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樂齊需要觸達更多精準的客層。
作者|萬德乾
奧樂齊(ALDI)在2024年年底前,通過公開招聘的形式,間接宣告將在2025年首次走出上海開店,并將滬外開店首站選在上海周邊消費能力較強的蘇州、無錫兩地。
奧樂齊目前在國內已有62家門店,全部都在上海區域,并用了5年時間拓展完成。按照奧樂齊大多在500-800平方米面積的店型與同類企業對比來看,奧樂齊62家店在上海是遠遠不夠的。
眾所周知,奧樂齊社區門店定位是排除3公里半徑的外賣即時零售訂單的,其門店來客的有效覆蓋面積,也就1公里半徑范圍。如果精確到高質量與高頻的來客,實際也只有500米左右的半徑。
目前,上海市總共有216個街道、鎮、鄉。按照一個街、鎮一家店的最低配置,以及排除相對偏遠的鎮、鄉,奧樂齊在上海最起碼需配置的門店數量,也應該在100-150個左右。
奧樂齊的開店拓展速度,的確不能說快。我們知道,奧樂齊在2023年就確定轉型“好品質、夠低價”的經營策略,但在2023年至2024年的兩年間,奧樂齊新增門店數還不到30家。
且不說從湖南長沙起家、用很短時間就突破萬店的零食很忙,或是其他本土零售品牌在其擴張期的平均展店速度,就是客觀上最昂貴、最耗時的山姆會員店,其現在也按兩年新開近15家店的計劃,快馬加鞭地在全國各地投資擴張。
奧樂齊真的需加快門店擴張的速度了!
加快擴張的必要性
奧樂齊開店速度不快,與其兩年前的戰略轉型,和以自有品牌商品為核心的門店特性,以及當前的發展形勢都有著密切關系。
2023年,奧樂齊確定主打本土化 “好貨低價”的經營策略。“好貨低價”與“低價好貨”,并非是看起來無差別的同義概念,前者是突出“好貨”的全新供應鏈再造,再加上低價為先的定位,決定了全新的供應鏈,必須圍繞著家庭日常生活那些高易耗的品類為主。為此,奧樂齊尋遍國內多個品類的上游工廠,自建了一套本土化的自有品牌供應鏈。
兩年時間,奧樂齊好貨低價的名聲打得異常響亮,店內多件熱賣的9.9元商品,幾乎成為奧樂齊的代名詞。要知道9.9元的人設,原只是電商9.9元包郵的專屬。
可以說,2025年之前奧樂齊的發展重心,主要集中在自有品牌供應鏈的打造上,其相對偏慢的門店拓展速度,情有可原。
不過,恰恰是奧樂齊的這些經營特性,使得其加快拓展門店的規模顯得尤為重要。
加快門店拓展,各家有各家的不同考慮。零食很忙這類零食折扣店的極速擴張,明顯是為了短期內做大資產規模,提升資產在資本市場的溢價博弈能力;山姆的大舉擴張,則是基于其業務體系的成熟完善,已經到了能快速把握中國三四線城市消費潛力的階段。
奧樂齊的規模擴張,則是保障“好品質、夠低價”的經營特性,這是其得以健康延續的必然選擇。
奧樂齊店內商品,約有2000個單品,其中1800個單品都是其自有品牌商品。而在總數2000個單品當中,有超過1500個是精準面向家庭日常生活的高易耗品。而且其中超過70%的商品,都是吃喝進肚子的大食品類商品。其他非食商品,基本也是以清潔、洗護等高易耗品為主。
偏重高易耗的日常生活品,意味著奧樂齊追求商品和庫存的高動銷和快周轉。商品的高動銷率、顧客的高復購率和活躍度,位列當前奧樂齊各項經營指標的前列。
商品快速動起來,顧客頻繁動起來,可以作為當前奧樂齊門店日常場景的準確總結。
誰說奧樂齊只是一舉奪得9.9元的消費人設?奧樂齊好貨低價的硬實力,給其帶來穩定的30-80元的筆單價和日均客單價區間。顧客要么是30元的即買即走,要么是80元的一日三餐購齊。
奧樂齊是9.9元的代名詞,但是奧樂齊吸引來的顧客,可不止是那些只能消費9.9元的低收入人群。
綜合來說,奧樂齊已經在自有專屬供應鏈、模式獨特性、商品復購率、顧客精準度、品牌心智等五個方面,獲得了行業領先的競爭力。
奧樂齊不完全是面向全客層的零售品牌。奧樂齊這種零售模式的長續經營,通常都以挖掘顧客錢包深度為主。以求讓那些符合奧樂齊特性的精準顧客,一直留在奧樂齊。
這意味著,奧樂齊需要觸達更多精準的客層,需要在更多城市中找到符合奧樂齊模式的顧客。只有足夠多的精準顧客,能更好的反哺奧樂齊的供應鏈和商品力。畢竟奧樂齊賣得越多、賣得越好,其上游工廠也更愿意配合奧樂齊繼續推高“好貨低價”的運營水平。
加快擴張的難度
加速門店規模的擴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從奧樂齊傾向臨街點位的商圈選擇習慣,以及店內標配烘焙操作間和設置多個冷柜設備的習慣來看,奧樂齊新開一家店鋪的房租成本和設備投入成本顯然不低。
算上奧樂齊門店人均7000元的月薪水平,奧樂齊的人力成本明顯高出其他本土社區超市。當然,奧樂齊的成本管理是出了名的擅于抓重點。對其直接投入到商品端的店內員工福利,奧樂齊從來都不吝嗇;對不直接操作商品的其他崗位,尤其是自助收銀方面,奧樂齊擁抱數字化的決心,甚至還超過了一些本土零售企業。
關于門店區域布局的密度問題,因為奧樂齊門店面積普遍偏小,其門店的布局選址,需遵循類似便利店的區域密集鎖定規律。雖然不至于像便利店那樣夸張到一個街道5家門店的密度,但是也不會像山姆會員店那樣一個城市長期只有一個門店。
奧樂齊的模式,決定了它要去一個城市開店,就是基于對一個城市的長期布局。對于奧樂齊來說,既要精準為每個門店做好選址的評估,也要為奧樂齊要去哪個城市,以及什么時候適合去,而投入更多的決策和調研成本。
面向中產客層的實體零售品牌,習慣的擴張步驟,通常先是穩穩的扎根上海,然后在江浙兩省一個個城市逐步布局,接著在沿海和中西部重點城市做區域的中心化擴散。到了企業發展的成熟期,才會像今天的山姆與盒馬這樣,開始在三四線城市高舉高打。
奧樂齊或許值得參考借鑒上述這套擴張步驟,然而堅持投入的決心,這或許也是奧樂齊在門店運營之外,擺在奧樂齊決策團隊面前的重要考量。
初步完成了鏈接上游供應鏈的奧樂齊,亟待在鏈接下游消費者方面,加速擴大其門店的規模。
#往期推薦 點擊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