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個怎樣的地方?
2020年的夏天
黃學銘放棄了國企的工作
從溫暖濕潤的廣東
跑到了干燥的新疆
成了喀什的一名基層工作人員
一晃四年多過去,這名廣東仔
已經成了鄉親們口中的“好巴郎”
(維吾爾族語,意思是好小伙)
還被《光明日報》“扎根西部”系列報道
黃學銘的故事,要從胡楊說起
黃學銘(右)了解農戶番茄育苗情況
個人簡介:黃學銘,數學與信息學院、軟件學院工業工程專業2019屆畢業生,現任新疆喀什伽師縣古勒魯克鄉四級主任科員。在校期間,曾獲團中央學校部“強國一代新青年”榮譽稱號,作為團支部書記帶領所在班集體獲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榮譽稱號。工作期間,參與撰寫的稿件1篇被中央部門采用,7篇在中國組織人事報刊發,獲中國組織人事報社“2023年優秀通訊員”“喀什地區組織系統優秀通訊員”等榮譽稱號,帶領所在科室獲得喀什地區組織系統“信息宣傳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第一名)。
“我看到他們的確很實際地幫助了很多人”
一提到新疆,人們的腦海中總是浮現出胡楊樹的畫面。這種長于風沙、固土耐旱的樹木,生命力十分頑強。黃學銘總說,胡楊比自己厲害,“因為它一直深深地扎根在邊疆,我們要學習胡楊精神。”
2020年7月,已經在廣州某國企工作的黃學銘從自己的大學輔導員處得知,新疆正在招錄內地高校畢業生到南疆基層工作。發現自己符合招錄條件后,他沒有猶豫太久,就打了辭職報告,果斷報了名。
對黃學銘來說,這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在心里埋藏已久的種子終于破土而出。
大三那年,黃學銘到廣西欽州市浦北縣參加暑期實踐活動。行走在田間地頭,黃學銘敏銳地發現,當地的基層干部始終想百姓所想、愁百姓所愁,積極為當地脫貧攻堅找方法。香蕉滯銷怎么辦?邀請“網絡紅人”幫忙宣傳、義賣;黃皮怎么種才能讓鄉親們致富?走出去,向種植大戶上門取經,尋求增收“良方”。“我看到他們的的確確很實際地幫助了很多人。”黃學銘回憶。
實踐團成員探訪革命烈士家屬聆聽紅色故事
“那些基層干部,雖然說干了很多看起來不是很轟轟烈烈的事情,但是我們大家都多干一點的話,能改變一點是一點,社會就能更好地發展。”時隔多年,調研時從基層干部身上感受到的那種務實精神,仍令黃學銘印象深刻。
出生于貧困家庭的黃學銘,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熱心人士的許多幫助。大學期間“三下鄉”實踐的所見所聞,更讓他逐漸確認了自己的心聲:“畢業后盡力幫助曾經和我一樣需要幫助的人們!”
得知黃學銘要辭職去新疆基層,朋友們并不意外:“這就是黃學銘的風格。”就這樣,廣東仔黃學銘,開始書寫自己的新疆故事。
“我就想到村里了解最真實的情況”
剛分配到伽師縣的古勒魯克鄉不久,黃學銘便主動申請到村里工作,成為了拜什塔木村的村黨支部副書記,“來都來了,我就想到村里面去了解基層最真實的情況”。
在協助村里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村廁所改造”時,他發現村民對改造政策不熟悉,不少人都有抗拒心理。
雖然是初到崗位,黃學銘卻并沒有無從下手的感覺。這位年輕的“巴郎”,其實已經有了不少志愿服務的經驗。大學期間,熱心腸的黃學銘被同學推薦擔任班級團支書,曾帶領所在班集體獲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榮譽稱號,還在課余參加志愿服務累計達500余小時。在他看來,這種情況“很像班里搞活動的時候,有些同學可能不太積極參與”。黃學銘心里很快有了主意。
調研了解新梅種植戶情況
為了拉近距離,黃學銘每天到村民家同吃同住同勞動,拉拉家常,挨家挨戶耐心地宣傳和講解政策,同時配合積極群眾的示范作用,讓村民切實體驗新建廁所的衛生便利,慢慢打消他們的顧慮,“讓他們感受到我們是真真切切為他們著想,想他們過得好。”
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黃學銘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雖然有時候嗓子啞了,兩腿像鉛一樣沉,但是漸漸得到村民們的信任和理解,我特有成就感。”他說,作為政府和群眾之間的橋梁,讓村民了解惠民政策是自己的責任。最終,他協助村“兩委”順利完成對貧困戶83戶家庭實施水沖式廁所改造,露天圍欄旱廁改造200余所。
“是去幫助基層開展工作,不是增加負擔”
黃學銘有一本特別的日記本——民情日記本。
這本日記,他從剛入職就開始寫了。到拜什塔木村挨家挨戶走訪時,他就在細心觀察每個家庭的情況,不足一個月,厚厚的民情日記本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全村288戶的家庭情況、就業情況、收入情況、家庭困難等被他記錄得清清楚楚。
