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才被美200萬“挖走”,面對種種誘惑,他卻在畢業后堅定地選擇回國創業。如今出手就是全球第一,成為科技創新的領航人。
“你真的要選擇回國?”美國以重金和綠卡誘惑,只要陳嘉澍伸出手,所有別人夢寐以求的東西都能落到他的手上。然而面對美國的橄欖枝,陳嘉澍卻堅定地搖了搖頭。
當時陳嘉澍僅有23歲,卻獲得了高達200萬的富布萊特獎學金。之后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讀博,寫出了有關于無線通訊的論文,順利拿到了學位。正是這些成果讓美國看到了陳嘉澍的研究能力,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頂尖的人才,因此立馬跟他接觸,希望讓他留在美國做研究。
美國的理由也非常光明正大,他想要做研究,只有美國能夠提供全球最頂尖的實驗設備,他們還能解決陳嘉澍的后顧之憂,讓他不必為身份、錢財而發愁。陳嘉澍的導師也邀請他留在美國,研究院等著他挑,公司等著他選,按理說陳嘉澍已經被捧得飄飄然了。
更何況當時國外對中國的言論并不好,陳嘉澍曾經在國內的生活也沒有多么富足。然而無論美國說的多么天花亂墜,在他的心里,都抵不過回到自己的國家。
陳嘉澍離開美國的時候,美國甚至表示,他放棄高薪高職后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其天賦將白白浪費,止步于回國之日。
然而陳嘉澍并沒有理會這些紛紛擾擾,2014年,他回國后創立了加特蘭,希望能夠為祖國填補毫米波雷達芯片領域的技術空白。他在之前研究的就是相關方向,如今帶著一腦子學識回國,并不算一窮二白。
然而,陳嘉澍已經成立了研究團隊后,卻發現做研究的設備他拿不到手,國外對這方面卡得死死的,對中國尤為防備。陳嘉澍并沒有氣餒,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用老舊的儀器,從最基礎的部件做起,日日夜夜俯身在東拼西湊的實驗室里。
陳嘉澍此前的積累并沒有白費,他和團隊一起攻克了芯片技術的難關,在國外的壟斷條件下,成功研發出國內首顆雷達收發單芯片,這意味著我國可以自主生產相應產品,不再受美國制約了。因此在測試無誤后,陳嘉澍立即投入了量產。
這次成功似乎打開了他們的“枷鎖”,之后,陳嘉澍在短短3年里乘勝追擊,接連攻克數個芯片難題,研究出一系列芯片,并成功研究出全球首款77G毫米波雷達芯片。這枚芯片不僅性能上十分出色,在成本上也控制得很好,是能夠實現量產的!
而全球首款就意味著,中國在該領域成為了領軍者,不僅不用再受國外的掣肘,還一路開火箭升上了第一。而這一切都是全球首款77G毫米波雷達芯片帶來的。
誰又能知道,陳嘉澍曾經是個普通而頑劣的小孩子呢。
陳嘉澍出生于浙江寧波一個普通家庭,不僅普通,他還是個“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然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并沒有讓陳嘉澍敏感自卑,在爺爺奶奶的放任下,陳嘉澍自小喜歡自己拆東西組裝,他將家里的電器拆了個遍,就是一個愛拆家的孩子。
上中學時,他因為喜歡的東西都在課外,對學習并不感興趣,每天除了學習干什么都行,在老師眼里就是個不好好學習的差生。
不過,陳嘉澍最終在周圍人的規勸下意識到,自己這樣混日子并不好,也不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他當然不想以后去廠里擰螺絲,他有那么多奇思妙想,都能靠學習來實現。
陳嘉澍意識到這點后,將研究電器的專注放到了學習上,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在高中時還收到了香港大學和復旦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些都是頂尖大學,可見陳嘉澍的聰明。
2003年,陳嘉澍因為學費壓力選擇放下自己夢寐以求的香港大學,而是前往復旦。這也就意味著,陳嘉澍只能研究力學方向。然而他并不甘心,陳嘉澍并沒有放棄學習力學,而是通過努力學習拿到獎學金,以此實現自己去香港大學無線電專業的夢想。
而后,陳嘉澍得到了香港大學和美國一所大學的交換生名額,前往美國進行學習。也就是在這里,他通過自己極強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了這份獨特的獎學金,他就此在美國揚名,進入了美國學術界的眼。
現在陳嘉澍仍然在芯片領域深耕,其創立的加特蘭也與多家國內頂尖汽車品牌達成了合作。這位令人欽佩的科學家,毫米波芯片領域領航者,一直走在自己實現夢想的路上,將自己的夢同中國夢融為一體,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