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特朗普召開其第二任期首次內閣會議。
文丨方晨宇
編輯丨漆菲
當地時間2月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召開其第二任期的首次內閣會議,出席者除了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和國務卿馬可·魯比奧等內閣成員,還包括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
特朗普在會上表示,正考慮對包括汽車在內歐盟所有進口商品征收關稅。他表示“將很快公布”相關政策,并補充說“一般來說,稅率將為25%”。當被問及是否會因邊境管控的進展而繼續暫緩針對墨西哥、加拿大加征關稅時,特朗普說,他不會阻止關稅生效,美國將對墨西哥、加拿大征收25%關稅。
八天前,特朗普宣布計劃對進口汽車、半導體和醫藥產品征收25%關稅,這一措施預計將于4月2日生效。此外,對于汽車重要原材料鋼鐵和鋁制品的25%關稅,預計將于3月12日生效。
高度依賴對美出口的歐洲、日韓汽車工業,可能會最先受到汽車關稅的重創。早已實現一體化的美、加、墨汽車產業,也面臨著分崩離析的風險。面對即將到來的關稅,這些潛在受害者紛紛開展外交攻勢,希望通過談判爭取美國的貿易豁免,以減輕可能造成的損失。
相較之下,由于前總統拜登已于2024年5月14日將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電動車關稅從25%提高至100%,中國車企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宣布征稅的同時,特朗普提到,企業可通過將生產轉移到美國來規避關稅的影響。然而,他希望促使制造業回流的“算盤”,反而可能導致生產成本上升、企業利潤下降,進而引發通脹,從而將美國汽車工業推向更加不確定的未來。無論是投資汽車產業的企業、汽車制造商,還是普通工人和消費者,都倍感迷茫。“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只有成本上升和行業混亂。”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如此評價。
歐洲車企處境雪上加霜
談到關稅問題時,特朗普從不吝于批評盟友。他在內閣會議上說,他認為歐盟與其他國家情況“不同”,因為歐盟“成立的目的就是搞垮美國”。他重申:“他們確實以另一種方式占我們的便宜。”
汽車貿易是美歐貿易逆差的重要來源,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曾對歐盟的汽車產業發出過關稅威脅,但由于歐盟降低了對部分美國商品的關稅,并增加了天然氣和大豆進口,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并未兌現。
美國歷來是歐盟汽車出口的重要市場。數據顯示,2022年歐盟向美國出口汽車總額高達約360億歐元,而美國對歐出口僅為52億歐元,貿易逆差高達約308億歐元。寶馬、大眾和奔馳等知名汽車制造商,約13%的產量都銷往美國。特朗普曾對此抱怨說,美國“有數百萬輛汽車從歐洲涌入——寶馬、梅賽德斯、大眾等”。
相比之下,美國車企卻在歐洲市場接連碰壁。美國通用汽車曾在歐洲推出歐寶(Opel)、沃克斯豪爾(Vauxhall)和薩博(Saab)等本地化品牌,但由于業績成績平平,這些品牌接連被出售或關閉。由于在歐洲市場長年虧損,美國汽車巨頭福特去年宣布在歐洲大裁員,計劃到2027年在英國裁員800人,在德國裁員2900人,相當于其歐洲員工總數的14%。
巨大貿易逆差之外,更讓特朗普不滿的是,歐盟對美國汽車征收10%的關稅,而美國對歐盟汽車的關稅僅為2.5%。因此,在白宮公布的“不公平貿易與稅收行為”清單中,美歐汽車貿易赫然在列。
在宣布對全球進口汽車加征關稅時,特朗普聲稱,歐盟已同意將汽車關稅從10%降至2.5%。不過,歐盟很快就澄清說,這完全是謠言。
近年來,隨著能源轉型、智能化等行業變革帶來的挑戰,歐盟車企本就步履維艱。如今,美國的關稅威脅更讓其處境雪上加霜,迫使歐盟迅速采取行動。
2月19日,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在華盛頓會見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貿易代表詹姆森·格里爾以及特朗普的首席經濟顧問凱文·哈塞特,希望通過談判達成新的協議,讓特朗普的關稅威脅“軟著陸”。
◆2月19日,謝夫喬維奇在美國企業研究所的活動上發表講話。
謝夫喬維奇指出,目前美國對歐盟的平均關稅為1.4%,而歐盟對美國產品的整體關稅僅為0.9%,且70%進入歐洲市場的美國產品是免稅的。他強調,美國對歐盟皮卡征收的關稅高達25%,而皮卡在美國汽車市場中占據約三分之一的銷售份額,是最重要的細分市場之一。作為安撫手段,他進一步稱,未來歐盟愿進口更多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并可能增加對美國武器的采購。