經過廣泛的實地調研,黃學銘為村“兩委”提供了11條合理的發展建議,推動村子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努力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幫助缺勞戶搬運小麥
2021年4月,黃學銘被抽調到縣委換屆辦工作,積極配合縣、鄉、村三級換屆籌備工作。面對繁多復雜的工作內容,黃學銘迎難而上,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摸清換屆工作安排,在縣委黨代會臨近召開前,仔細完成大會階段材料準備、校對、裝印等任務。粗略統計,換屆的大半年時間里,經他手的材料達55萬字。
轉眼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黃學銘又被借調到縣委組織部。這次,他負責的是信息調研工作。再一次面對陌生的工作內容,黃學銘積極適應新角色,勤學好問,認真研究相關政策法規。日積月累,他能夠做到相關規定“一口清”,基礎臺賬“問不倒”。他還深入基層一線,提前做好功課摸清村情,積極與鄉政府、駐村第一書記和村支部書記溝通。
為什么要做這么大量事無巨細的工作?黃學銘的回答很誠懇:“我們是去幫助基層開展工作,不是去給基層增加負擔的。”
與群眾交流了解村干部履職情況
“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群眾”
在縣委組織部借調期間,黃學銘花了近兩年時間,走遍了全縣325個村(社區)。走訪過程中,他不僅“筆桿子”寫不停,一雙手也干不停。冬天給群眾送上暖心的棉衣,給考試成績好的孩子獎勵幾本書或者幾支筆,逢年過節給孩子們帶去零食……也因此,黃學銘被村民親切地稱為“好巴郎”。
“這個巴郎子就像我的親孫子。”阿依夏木古麗·熱西提老人是一名低保戶,因為腿腳不便,她把身份證和存折交給黃學銘到縣農信社取錢,交還時數都不數,“他做事我放心!”
一次走訪時,黃學銘看見村民阿布拉·玉蘇普和他的妻子阿爾則古麗滿面愁容,便過去詢問。得知阿布拉的棉花還沒賣出去,因此沒錢交醫療保險時,黃學銘馬上掏出手機轉了1850元,讓他先把醫療保險交了。過了一段時間,阿爾則古麗主動找到黃學銘還錢。“棉花賣完了,我們家棉花賣完了,終于可以把交醫療保險的錢還給你了。”她熱淚盈眶地拉著黃學銘的手說道。
黃學銘(左)與同事幫助群眾收麥子
黃學銘第一次見小朋友麥合木提的時候,天氣很冷。這個9歲的小男孩穿著一件薄薄的黑色外套,卻主動關心黃學銘:“學銘哥哥,你從哪里來?哥哥你坐。”在麥合木提的身上,黃學銘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小時候。從那以后,他每周都會抽時間來到“結親戶”麥合木提家里,送保暖衣物和煤炭,輔導麥合木提寫作業,幫助解決困難訴求。
當得知麥合木提一直想去游樂園時,黃學銘提前做好規劃,征得其父母同意后,帶著他到縣城游樂園玩了一天。麥合木提這樣和黃學銘說道:“哥哥,今天謝謝你。我以后會更加努力的讀書,帶上自己的爸媽去更多、更遠的地方看看。
黃學銘和群眾的故事,還有很多。 四年多來,黃學銘深入基層一線,在實地走訪中摸清民情、聆聽民聲。接受新禾記者采訪時,他表示,以后也將繼續勤勤懇懇工作,“無論在哪里,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群眾。”
“在理想和信念中淬煉的青春 ,
無懼千里奔赴 ,只恐碌碌無為。
對于正在尋找人生方向的同齡人,
我想告訴他們,來西部吧
讓青春在充實的奮斗歲月中
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
接受《光明日報》采訪時
黃學銘曾這樣說道
奔赴一線,服務基層
近三年,華農共130名學生
通過西部計劃(山區計劃)選拔
到西部、到基層、到一線開展志愿服務工作
學校西部計劃志愿者招募項目辦
多次獲評績效考核優秀等次
華農學子以奮斗詮釋責任擔當
用奉獻書寫不凡篇章
更多人物專題報道
敬請關注華農官微!
/熱!一“會”百應!/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華南農業大學主持召開高質量啟動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調研座談會/
/《哪吒2》+華農校友=?/
-SCAU-
來源 | 校團委 數學與信息學院、軟件學院
文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張韞婕
圖 | 受訪者提供
編輯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張韞婕
初審 | 費思迎
復審 | 陳芃辰
終審 | 鐘耿濤
左下點擊標簽閱讀更多,右下點贊、分享、推薦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