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陽氣回升,氣溫逐漸回暖,大地一片新綠。冬藏的蟲子在土穴中被春雷喚醒,生機勃勃。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在這個充滿生機的時節里,不僅是大自然煥發活力的時候,也是人們養生的好時機,尤其是養肝尤為重要。
中醫講究天人相應,春季屬木,與人體的肝臟相對應。驚蟄時節,肝陽之氣漸盛,若氣血不足,容易出現頭暈、頭痛等癥狀。此外,初春時濕寒尤甚,若為濕所困,會影響陽氣的生發,導致怕風、嗜睡、精神不振等問題。因此,在驚蟄時分,養生的重點在于調養肝木生發之性,使陰陽平衡,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這是春季養護陽氣的關鍵。
那么,如何在驚蟄時節養陽護肝,保持健康呢?以下幾點至關重要:
少酸增甘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因為入春后,肝氣旺盛,可能影響脾臟功能。脾臟在人體中承擔著水濕運化的功能,春時雖天氣轉暖,但濕寒依舊,最是需要仰賴脾臟功能。中醫講究酸味入肝,肝氣偏旺則會削弱脾胃。因此,春季飲食應減少酸性食物,增加甘味,以抑肝補脾,促進健康。
心胸開闊
常言道:“生氣乃百病之源。”中醫認為,生氣會導致肝氣郁結,肝火旺盛,尤其在春季更是如此。保持心情舒暢有助于氣血和順,全身氣機流暢,臟腑功能健旺,從而身體健康。正如俗語所言,“若無閑事掛心頭,人生便是好時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適當運動
驚蟄時節天氣轉暖,但春寒料峭依舊,且濕氣較重。若為寒濕所困,會影響陽氣的生發,出現怕風、嗜睡等癥狀,這就是所說的“春困”。為除春困,我們更應做到早睡早起,并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如散步、踏青等。這些運動有助于呼吸新鮮空氣,增強心肺功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提高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驚蟄時節不僅是大自然萬物復蘇的時刻,也是人們養生調養的好時機。通過減少酸性食物、保持心情愉悅和適當運動,可以更好地養護身體,迎接春天的生機與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