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瞻園作為中國現存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典園林之一,不僅是南京城市文化的瑰寶,也是中國園林藝術的重要代表。
其深厚的歷史底蘊、獨特的園林布局以及精湛的建筑藝術,使其在中國園林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瞻園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最初是明開國功臣徐達七世孫徐鵬的府第西花園。
作為明朝的開國功臣的徐達,其家族在明代享有極高的地位,府邸規模宏大,園林設計精致。
瞻園的早期布局體現了明代園林的典型風格,以自然山水為主,注重意境的營造。
園內亭臺樓閣、假山池沼一應俱全,花木扶疏,景色宜人。
明代園林注重“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設計理念,瞻園的早期設計無疑是對這一理念的完美詮釋。
它不僅為徐氏家族提供了休閑游樂的場所,更成為明代文人墨客交流雅集的重要空間,許多文人在此留下詩文佳作,為瞻園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清初,瞻園被改建為江寧布政使司衙門,成為地方政府的辦公場所。這一時期的瞻園在功能上發生了重大轉變,但其園林布局并未受到根本性破壞。
相反,清代對瞻園進行了多次修繕和改造,使其更加莊重典雅。
乾隆皇帝南巡時,被瞻園的美景所吸引,曾兩次到此游覽,并親自題寫了瞻園的匾額。
這一舉動不僅提升了瞻園的地位,更使其成為江南地區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
乾隆皇帝的題字不僅是對瞻園藝術價值的認可,更是對其文化內涵的高度肯定。
此后,瞻園成為文人雅士向往的地方,他們紛紛前來瞻仰御筆親題的匾額,同時也被園內的美景所折服,留下了許多贊美瞻園的詩文,進一步豐富了瞻園的文化內涵。
太平天國運動期間,瞻園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折。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后,瞻園成為楊秀清和賴漢英的府第。
然而,在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中,瞻園遭受了嚴重破壞,幾乎被毀殆盡。
這一時期的瞻園不僅在建筑上遭受重創,其園林藝術價值也受到了極大沖擊,許多珍貴的建筑和景觀元素在戰火中消失。幸運的是,歷史并未讓瞻園就此沉淪。
1865年和1903年,瞻園經歷了兩次重修。在重建過程中,人們盡可能地恢復了園林的原貌,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風格和布局。
盡管無法完全復原曾經的輝煌,但經過重修的瞻園依然保留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元素。
解放后,瞻園的重建工作得到了更加專業的支持。著名建筑學家劉敦楨主持了瞻園的重建工作。他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對瞻園進行了精心的規劃和設計。
在重建過程中,劉敦楨注重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力求還原瞻園的歷史風貌。他深入研究了瞻園的歷史資料,結合實地考察,對園林的布局、建筑風格、景觀元素等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和優化。
經過重建后的瞻園,不僅恢復了原有的格局,還增添了許多新的景觀元素,使其更加精致典雅,成為南京地區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
重建后的瞻園分為東、西兩個景區,這種布局巧妙地將園林的空間進行了劃分,形成了不同的景觀特色。
東景區以靜謐清幽為主,建筑多為單層的亭臺樓閣,布局疏朗有致,營造出一種寧靜致遠的氛圍。
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遠離塵世的喧囂。西景區則相對熱鬧,建筑多為兩層的樓閣,布局緊湊,形成了豐富的空間層次感。
在這里游客可以欣賞到各種精美的建筑裝飾,感受到江南園林的獨特韻味。
瞻園的主體建筑靜妙堂是園林中的點睛之筆。它一面建在水上,宛如水榭,這種獨特的建筑形式使得靜妙堂與周圍的水景相得益彰。
靜妙堂將瞻園分為兩部分,北邊以靜為主,南邊以喧為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北邊的假山和水池布局簡潔,營造出一種寧靜致遠的氛圍;南邊的假山和水池則更加精致復雜,形成了豐富的景觀層次。溪水將南北兩部分相連,既保持了整體的連貫性,又突出了各自的特點。
站在靜妙堂內,隔水望山,山巒的輪廓在水面上若隱若現,仿佛是一幅水墨山水畫,讓人不禁陶醉其中。這種巧妙的布局和設計,充分體現了江南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
瞻園以石著名,其造型與園中景觀巧妙結合。園內的兩塊宋代奇石——仙人峰和倚云峰,更是為瞻園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這兩塊奇石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屹立在園中,見證了瞻園的滄桑變遷。它們的造型奇特,紋理清晰,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園林的布局中,這兩塊奇石被巧妙地安置在水池邊,與周圍的假山、樹木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園內的假山堆疊得錯落有致,山石的紋理和造型各異,或如雄獅蹲踞,或如仙鶴展翅,或如蓮花盛開,栩栩如生。在假山的周圍,種植著各種花木,四季常青,與山石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生機盎然的畫卷。
在園林的設計中,山石不僅僅是一種景觀元素,更是園林意境的重要體現。它們或高聳入云,或低伏于地,或橫臥于水邊,或矗立于林中,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互融合,營造出一種山林野趣。
瞻園的結構為木與磚石結構,這種結構形式在江南園林中十分常見。
木材的使用使得園林建筑具有了溫暖的質感和自然的氣息,而磚石的使用則增加了建筑的穩固性和耐久性。
在瞻園的建筑中,木雕、磚雕和石雕等工藝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些精美的雕刻作品不僅展現了高超的工藝水平,更增添了園林的文化內涵。
無論是門窗上的木雕花紋,還是墻壁上的磚雕圖案,亦或是假山上的石雕造型,都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這些雕刻作品不僅具有裝飾作用,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寓意,如吉祥如意、福祿壽喜等,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瞻園作為南京現存歷史最為久遠的園林,見證了南京這座城市從明代到現代的滄桑變遷。
它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從明代的徐氏家族私家園林,到清代的官府衙門,再到太平天國時期的王府,最后成為現代的園林公園,瞻園的每一次身份轉變都與歷史的脈搏緊密相連。
它不僅見證了南京這座城市的興衰榮辱,更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與情感。如今,瞻園不僅是一處供人們游覽的景點,更是一本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
在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滄桑,領略到江南園林的獨特魅力,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瞻園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精巧的園林布局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了中國園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劉敦楨在《中國園林》巨幅錦畫冊中,將瞻園作為古金陵園林唯一的代表作,載入中國園林史。這一評價不僅是對瞻園藝術價值的高度認可,更是對瞻園在中國園林文化中重要地位的肯定。
瞻園的園林藝術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其一,瞻園的布局巧妙,東西兩區的劃分形成了不同的景觀特色,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其二,瞻園的建筑藝術精湛,無論是主體建筑靜妙堂的水榭特色,還是園內的木雕、磚雕和石雕工藝,都展現了高超的工藝水平;
其三,瞻園的石景藝術獨具匠心,宋代奇石與假山堆疊相得益彰,營造出山林野趣。這些藝術價值不僅
坐落地:江蘇省南京市
結構:木與磚石結構
類型:私家園林
建設時間:始建于16世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