當前,美歐正就降低歐盟對美關稅的具體幅度進行談判。但根據全球貿易規則,歐盟對于任何關稅的削減都必須適用于所有貿易伙伴。2024年10月4日,歐盟成員國投票通過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最終裁決。如果歐盟決定降低對美關稅,意味著其應對中國進口汽車給予同等關稅待遇。
為了規避風險,許多歐洲汽車制造商加快了在北美地區的產業鏈布局。據估算,2023年美國汽車出口總量中,約20%是由歐洲汽車制造商在美生產的,德國則是2022年美國汽車出口的最大市場。
德國車企中,寶馬在美國市場的表現最為亮眼。2024年,寶馬在美國市場的總銷量達到37萬輛,比上年增長2.5%,連續第二年在美國市場創下銷量新高。寶馬在美國創造了超過12萬個工作崗位,每年對美國經濟貢獻超433億美元。寶馬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工廠是該公司全球產量最高的工廠,也是向中國、德國和英國等市場出口的主要工廠。
◆新款BMW X3運動型多用途汽車,這一車型是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斯巴坦堡工廠生產的。
寶馬公司首席采購官波斯特(Joachim Post)日前表示,該公司認為沒有必要為避免美國的進口關稅而與美國談判達成特殊協議,而且該公司在美國的業務規模較大,與美國政府官員關系良好。
相比之下,大眾在美國本土生產的車型較少,不過大眾位于南卡羅來納州棕櫚州的越野品牌Scout工廠將于2026年投產,這或將有助于改善其在美國市場的窘境。
日韓車企擴大在美生產
歐洲以外,美國的亞洲盟友也飽受特朗普汽車關稅政策的沖擊。
日韓汽車在美國市場一直占據重要地位,美國也是這兩個國家汽車出口的最大市場。數據顯示,汽車及零部件占日本對美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韓國對美國的汽車出口更是占其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
GlobalData的數據顯示,去年在美國售出的約1600萬輛汽車中,46%是進口汽車。其中,韓國和日本生產的汽車分別占美國汽車總銷量的8.6%和8.2%,僅次于墨西哥。
由于韓美兩國在2018年達成一項貿易協議,將原產于韓國的汽車關稅降至0%,韓國從那時起不斷擴大對美國的汽車出口。同時,美國汽車企業也紛紛選擇在韓國建廠。到2024年,韓國已經超越日本和加拿大,成為美國第二大新車進口國。
◆2018年9月24日,特朗普和時任韓國總統文在寅在紐約共同簽署美韓自貿協定的修訂協議,降低了汽車貿易的準入門檻。
汽車貿易不僅是美日韓經貿關系的重要支柱,更成為日韓對美貿易順差的核心來源。2月7日,特朗普在白宮會見日本首相石破茂時,明確要求日本縮減每年68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若美國對日本加征關稅,將會直接沖擊到日本人的就業和收入,日方對此高度關注。
日本的豐田汽車穩居美國市場銷量第二,2024年在美銷量達233萬輛,僅次于美國本土品牌通用汽車。此外,本田、日產等品牌深受美國消費者青睞。根據日本汽車制造商協會的數據,包括材料供應商在內,日本汽車產業共雇用了558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的比重高達8.3%。如果美國的汽車關稅落地,將給該產業帶來嚴峻挑戰。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為此呼吁,希望政府采取措施,保護日本汽車制造商免受美國可能對汽車及零部件進口征收的關稅。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卡爾斯巴德一家經銷店內展示待售的豐田卡車。
日本政府準備派遣高級官員前往美國進行談判。在此之前,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與可能受影響的行業代表進行了交流。2月25日,武藤容治透露,日本政府已請求美國對其25%的鋼鐵和鋁關稅給予豁免,并正與美方就汽車關稅展開談判。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
除了依賴政府談判,加強在美生產布局是未來日本汽車制造商可能會采取的一種策略。據日本汽車制造商協會統計,2023年,日本汽車制造商在美國生產了330萬輛汽車,遠超從日本出口至美國的150萬輛。
◆2月25日,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會長片山正則(中)與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會談時發言。
