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為蘇聯惋惜,認為強大顯赫一時的蘇聯不該轟然倒塌,甚至幻想蘇聯應該成為勝利一方。然而仔細分析蘇聯所作所為之后,會發現蘇聯解體和冷戰失敗是唯一必然結果,正可揭示強盛一時的蘇聯有多愚蠢,葬送國家和民族未來,俄烏戰爭仍是蘇聯留下的悲劇之一。
1、身為老二的蘇聯過早暴露意圖
蘇聯以資本主義掘墓人自居,勢要用共產主義革命改變世界,持續向世界各地輸送革命,這是蘇聯的目的,從一開始就公開宣布與資本主義國家是世仇。
二戰之前,資本主義大國內部矛盾重重,無法全力對付蘇聯,然而當二戰打敗法西斯之后,美國和蘇聯是唯二殘存的大國,蘇聯因此成為美英等資本主義國家直接對手。
英國首相丘吉爾于1946年在美國率先發表鐵幕演說,警告美國人說蘇聯將要擴張勢力;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國會演說,承諾經濟上支持希臘和土耳其對抗蘇聯,資本主義一方開啟對抗格局。然而只有一方不會成為冷戰局面,強烈不安全感的蘇聯主動進入防守和封閉,于1948年開始地面封鎖西柏林,希望借此逼迫西方撤離,因為柏林全境在東德境內,美國果斷空運物資直到蘇聯解除封鎖。
經過這三大事件之后,兩方皆形成敵對共識,東西方陣營之間裂痕無法調和,美國和歐洲盟國在1949年成立北約軍事集團,蘇聯同東歐盟國于1955年成立華約針鋒相對,由此奠定互相敵視的冷戰格局。
2、蘇聯一系列戰略失誤
蘇聯經歷一輪主動防守——主動擴張——被動收縮的格局,一個國家只要有充足的能量密度,就根本不會滅亡,蘇聯解體因為能量密度越來越小,無力維持蘇聯作為一個國家生存,不得不走向解體。
蘇聯第一個戰略動作是成立華約軍事集團,用東歐各國拱衛蘇聯安全,強化蘇聯的能量密度,此時是成功的;第二個戰略動作向美國優勢區域發動進攻,在科技上發射人造衛星,軍事上同美國開展軍備競賽,向中東、非洲、拉美投入巨額人力和物力,支持當地共產主義革命,然后又擴大范圍支持反西方的民族獨立運動,故意與西方作對。總之就是投入巨大國家財富到科技、軍事、對外援助等無底洞事業中,能量密度極速下降。
蘇聯經濟規模只有美國一半時,軍費開支同美國相差無幾,當蘇聯經濟規模不足美國1/6,軍費開支仍然達到美國的2/3,過多投入到軍事意味著留給人民極少生存和發展資源,蘇聯國力喪失發展動能,被強大的美國拖死,蘇聯的優勢從來不是經濟規模,卻在花錢上與美國不相上下。就像打工族與資本家比拼奢侈品,卻在最基本的營養上虧待自己,無疑自尋死路。
最后蘇聯因國力終于不能支持對外擴張,不得不被動收縮,結束阿富汗戰爭,減少甚至結束對亞非拉國家援助。
3、教訓
蘇聯可謂吃了自大、愚蠢和魯莽的虧,蘇聯國力最強盛時也有美國一半,仍然沒有同美國平起平坐的實力,后來跌到1/3甚至1/6,已經是云泥之別,再無抗衡的力量,但蘇聯仍然在軍事和對外援助上同等花費對抗美國,結果自然是一敗涂地。
美國崛起時從未硬剛英國,國力在1894年就超過英國,乘著英國的順風車五十年,二戰順理成章登上霸權寶座,蘇聯在美國將要開啟冷戰時主動先手開動,然后在全球和美國展開競爭,蠻族除了武力爭斗,再無巧力之法,失敗實是必然,文化基因里刻著自大、愚蠢和野蠻。
蘇聯更好的做法是,即使理想是推翻資本主義,也要隱瞞意圖先和平共處,乘著美國順風車發展壯大,然后在美國危機時才奪取霸權,而不是直面與美國硬碰硬,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