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菲兩國擴大《增強防務合作協議》后,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增強了很多,這一變化預示著兩國軍事合作出現了轉型。
目前,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增加到了9個,這些基地既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前哨,也是情報收集、敵情監視、物資補給的綜合站點。
歷史上,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部署經歷了擴張、收縮和轉型三個階段。早在1951年,美菲兩國簽署了《共同防御條約》(MDT),該條約奠定了雙方防務關系的基礎,雙方都承諾在發生沖突時相互提供援助。
實際上,美國此時在和蘇聯配合肢解英法殖民地,而菲律賓與美國的殖民地,肯定不能再維系,所以1946年菲律賓正式擺脫美國控制。明面上美國是不能駐軍的,而這個條約就給了其一個在菲駐軍的法理依據,即便以后菲律賓獨立,美國依舊能駐軍。
隨著時間推移,由于菲律賓國內反美情緒的高漲以及美軍基地租約的到期,菲律賓政府在1991年硬氣了一把,決定關閉美軍的蘇比克灣海軍基地和克拉克空軍基地,這一決定一度讓美軍在菲律賓陷入低谷。
隨著政府換屆,1999年美菲簽署的《訪問部隊協議》又為美軍在菲律賓的重新部署鋪平了道路。該協議允許美軍在菲律賓進行訪問、訓練和演習等活動,為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提供了法律基礎。此后,隨著兩國關系的不斷發展,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逐漸得到恢復和增強。
到了2014年,美菲又簽署了《增強防務合作協議》,這個協議可以說是美國軍事力量重返菲律賓的開端,這一年美國帶領菲律賓炒作南海爭端。
這個協議,直接讓美軍掌控了菲律賓的軍事大權。根據該協議,菲律賓將自己的軍事設施、機場、港口和訓練場的使用權通通給美國。
之后,美國還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五個指定地點的項目建設,并計劃繼續投資超過1億美元用于新舊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舉動主要是為了提升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能力,目的是=鎖住中國,以及威脅中國對中東、非洲、歐洲的海上貿易通道,即馬六甲海峽。
目前,美軍在菲基地有很多。其中,2014年確定的五個基地包括巴拉望島的安東尼奧空軍基地、邦板牙的巴薩空軍基地、新怡詩夏省的麥格賽賽堡,卡加延德奧羅的倫比亞機場和麥克坦-貝尼托·埃布恩空軍基地。
這些基地各具特色,有的擁有長跑道和先進的設施,能夠容納美軍最先進的戰斗機和運輸機,有的則是菲律賓陸軍的主要訓練場,擁有自己的跑道和停機坪。
而在2023年,美軍在菲律賓又新增了四個軍事基地,分別是巴拉巴克島基地、梅爾喬基地、卡加廷的拉洛機場和卡米洛奧西亞斯海軍基地。這些新增的基地進一步強化了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也為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通過控制巴士海峽、蘇祿海等重要水道,美軍能夠對亞太地區的軍事動態進行有效監視和掌控。
此外,基地功能正在轉變,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越來越綜合,從單一空軍基地到海陸空三軍綜合基地,很顯然這是在為戰爭做準備。未來,美軍可能會在這里部署陸基反艦系統,這是美國當下能夠遏制中國海軍的唯一方式,或許已經部署了,只是沒有公開。
美軍在菲律賓的種種舉動,引發了地區安全和菲律賓國內的諸多問題。
首先,從地區安全角度來看,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加劇了南海地區緊張局勢,特別是東盟國家和中國對此十分不滿,對于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建設表示關切和擔憂。
其次,就菲律賓國內角度來看,美軍基地的存在也是亂象叢生、藏污納垢。這些基地給菲律賓帶來了黃賭毒暴力和各種各樣的犯罪,這屬于西方國家的駐軍特色。
部分菲律賓民眾認為,美軍基地的建設可能使菲律賓未來成為沖突的目標,美國潛在對手的導彈打的不是美國本土而是菲律賓,美國會把戰爭代價轉嫁給菲律賓。當然美國并不在意這些,菲律賓只不過是亞洲版的烏克蘭。
從2009年開始,美國一直想著重返亞太的戰略目的只有一個,遏制中國,只不過十幾年來都被其它地區的各種事件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