韓國同樣面臨挑戰。盡管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美韓達成針對汽車貿易的關稅互惠協議,但它難以成為“護身符”。特別是,美國對韓國的汽車出口反而下降了約16%,特朗普很可能因此尋求對協議進行重新談判。
韓方估計,若美國對韓國汽車征收25%的普遍關稅,韓國汽車企業的出口總額將減少超過300億美元,損失不容小覷。為了應對潛在風險,韓國現代汽車正積極考慮擴大在美國本土的生產。目前,現代在阿拉巴馬州的工廠年產能達到40萬輛,佐治亞州的工廠年產能為30萬至35萬輛。
◆美國工人在現代汽車位于阿拉巴馬州的工廠內組裝汽車。
墨加恐難成為“避風港”
相比上述盟友,墨西哥和加拿大則位于多重關稅威脅的風暴之中。芬太尼關稅、鋼鐵和鋁制品關稅尚未落地,汽車關稅大棒又向這兩個美洲鄰國重重砸下。
早年的《北美自貿協定》已讓美、加、墨三國經濟緊密相連,且由于墨、加兩國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毗鄰、生產成本、資源稟賦以及市場準入優勢,全球汽車制造商紛紛在墨、加布局,投資建廠,使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汽車產業早已實現高度融合,三國汽車產業鏈構建起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體化格局。
特朗普第一任期,重新談判后的《美墨加協議》規定,汽車要想享受稅收減免,至少75%的零部件必須來自美、墨、加三國。到了拜登政府時期,《通脹削減法案》進一步將清潔能源汽車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限定于北美地區生產的車型。
這些政策推動全球汽車制造商將加拿大和墨西哥視為地緣政治動蕩下進入美國市場的“避風港”,鞏固了兩國在北美汽車產業鏈中的戰略地位。當前有十多家全球汽車制造商在這兩個國家建廠,運營著超過數以百計的零部件供應商。一輛汽車可能要在美加墨三國間往返7到8次才能完成組裝,最終貼上“美國制造”的標識。
◆位于墨西哥的奧迪工廠。
然而,特朗普新的關稅威脅或將改變北美汽車產業的這一面貌。為此,墨西哥和加拿大紛紛展開游說,希望能說服其收回成命。
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協會主席弗拉維奧·沃爾佩(Flavio Volpe)警告說,無論是突然出臺的汽車關稅,還是更廣泛的貿易壁壘,最終結果都將導致“美加墨三國工廠的接連倒閉”。
墨西哥總統辛鮑姆表示,美墨雙方將于近期舉行多輪高級別會談,以商討貿易政策。墨西哥經濟部長馬塞洛·埃布拉德還將前往華盛頓,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舉行會談。對于加征關稅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埃布拉德稱,美國汽車企業嚴重依賴墨西哥,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是一個“戰略錯誤”。
研究表明,特朗普若同時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征關稅,美國汽車產業每天將面臨高達1.1億美元的損失,底特律的三大車企——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將最先受到傷害。
福特、通用等美國汽車巨頭對墨西哥的依賴早就到了難以割舍的地步。2024年,通用汽車在墨西哥生產的車輛中,約85%最終進入美國市場,福特的這一比例更是高達92%。
◆美國福特汽車位于墨西哥埃莫西約的工廠。
乍一看,這似乎是“墨西哥制造”的勝利,但事實并非如此。許多在美國銷售的汽車雖是在墨西哥組裝,但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賴于美國,美國制造能占到這些車輛外國附加值的74%。換句話說,北美汽車工業的深度協作的模式,本質是墨西哥、加拿大貢獻生產力和原材料,最終的利潤仍然流向美國。
福特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直言:“如果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長期存在,將對我們行業產生巨大影響,數十億美元的行業利潤將被抹去,這將影響到美國的就業,乃至整個汽車行業的價值體系。”
最直觀的是美國汽車價格的上漲。有分析師預測,如果新關稅生效,從加拿大或墨西哥進口的售價為2.5萬美元的汽車,價格將上漲6250美元,而這部分成本很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
目前,美國汽車價格本就處于上調周期——自2020年1月以來,美國市場新車價格上漲了20%,二手車價格更是上漲了34%。加上鋼鐵和鋁材的額外關稅影響,汽車價格或將進一步攀升。
