一關又一關,三關過后不再難。
道口文化今猶在,潁河根脈又呈現。
《鹽渡口》
古樸典雅鹽渡口,紅石板路記鄉愁。
青磚灰瓦李家鋪,商貿云集燈光秀。
《劉渡口》
劉家渡口因姓名,清朝初期顯神通。
李樓白營周邊渡,沙潁河上百船行。
站在沙河大閘橋上向東眺望,沙河水悠悠流淌,順著河道蜿蜒而下。河水波光粼粼,宛如一條銀色的絲帶,纏繞著這座城市。這座城市因水而靈動,因水而充滿生機。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帶走了無數的繁華與喧囂,卻留下了永遠的記憶。那些古老的景致、斑駁的石頭,還有老人們口中講述的故事,都成為了這座城市最珍貴的財富。
周口濱河公園,宛如一部生動的史書,與歷史同行,為旅行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在這里,傳統與現代相互交融,古典與時尚激情碰撞,藝術與旅游完美結合,綻放出絢麗多彩的火花。置身其中,每個人都會被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魅力所深深打動,流連忘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