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清醒:只篩選,不糾纏。
很多事情也都在告訴我們,人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因為改變別人會把自己的能量給偷走。為什么這么說?
或者可以換一個問法,如果有一個人站在他的角度,說你應該要這樣做,或者是那樣做,讓你改變你幾十年的認知,這個時候你是什么樣的感覺。
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人真的是多管閑事。確實,有的時候我們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批判別人。
可是對于很多事情來說,我們都要清楚這一點,那就是不同的經(jīng)歷造就我們對于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
是啊,我們每個人的經(jīng)歷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都用自己的看法去對待別人,那就會發(fā)現(xiàn)對方都是錯的。
正是如此,我們才需要明白對于很多事情不要總是想著去改變,尤其是對別人。只是人有的時候很奇怪,總是想著要改變別人。
就比如現(xiàn)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本意只是想要做到分享,可是有的人卻會覺得這就是想要改變別人。想讓別人按照我的要求來做。
這其實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就好像有的人會說,不要總是叫別人做人做事的到了,不要說教,不要發(fā)“雞湯文”,生活會教育每個人的。
所以,我們每個人對于同一事情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就好像有一句話說的那樣“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就好像在生活中,我們做一件事情,有的人會覺得是好事,有的人會覺得是壞事,有的人會指責,有的人會表揚。
這個時候對于那些不好的我們如果太過于在意,我們就很容易陷入到糾結、焦慮之中。這樣的自己一點也不會快樂。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夠擺脫這樣的情況呢?只要清楚的明白,對于生活中的很多事要做到“只篩選,不糾纏。”
正如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允許他人的道德觀、生活方式和自己不同,將消除世上90%以上的煩惱。”
仔細一想,不正是如此。
如果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對別人太過糾纏,對于這樣的事情經(jīng)歷的越多,我們越是容易陷入到痛苦之中。
其實用一個我們都知道的對話就能夠知道,那就是《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里面關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這段對話其實不也是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就說明每個人的活法、看法等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在生活中只要牽扯到別人的,我們就要清楚這一點,那就是遇到觀點不同、看法不同的時候,不要強求對方要按照自己的來。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記住“三不原則”:不糾結、不糾纏、不改變。
總之,就是在生活中我們不要較勁,也不要覺得自己說的就比別人好。很多時候這只是我們的自以為是而已。
還有一點就是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能夠改變一個人。事實上,一個人如果他自己不想變是很難改變的。
因為每個人生活的環(huán)境、受到的教育的不同,都決定了每個人的看法、眼界、人生觀、世界觀……都是不同的。
是啊,我們都說要允許自己成為自己。同樣的我們也要允許他人成為他人。如果我們想要改變別人,其實也就介入了別人的因果。這無形就是給自己加負擔。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清醒,那就是對于很多事情要學會“只篩選,不糾纏”。因為人是很難改變的,如果能改變的早就改變了。你說是不是呢。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