汽車生產成本的上升也會帶動汽車保險費率的上漲。墨西哥汽車零部件每年占美國進口總額的42%以上,關稅的增加將直接導致零部件維護和更換成本的增加,進而影響保險定價。保險的上漲將引發連鎖反應,例如進一步推高通脹。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美國汽車保險費率自2020年初以來已經上漲了55%,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一大隱患。
難挽美國汽車工業頹勢
特朗普堅信,關稅政策將引領美國經濟邁入“黃金時代”,而針對汽車加征的關稅將促使制造業回流,為美國工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關稅的確能讓多達四分之一的汽車生產回流到美國,約為100萬輛左右,但這場“勝利”的代價將是生產成本上漲、企業利潤受損、成熟的供應鏈和價值鏈遭到破壞。這不僅不會增強美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反而會使其在全球市場上更加脆弱。
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如果汽車價格上漲導致銷量下滑,美國制造業工人將最先受到沖擊。過去六年間,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的就業人數已減少約1.7萬人。受到高通脹和高利率影響,去年美國新車銷量比2019年減少約120萬輛,這一趨勢也拖累了生產端,導致美國工廠的汽車產量比2019年減少了34萬輛。
對此,美國汽車零件制造商協會早已發出警告稱,關稅“將對供應商、工人和消費者帶來嚴重后果”。
同特朗普的信心百倍截然不同,市場選擇“用腳投票”,自去年美國大選以來,通用和福特的股價分別下跌10%和12%。
除此以外,特朗普希望通過關稅和能源政策重振美國傳統汽車工業,但當以大排量、“肌肉感”和高能耗著稱的美系車走出國門時,往往顯得水土不服,毫無競爭力。英國汽車制造商與貿易商協會首席執行官邁克·霍斯(Mike Hawes)指出,歐洲燃油價格普遍高于美國,因此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小型、更節能的車輛。
◆在美暢銷的凱迪拉克凱雷德SUV。其體型龐大、輪廓硬朗,是美系車的典型代表。
亦有汽車分析師在意大利狹窄的街道上試駕完后遺憾表示:“開著一輛(美系)大型SUV在意大利轉一圈,我試過,真的很困難。”特朗普本人也曾抱怨,歐洲市場“不接受我們的汽車”。
關稅還將進一步推高美國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拖累整個汽車產業的轉型步伐。特朗普上任第一天便簽署行政令,取消了拜登政府對清潔能源汽車的稅收抵免,聲稱此舉是為了給傳統車企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然而,在全球汽車行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背景下,這一政策只會讓美國車企陷入更深的困境。
相比傳統燃油車,加征關稅對電動汽車的沖擊更大。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鎳供應國,而鎳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原材料。研究估算,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的關稅,將導致北美生產一款全尺寸SUV的成本增加9000美元,倘若是電動車,成本更將飆升至1220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與特朗普關系匪淺的馬斯克,似乎能在這場關稅風暴中獲得“特殊待遇”。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日前披露了一份美國國務院的采購文件。文件顯示,特朗普政府計劃斥資4億美元購買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汽車,用于外交官的安全運輸。當被問及此事時,國務院發布聲明稱,該采購計劃已被擱置,并補充道,與特斯拉的相關談判實際上始于拜登政府時期。
◆2024年10月5日,馬斯克出席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舉行的競選活動。
不過,特朗普近來提醒說,若特斯拉在印度建廠以規避該國關稅,這對美國而言是不公平的。他強調,馬斯克在南亞國家銷售汽車是“不可能的”。
排版 / 朱若晚
你對特朗普加征汽車關稅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