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港股市場還在為科技股的暴漲狂歡時,蜜雪冰城帶著日均2465萬杯的銷量敲開了港交所的大門。你覺得蜜雪冰城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性價比?但翻開蜜雪冰城的招股書,滿紙都是“供應鏈生意經”。
4.6萬家門店,763億港元估值,這家貼著“極致性價比”標簽的茶飲巨頭,用一場教科書級的供應鏈生意,在消費寒冬中撕開了一條資本化的血路。
但港股對新茶飲的“破發魔咒”還猶在耳邊——奈雪的茶上市首日暴跌13%,茶百道上市首日收盤下跌4.75%,古茗勉強守住發行價,那還是沾了近期港股牛市的光。蜜雪冰城能否打破這個魔咒?我們要看看這條新消費賽道的背后,蜜雪冰城最真實的生存法則。
一、供應鏈才是真護城河
翻開招股書,看看營收。
97%的收入來自向加盟商賣食材和設備,單杯成本比同行低30%;自建了五個生產基地,說要將原料自給率提升至80%,甚至能將檸檬采購價壓到行業均值的八折。供應鏈生意的競爭力,就是在保障同樣質量的情況下,付出的卻是更低的成本。只有這樣,才能生存,才有利潤。
2023年前九個月,蜜雪冰城凈利潤達25億元。
這種模式像極了美國淘金熱時期的“賣鏟子”邏輯——淘金者未必賺錢,但賣鏟子的人旱澇保收。蜜雪冰城不靠一杯奶茶的利潤,而是靠供應鏈的規模效應和極致壓價能力,把4.6萬家門店變成自己的“提款機”。
它的供應鏈效率有多狠?
從河南工廠到全國門店,蜜雪冰城的冷鏈物流網絡能實現24小時直達,原料損耗率壓到3%以下。這種“毛細血管式”的供應鏈,讓它在消費降級時代成為剛需:當年輕人捂緊錢包時,6元一杯的檸檬水成了性價比的代名詞。
這種在供應鏈的效率和規模,是實體生意最大的壁壘,因為任何人要進入這個領域,它都要從頭開始,門店、員工、貨品、管理,想要達到極致的效率,就要有足夠的規模和區域密度,這條路是靠時間鋪來的,新人進入,該走的路一步不能少…
二、二級市場的疑慮:從“河南工廠”到“東南亞冷鏈”
正是因為這樣的資本故事,至少在邏輯上,大家都覺得無懈可擊,所以在IPO之前就讓一級市場的基金投資人們為此瘋狂過:
在即將登陸二級市場之際,眾多散戶用1.77萬億港元堆出5125倍的超額認購,其中近1.06萬億來自富途——這背后所體現出來的,或許也是無數散戶對這個“消費降級之王”的信仰;
紅杉、高瓴等基石投資者豪擲2億美元,提前鎖定45%份額,擺明了要這賭一把。
但二級市場的疑慮同樣尖銳,現有的門店數量已經幾乎逼近天花板了,國內4.6萬家店已接近飽和,蜜雪冰城若想維持增長,要么提高單店利潤,要么只能出海。所以這一場資本認購賭的是什么?答案是——“中國供應鏈出海”。
正如一位投資人所說:“蜜雪冰城的估值,賭的是它能否把河南工廠的劇本復制到東南亞。”
擴張既要數據,也應該控制節奏,步子邁大了,就會扯著蛋。食品安全的問題也會給品牌造成困擾,2023年,共曝出43起食品安全問題,加盟店快速擴張與品控能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當東南亞工廠投產后,跨國物流成本也可能吞噬利潤空間。
從現在來看,蜜雪冰城未來能有期待,當下也有局限。不然蜜雪冰城也不可能選擇在這個時候上市。如果未來增長的確定性很高,創始人和投資人怎么可能愿意把股份便宜賣給公眾呢?
向后展望,蜜雪冰城的野心,也都藏在招股書里,本次上市募資的資金用途中,66%的資金將砸向海南工廠擴建。
對內部,海南工廠可以很好的輻射華南市場,降低物流成本;對外部,以海南為跳板,可以在東南亞實現供應鏈本土化,但這條路的挑戰遠大于國內。東南亞的檸檬、糖等原料品質參差不齊,自建工廠成本陡增。
而且東南亞和中國大陸的消費相比,還是有差距的,6元定價在大陸是低價,在東南亞就是“正常”甚至帶點“輕奢”,蜜雪冰城就需要重新拿捏性價比的尺度。
除此之外,外資在東南亞做生意,也有一定的地緣風險:印尼限制外資零售、越南嚴控食品進口,這幾年東南亞的政策變數也很大,隨時可能出現意外。
三、港股定價博弈:一場新消費信仰的試金石
馬上就要上市了,3月3號,到時候資本市場會給蜜雪冰城一個全新的答案,這將成為港股對新消費賽道的一次靈魂拷問。
如果股價當天破發,那么市場會質疑“賣鏟子”模式的天花板,因為它是龍頭,甚至這樣的邏輯也會波及整個新茶飲賽道。
若暴漲,那么可能意味著資本趁著當下中國資本市場大環境的回暖,開始重新審視供應鏈企業的價值,更多“蜜雪冰城式”玩家可能會涌向香港。
但無論結果如何,蜜雪冰城已撕開了一條殘酷的真相:在消費降級的時代,極致性價比不是戰術,而是生存戰略;供應鏈不是輔助,而是生死命門。
結尾
蜜雪冰城的故事,本質上是一場中國供應鏈的全球冒險。那些穿梭于河南工廠與東南亞門店的冷鏈貨車里,既載著檸檬、奶精和椰果,也載著兩個時代的隱喻:
在這,它是消費降級時代的生存樣本,告訴眾人,在強大的供應鏈面前,那些花里胡哨的營銷伎倆都不值一提。
對外,它是中國制造出海的縮影,能把成本控制、規模擴張的基因從這里復制到新興市場,它做到了一次成功,意味著會有眾多企業也可以因此成功,而這些,未來就有可能會反映在資本市場的價格里。
至于763億港元估值是泡沫還是低估,答案或許就藏在蜜雪冰城創始人的那句話里:“蜜雪冰城不是奶茶公司,而是一家供應鏈公司。”
這一次,資本市場必須重新理解,什么才是新消費的底層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