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和文末!
2月26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一篇文章《治理“飯圈”亂象是不容懈怠的持久戰》,直接將中國乒乓球界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文章重點提到了亞洲杯女單決賽期間發生的“飯圈”亂象。王曼昱奪冠后,現場觀眾高呼孫穎莎的名字,極端粉絲對王曼昱進行了言語攻擊,甚至賽后網絡暴力持續發酵。
這起風波揭示了體育領域被娛樂化侵蝕的危機。如果不及時制止,體育界將面臨越來越多的網絡暴力。
“加油聲”變成“攻擊武器”
在亞洲杯女單決賽中,王曼昱以4:0戰勝孫穎莎,奪得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亞洲杯冠軍。這本應是一場值得慶祝的比賽,但當王曼昱捧起獎杯時,現場卻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孫穎莎你最棒”的呼喊聲,與頒獎典禮上對王曼昱的噓聲形成了刺耳的對比。
部分極端粉絲甚至辱罵王曼昱,稱她“打球臟”、“想打她”,這些極端言論讓王曼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為了反擊,她說了一句“希望大家保護嗓子”,結果引來了更多“飯圈人”的不滿。
不僅在現場對她進行人身攻擊,在網絡上也出現了無休止的批評,甚至一些公眾人物也加入了攻擊行列。
這種行為讓乒壇變成了“娛樂修羅場”。其重要原因在于孫穎莎的粉絲無法接受她輸掉比賽,“為偶像出征”沒有錯,但一旦超越了正常加油的邊界,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事實上,這并不是乒壇第一次受到“飯圈文化”的影響。早在2023年,樊振東就因私生粉闖入酒店房間被迫報警。
2024年巴黎奧運周期,陳夢因單打名額爭議被扣上“小偷”的標簽,在決賽贏孫穎莎后,也遭遇了和王曼昱類似的困境,甚至更為惡劣。
對于這些事件,國家體育總局早有整治計劃,但效果并不明顯。畢竟網絡上有太多人,想要全部管轄確實困難。不過這次事件太過嚴重,迫使體育總局不得不采取強硬措施。
國家體育總局的“組合拳”
在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文章中,明確指出“飯圈”亂象已從個體行為演變為系統性風險,其危害不僅干擾運動員情緒,更侵蝕了青年一代的價值觀。
亞洲杯期間,外協選手對陣林詩棟時竟獲得中國觀眾的歡呼,陳幸同因乒超聯賽一句話遭孫穎莎粉絲“冷暴力”,未成年少女為維護偶像不惜攻擊同胞選手,這些現象背后都是“飯圈文化”對體育道德的侵蝕。
這種文化變異已經形成產業鏈,從代拍、私生粉的跟蹤騷擾,到社交媒體“大粉”煽動對立情緒,再到商業資本借粉絲經濟推波助瀾,運動員被裹挾進了流量游戲中。
面對亂象,體育總局采取了雷霆手段。2024年巴黎奧運會后,國乒解散了所有官方粉絲群,孫穎莎、王楚欽等頂流選手公開表態抵制飯圈。2025年初,總局召開專項整治會議,將“反飯圈”納入運動員培養全流程。
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御,要求媒體不得炒作運動員私生活,平臺清理引戰話題,甚至對賽事門票實行實名制以遏制“職業代拍”。
從體育總局的態度可以看出,這一次真的動真格了。不僅發布了整改“飯圈”的文章,還發表了一篇力挺王曼昱的文章,鼓勵她在賽后大膽發言,進行反擊。
回歸體育本質
從天才少女到奧運冠軍,王曼昱不應該被這樣對待。作為國家隊的主力之一,她并不比孫穎莎遜色,可就是因為贏了比賽而陷入無休止的網暴。
賽后,她用一句幽默的“保護好嗓子”進行反擊,成為輿論焦點。她在社媒發文“無論順境逆境,堅持到底”,表明了對抗“飯圈”的決心,可惜勢單力薄。
體育總局將治理定義為“持久戰”。當運動員的商業價值與比賽成績捆綁時,如何在市場化與純粹性之間找到平衡,其實與王曼昱的球風有關。她的反手擰拉技術以“冷靜到殘忍”著稱,國家體育總局期待的整改策略,既要有雷霆手段的“暫停戰術”,這條路還需要一段時間。
結語
隨著這起事件的發展,或許對“飯圈文化”的整改會有很大幫助。相信在未來,不會再出現萬人齊呼單一名字的荒誕場景,加油聲也將回歸為競技喝彩的本質。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正觀新聞---2025.02.26:《好心態讓王曼昱更出眾》原文刊登于瀟湘晨報---2025.02.24:《王曼昱受到場外雜音“干擾”?賽后霸氣回擊奪冠質疑》原文刊登于中國體育報---2025.02.26:《治理“飯圈”亂象是不容懈怠的持久戰》原文刊登于中國體育報---2025.02.26:《好心態讓王曼昱更出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