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淑婭 武霈
在菏澤市東明縣,有一家名為“年年宏”的特殊企業正悄然改寫人們對殘疾人就業的認知。據了解,員工半數都是殘疾人,在這里,有的人少一條腿,有的人只有一只胳膊,但他們都能在這里自食其力,不但能就業,更活得有尊嚴。
39歲的企業領頭人李鶴年,因病致殘卻自立自強,創辦食品企業,為殘疾人搭建就業舞臺。世人只知道他是一名殘疾人,卻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名癌癥晚期患者,面對醫生的“束手無策”,憑著“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信念,堅強樂觀地生活。今天,讓我們聽聽李鶴年向陽而生、助殘傳愛的故事。
創業關鍵時期,他突發重病、被迫截肢
如果不是掀起褲腿,很難相信這位說話幽默、做事干練的李鶴年,是一位癌癥晚期的殘疾人,持續多年的抗癌經歷和葷腥不碰的素食習慣,并沒有消磨他的精氣神。
“軍人的本色不能丟。”用李鶴年的話來說,面對挫折,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做生活的強者。原來,李鶴年有兩年的軍旅生涯,高中畢業后,身體素質良好的他應征入伍,成為了陸軍海防十三師某部戰士,在部隊表現突出,擔任班長一職。
退伍后,李鶴年立志返鄉創業,要為家鄉面貌的改變出一份力,做出自己的貢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一位做食品銷售工作的朋友聊起食品的話題,了解到食品安全對健康的重要意義,便萌生了加工綠色安全食品的靈感。
目標鎖定,說干就干,拿出為數不多的退伍金,加上東拼西湊借來的資金,李鶴年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著手建廠房、購置設備、招募人員??由于創業初期銷售渠道沒有打開,造成產品積壓,資金緊張,工廠剛一上馬,就遇到了困難。迎難而上的性格沒有讓李鶴年就此退卻,他到處請行家、深入分析研究,發現線上銷售平臺快捷方便,于是對銷售渠道做了調整,先后成立了淘寶、拼多多、天貓、阿里巴巴等多個線上店鋪。經過幾年發展,迅速增加到16個網絡直營店,產品銷售供不應求。正當李鶴年春風得意要大干一場的時候,一場大難悄悄降臨。
2019年,李鶴年的左腳后跟部位長出一個肉瘤,肉瘤越長越大,疼痛日益加劇,后來疼得連路都無法走了,無奈之下,只得到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診治,確診為滑膜肉瘤,屬于惡性腫瘤。“因為之前在部隊訓練時,足弓處受過傷,所以最初腳部不適的時候,沒太放心上,以為是老病根。直到腫得不能走路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講起這些往事,李鶴年并無陰霾,“開始我始終無法相信自己得了癌癥,我一直身體素質很好,練過三年武術、當過兩年兵,怎么會因為一點小傷就變成癌癥呢。”
可經過多家醫院求醫治療,毫無效果,醫生鄭重告知如果不鋸掉左腳,一旦癌細胞擴散,將會生命不保。當時李鶴年只有33歲,左腿截肢的打擊幾乎讓他失去了活著的勇氣,精神極度消沉、茶飯不思。不僅如此,在李鶴年住院期間,工廠工作無法管理,又正是新冠疫情暴虐之時,整個產品市場受到很大沖擊,工廠再度遇到困難,面對身體與事業的雙重挫敗,李鶴年一蹶不振。
創業、助殘,他找到人生新的方向
殘疾人奮斗向前的每一步,都要付出比常人更艱巨的努力。
在人生陷入低谷時,東明縣殘聯登門幫助李鶴年疏導心理,給予了很大的關心,并無償贈送輪椅、拐杖、康復器材,這讓他感動萬分。“張海迪、吳運鐸、保爾·柯察金,一個個偉大形象浮現在面前,殘聯的鼓勵加上部隊大熔爐鍛煉的堅強品質,告訴我不能倒下,不能丟軍人的臉,我要做一個生活的強者。”李鶴年說。
全然不顧被鋸掉腳的傷口尚未痊愈,出院后的李鶴年架起雙拐投入到工作中,一蹦一跳地穿梭于各生產車間,解決一個個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工廠員工被他的堅強和樂觀感動,考慮到因治病花去巨資,又受到疫情的沖擊,資金鏈確實困難,不少人主動提出要緩發工資。
