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在多次公開場合頻繁提及臺海問題,直白表達了對解放軍在臺海軍演的憂慮。
按他的說法,這些演習已經不僅僅是一般的“例行活動”,而更像隨時可能上戰場的實戰預演。
那如果一場“統一之戰”真的全面爆發,又會以什么方式拉開序幕?
一、解放軍“真刀真槍”的演練
老話說“練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解放軍在臺海周邊的演習規模和頻率均顯著上升,且都不再是常規化的走流程。
各種信息顯示,解放軍對兩棲作戰、海空協同作戰等科目都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專門訓練。
這與以往單純“防空演習”“海上巡航”是不一樣的,看得出來這些演習的目標指向更清晰。
在演習科目中出現了模擬兩棲登陸、奪取要點與快速壓制等環節,完全是按照“兩岸統一”行動的真實戰術場景編排。
正因如此,美軍上將帕帕羅才會頻頻放話,提醒美國國會和五角大樓關注中國大陸內部的“首戰即終戰”思路:一旦決定動真格,就會一鼓作氣達成目標,盡量不給外來勢力插手的機會。
除此之外,解放軍的裝備更新也很扎實。
從戰略轟炸機到強大的反衛星能力,再到不斷擴充的潛艇部隊,配合先進的水面艦艇,無疑在形成覆蓋海空、太空乃至網絡的多維度作戰體系。
換句話說,現在的解放軍已經不是“弱”的形象,而是把空天、海上、水下一攬子一起抓。
二、美軍焦慮彈藥缺口與AI沖擊
帕帕羅之所以一遍遍敲警鐘,核心在于解放軍態度強硬、實力迅速提升,而美軍卻在全球范圍內暈頭轉向。
關鍵是美軍真正能調度到太平洋地區的力量有多大?倉庫里到底還有多少備彈?
一旦在臺海攤牌,美軍可能發現,前線的彈藥和支援資源都沒想象中那么充足,這才是讓美國軍方內心“發毛”的真原因。
畢竟再大的軍艦也需要保養,再先進的戰機也需要零件,這些都需要龐大的工業能力來保證。
美國雖仍在軍工領域保持優勢,但近年的產能瓶頸和彈藥儲備不足十分明顯,工廠更新換代也沒跟上節奏。
假如臺海一旦爆發高烈度沖突,美國的彈藥供給和軍火生產線或許難以支撐這場消耗戰。
加之AI絕非是科幻片里的噱頭,如今人工智能已在偵察預警、信息分析、智能戰斗等方面發揮實質作用。
中國在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讓美方十分擔憂:如果不盡快追趕上來,五角大樓在下一場軍事變革中就會落后得更遠。
帕帕羅也多次建議國會給錢、給資源,迅速縮小差距;畢竟當下一旦錯失良機,就意味著在未來的戰場上面臨巨大被動。
三、中美博弈,AI與核潛艇誰更勝一籌?
中國這些年的工業升級突飛猛進,尤其在人工智能、高端武器制造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
再加上近年來航母、核潛艇等“國之重器”逐一入列,中國軍隊的硬件配置今非昔比。
在智能化、信息化方面,中國也擁有自己的先行優勢,不少算法和芯片都有一定的全球領先性。
但別看美國軍費全球第一,可是在造船業、航空業硬件及生產效率方面,已經相較往昔出現衰退跡象。
再加上美軍的全球部署壓力,以及國內政治掣肘,實打實要“和中國比誰造艦造得快”,未必就能贏。
美國冷戰遺留的核能力雖高,但時代也在變,僅靠老底子吃老本難免會后勁不足。
臺海的問題,是中美競爭一個高度聚焦的縮影。
美國在若干領域依然擁有強大底牌,但是面對中國在全面軍事現代化道路上的迅猛勢頭,這種差距確實在不斷縮小。
未來如果雙方都不肯向后退一步,軍備競爭會更加激烈;若能通過更多對話、溝通,也許還能為地區和平多留一線生機。
結語
帕帕羅的預言是在提醒大家,臺海不再只是個地緣政治熱點,而是一塊能最先檢驗中美軍力差距的“試金石”。
解放軍信奉“首戰即終戰”,真要動作時便毫不含糊;而美軍則必須在技術與戰略方面緊急追趕,才能對沖中國的快速崛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