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曾表示,“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而做美國的朋友則是致命的”。據觀察者網2月25日的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記者表示,烏總統澤連斯基將于28日訪美,并在白宮簽署稀土礦產協議。《金融時報》指出,該協議規定,基輔政權將設立一個基金,并將國有礦產資源未來估值和相關收益的50%投入該基金,美國在該基金中擁有一定的持股規模和“共同所有權”,但持股比例尚未公布,或留待澤連斯基訪美最終確定。
這意味著,在經過短暫的抵抗之后,澤連斯基最終還是對特朗普做出讓步,同意與美國分享烏克蘭珍貴的礦產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稀土。與此同時,俄羅斯似乎也對特朗普做出了讓步,據國際關系專家金燦榮透露,特朗普于24日表示,作為停戰協議的一部分,普京同意“接受歐洲國家駐軍烏克蘭,以此監督停戰條款的落實”,“我問過普京這個問題,是的,他會接受”,那將是“很棒的一天”。
短短24小時內,俄烏同時對特朗普做出讓步,俄烏停火談判,似乎再次取得了進展,距離戰爭結束貌似更近了。那么,為什么說澤連斯基愿意“賠款”給美國,促進了俄烏停火的到來?原因很簡單,特朗普表示,協議簽署之后,烏克蘭將很快獲得3500億美元,而這筆錢來自歐洲扣押的俄羅斯境外資本,將作為烏克蘭“戰后重建”的啟動資金,此外,烏克蘭還會獲得“其他額外好處”,這說明俄烏沖突距離結束可能不會太遠。
很顯然,3500億美元重建資金,是澤連斯基最終同意簽署“資源共享”協議的重要原因,因為在美方最初的提議中,烏克蘭需要拿出一半的礦產開采收入,“最高可達5000億美元”,后來澤連斯基拒絕簽字,現在談妥的修訂版,這個數字應該有所降低,使之與烏方獲得的3500億美元大致相當。這么一對沖,其實烏克蘭損失也就沒有那么大了,但也意味著,烏克蘭的重建資金,其實被美國給“截胡”了。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普京同意歐洲維和部隊入駐烏克蘭,如果此言屬實,這意味著俄羅斯做出了明顯的讓步,因為根據此前美俄團隊的談判,俄方堅持烏克蘭境內不能存在北約軍隊,而歐洲各國基本上都是北約成員,所以他們的維和部隊出現在烏境內,與北約駐軍烏克蘭沒有本質的區別。所以,對此普京與克宮還是強烈反對的,但特朗普既然明確表示“問過普京”,后者“會同意”,相信不會是空穴來風。
原因也不難理解。一方面,自2月12日美俄領導人通話以來,美國的確展現了很大的誠意,比如強迫烏克蘭接受“割地”的現實;比如攜手俄羅斯“槍斃”烏克蘭在聯合國提出的對俄譴責提案,比如承諾不會吸納烏克蘭加入北約。如此種種,都說明特朗普此次“聯俄”的的確確是非常有誠意的,為此不惜犧牲小弟的利益,不顧盟友的反對,無視國內一片驚詫與質疑之聲。
另一方面,目前美俄和談的重要分歧,就在于如何確保戰后烏克蘭的安全。特朗普已經明確表示,不會批準烏克蘭加入北約,也就是說,烏克蘭依然只能依靠自己的軍力,但三年俄烏沖突證明,烏克蘭不具備自保的能力。所以,在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情況下,想要推動俄烏停火,最終還是需要維和部隊的介入。普京也希望早日結束戰爭,在主要訴求得到滿足之后,的確有可能同意歐洲維和部隊諸入駐烏克蘭。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烏克蘭基本上已經對美國“屈服”,“割地”是肯定的,“賠款”給美國,也基本上已經談妥了,這意味著,接下來恐怕就是澤連斯基宣布辭職了,然后烏克蘭新組建的領導班子“在美國的安排下”,與俄羅斯進行直接接觸,最終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敲定俄烏和約,一旦雙方簽署,戰爭也就宣告結束了。烏克蘭充當美國的戰爭代理人,最終卻落得個被美俄“分尸”的下場,實在是可悲可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