“當時我非常感動,但考慮到每一個家庭的不易,就婉言謝絕了,好在天無終人之路,在最關鍵的時候,殘聯又來給我提供了幫助。”李鶴年說,在最困難的時候,東明縣殘聯幫他籌得了200萬元的貸款,并為李鶴年發放了5萬元的貸款利息補貼,解決了燃眉之急,同時,東明縣陸圈鎮殘聯也多次到工廠視察慰問指導工作,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在殘聯部門的幫助下,李鶴年重燃斗志,組建了“直播帶貨”模式的銷售部,通過運營發展,訂單蜂擁而至,工廠生產銷售也逐漸走向正軌。這段生死徘徊的經歷,讓李鶴年感觸良多,“殘聯和社會上的愛心人士把愛和幫助給了我,我就要把愛傳下去。”于是,李鶴年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標:“一手接愛,一手傳愛”。
盼奇跡延續,讓愛繼續發光
因為患病截肢,李鶴年對殘疾人這個團體有更多的認知與感觸:他們經濟困難,迫切需要社會的關愛與尊重,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于是,李鶴年就把工廠更名為“東明縣殘疾人就業安置基地”,放寬了殘疾人的招工標準,凡是有正常思維能力、無傳染病、適應本廠一項工作的殘疾人,都可進廠工作,待遇與正常人同等,一下就安置了20多名殘疾人,此舉受到所有殘疾人的贊成。
于洪旺是李鶴年廠里的員工,也是一名殘疾人。2022年,李鶴年得知于洪旺的母親因糖尿病并發癥住院,花銷頗大,在工廠效益并不好的時候,直接拿出一萬元給予幫助,讓當事人大為感動。“當時,我母親躺在ICU里,正是需要錢的時候,我想找李總預支工資,沒想到他直接捐給了我一萬塊,疫情期間廠里生意不好,他這么慷慨,我真是感動得無言以對。”于洪旺說。
李鶴年不僅自己捐款,也號召其他工人積極參與,50、100、200、500??廠里其他員工又為于洪旺湊了8000元,雖然錢不算多,但增加了員工的凝聚力,讓食品廠成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目前,年年宏食品有限公司擁有62名員工,其中殘疾人31人,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以上。此外,李鶴年會針對員工的身體特點,提供不同類型的工作崗位:比如車間內的工作,上肢健全的員工可從事包裝、碼箱等相對簡單的體力勞動;比如一些頭腦靈活、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殘障員工,會安置在電商、運營崗位上,鼓勵他們學習進步。
除了幫助自己的員工,李鶴年還在盡己所能去幫助更多人。東明縣陸圈鎮紀莊村是工廠所在地,李鶴年每年都出資4.8萬元,用于救助紀莊村全體困難群體;五霸崗村民李二學、張夢軍,西孫樓村民紀棟花,身患癌癥、就醫困難,李鶴年每人給予2000元進行救助;王霸崗電工李國志因病去世,孩子幼小、經濟困難,李鶴年也給予2000元進行救助;北張莊村民在外地收麥,收割機發生車禍,夫妻兩個一死一傷,李鶴年也拿出2000元進行慰問。
不但如此,李鶴年在捐款捐物的同時,還身體力行做好事,不管何時何地,只要看到需要救助的人,他都不顧自身殘疾毫不猶豫地去救助。
在呂陵鎮黃河路邊,李鶴年發現一個老人暈倒在公路上,當時天氣炎熱,車輛很多,他馬上走上前去設置路障,讓經過的車輛緊急避讓,又撥打120,直到救護車輛到來,把老人送進醫院;初冬時節,天寒地凍,在于潭寨萬福河邊,看到一老一少掉進河里,李鶴年毫不猶豫,把他們從水中救起,看對方渾身泥水,凍得瑟瑟發抖,他又用自己的車把他們送回家中;在永年集村北地,發現一個智力不健全的老人倒在公路中心,李鶴年馬上上前看護并撥打110報警,一直守護在老人身邊,直到警察到來。
李鶴年用堅強和大愛為殘友、為鄉親守望幸福,附近群眾無不為其點贊,但世人只知道他因病致殘、樂于助人,卻很少人知道他也一直在和命運作斗爭。
或許是上天垂憐,也可能是得益于自己的堅強,李鶴年的病情趨于穩定,肺部擴散的多密度腫瘤沒有擴大跡象,就這一病種而言,創造了奇跡。“前段時間,北京的醫生給我哥哥打電話回訪,沒想到我還在世,一直稱這是奇跡。一般滑膜肉瘤晚期患者很難撐過一年,當時和我一批就診的病友現在都不在了。”李鶴年說。
這項奇跡更堅定了李鶴年奉獻愛心、回報社會的決心,他表示:“只要我多活一天,就為助殘事業多干一天,哪怕自己不在了,也讓家人把‘殘疾人就業安置基地’辦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